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唐山市世纪写字楼建筑结构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总计 kN ④ 对于 C 纵梁自重 kN 粉刷 kN 连系梁传来板得重力 kN 连系梁传来纵墙的重力 kN 连系梁传来横向次梁的力 kN 总计 kN ⑤ 对于 C1 纵向连系梁自重 kN 粉刷 kN 纵向联系梁传来板的重力 kN 纵向连系梁传来纵墙的重力 kN 纵向连系梁传来横向次梁的力 kN 总计 kN ⑥ 对于 D 纵向连系梁自重 kN 粉刷 kN 纵向联系梁传来板的重力 kN 纵向连系梁传来纵墙的重力 kN 纵向连系梁传来横向次梁的力 kN 总计 kN ⑵ 活载 ① 对于 A D 集中荷载为 kN 对于 B B1 C C1 轴为 kN 底层框架集中荷载标准值 ⑴ 恒载 ① 对于 A 纵向连系梁自重 kN 粉刷 kN 纵向连系梁传来板得重力 kN 纵向联系梁传来纵墙的重力 kN 纵向联系梁传来横向次梁的力 kN 总计 kN ② 对于 B C 纵向连系梁自重 kN 粉刷 kN 纵向连系梁传来的板得重力 kN 纵向联系梁传来 横向次梁的力 kN 总计 kN ③ 对于 D 纵向梁自重 kN 粉刷 kN 纵向连系梁传来板得重力 kN 纵向连系梁传来纵墙的重力 kN 纵向连系梁传来横向次梁的力 kN 总计 kN ⑵ 活载 ① 对于 A D 集中荷载为 kN ② 对于 B C 集中荷载为 kN 8 水平地震作用 下 框架的侧移验算 横梁线刚度及柱线刚度计算 在现浇楼盖中,中框架梁的抗弯惯性矩取 02II ,边框架梁取  ,梁柱的线刚度计算见下表。 杆件 截面尺寸 相对刚度 B(mm) H(mm) 边框架梁 300 700 30 7500 1 中框架梁 300 700 30 7500 2 层框架柱 700 700 30 4500 3,4 层框架柱 600 600 30 3900 1 层框架柱 700 700 30 5050 框架柱的横向侧移刚度 D 值 项目 K D 根数 层 柱类型 三,四层 边框架边柱 4 边框架中柱 4 中框架边柱 12 中框架中柱 12 底层 边框架边柱 4 边框架中柱 4 cE 0I L cEIi L910 1010 710910 1010 7101010 1010 7101010 1010 8101010 1010 810c 中框架边柱 12 中框架中柱 12 二层 边框架边柱 4 边框架中柱 4 中框架边柱 12 中框架中柱 12 柱的侧移刚度按公式 D =212hicc ( 21) 其中: kkc 2(一般层) , kkc   (底层) ( 22) cb kkk 2/ (一般层), cb kkk / (底层) ( 23 横向框架自振周期 采用顶点假想位移法计算自振 周期 层次 )(KNGi  )(KNGi ( / )D KN mm )(mui )(mui 4 3 2 1 对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框架结构 ,其基本自振周期 1T (s)可按下式计算 : TTT   ( 32) 式中 : Tu  计算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用的结构顶点假想位移 (m),即假想把集中在各层楼面处的 重力荷载代表值 iG 作为水平荷载而算得的结构顶点位移; T 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考虑非承重砖墙影响的折减系数 ,框架结构取~。 则自振周期为 TTT   =  = 横向地震作用计算 结构高度为 质量和刚度分布均匀,变形以剪切型为主,可以采用底部剪力法。 由于该工程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场地土为 II 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设计地震加速度 , 由《抗震规范》查得: max   1 0 . 5 6 9 1 . 4 1 . 4 0 . 3 5 0 . 4 9gT s T s    ,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11 )(TTg max = () = 0 . 8 5 0 . 8 5 6 7 9 1 3 . 7 5 7 7 2 6 . 6e q EG G K N   1 = 0 . 1 0 3 5 7 7 2 6 . 6 = 5 9 4 5 . 8 4 K NE K e qFG 因为考虑顶部附加集中力作用,查表得 n1= 0 .0 8 0 .0 2 0 .0 8 0 .5 5 6 9 0 .0 2 0 .0 2 5T      则 nn= 0 .0 2 5 5 9 4 5 .8 4 1 4 8 .6 4 5EKF F KN     n1(1iii E KnjjjGHFFGH ) 表 32 各质点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楼盖地震剪力计算表 层数 iH ( m) iG ( kN) iiHG ( kN m)  jjii HGHG iF (kN) iV (kN) 机房 4 3 2 1 电梯间的参数计算 9o= 10I  10= 10I  10ci = 10 c=    2 1 8 .8 ( / m mD K N ) 考虑鞭梢效应验算横向框架梁的侧移 见下表 7ci= 10EIL zci= =  表 33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层次 iV ( kN) iD ( kN/mm) i (mm) i (mm) ih (mm) e =iih 机房 . 3000 11181 4 3900 11413 3 3900 1740 2 4500 1605 1 5050 1723 剪重比验算 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和安全,需要进行结构剪重比验算,各层的剪重比计算详见 层号 )(mhi )(KNVi nj j KNG1 )( iV /nj jG1 4 3 2 1 查规范得最小地震剪力系数 λ = 由表得各层的剪重比均大于 ,满足要求 9 水平地震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