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万吨重油催化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我国共进燃料油 1351吨,比上一年同期增长 65%。 特别是 20xx年 4月,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 400万吨。 进口燃料油增幅大的原因,一是广东、浙江等省市电力负荷连连突破历史高位,燃料油缺口加大,拉动了进口燃料油需求增长。 二是地方小炼油厂利用直馏燃料油分割轻质油和渣油,对直馏燃料油的强劲需求。 进口量较大的地区是华东和华南,主要集中在广东、山东 及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 特别是广东 20xx年占全部进口量的 45%,远远高于其他省市。 我国部分省市燃料油产量和进出口量的状况,见表 214 山东神驰化工 120万吨 /年 DCC可行性研究 20xxF06 第 43 页 共 111 页 表 214 我国部分省市燃料油产量和进口量(万吨) 项目 产量 进口量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增减 %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增减 % 华南地区 广东 华南其他 华东地区 山东 上海 浙江 江苏 福建 华东其他 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 西南和西北 合计 三、 我国燃料油供需预测 随着国内炼厂,尤其是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为提高汽煤柴成品油的产出率,继续发展重油深加工和渣油加工处理技术,不断新增二次加工装置。 预计今后几年国内燃料油产量将保持在 2200~2700万吨左右,趋于稳定。 今后几年国内燃料油需求量,将保持继续增长的势头,进口燃料油数量仍将继续增长。 现在国家已经取消了燃料油进口配额管理,今后国内燃料油的需求会进一步加深,今后几年燃料油年进口量预计在 3000~3500万吨左右。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电力、建材、化工等行业继续拉动燃料油的消费。 虽然国家将逐步开展合理配置能源、 推广能源替代技术,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煤代油工程”“澳里乳化油项目”、“广东液化气项目”等,长期看将对燃料油的消费产生影响。 专家预测,未来十年,我国燃料油市场消费将稳中有涨,保持在 4000~4500万吨之间。 山东神驰化工 120万吨 /年 DCC可行性研究 20xxF06 第 43 页 共 111 页 第二节 丙 烯 一、 丙烯的生产和消费现状 进入 20世纪 90年代以后,随着石油化工的快速发展,我国丙烯的产量有了大幅度增长 20xx年我国的丙烯产量只有 331万吨 /年, 20xx年增长到 593万吨 /年,该期间年均增长率高达%; 20xx年表观消费量达到 ,年均增长率为 %,略高于产量增速。 20xx年丙烯总当量消费约为 1115万吨,较 20xx年增加 106万吨,增幅达 10%。 表 221 20xx年我国主要丙烯生产企业及产量 单位:万吨 能力 产量 燕山石化 上海石化 扬子石化 大庆石化 兰州石化 茂名石化 29 吉林石化 齐鲁石化 大连石化 20 全 国 目前我国丙烯生产企业有 60多家,其中大部分为炼厂丙烯生产企业,乙烯蒸汽裂解生产丙烯的厂家相对较少,但产量较大,占 63%。 20xx年,我国丙烯产量在 10万吨以上的有 23家,以乙烯及炼厂型企业为主。 我国丙烯生产企业基本建有下游配套装置,商品量很少。 我国丙烯的消费大部分用于生产聚丙烯,从 20xx年丙烯的当量消费结构来看,用于生产聚丙烯的丙烯约为 727万吨,占 %,较 20xx年有所下降;其次是用于生产丙烯腈, 20xx年消耗丙烯 196万吨,占 %;用于其它化工 产品(苯酚、丁辛醇、 EPDM等)的占 %。 二、 供需预测 山东神驰化工 120万吨 /年 DCC可行性研究 20xxF06 第 43 页 共 111 页 表 222 20xx~20xx年我国丙烯供需预测 单位:万吨 20xx 20xx 20xx 20xx 能力 682 869 1151 当量需求 1114 1323 1905 2476 能力 当量需求 432 454 754 20xx年,乙烯生产能力达到 923万吨 /年,联产丙烯能力约 480万吨 /年;到 20xx联产丙烯能力 776万吨 /年。 加上炼厂丙烯产量的提高,估计 20xx年,我国丙烯能力达到 969万吨, 20xx年将达到 1151万吨。 丙烯消费也将因为下游消费领域的迅速发展而大幅增加,在今后几年,聚丙烯和丙烯腈能力都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中石化、中海油已有几家企业正在进行有关下游装置的扩建或新建。 丙烯下游衍生物生产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根据丙烯下游衍生物需求折合, 20xx年我国丙烯当量需求将达到 1323万吨, 20xx~20xx年间平均增长率为 %; 20xx年丙烯当量需求约 1905万吨, 20xx~20xx年间预计增长率 %;20xx年预测丙烯当量需求将达到 2476万吨, 20xx~20xx年间预计增长率为 %。 第三节 液化石油气 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丙烷和丁烷,主要来源于天然气、油气伴生气的气体分离过程和炼厂的石油加工过程。 液化石油气是生产其他烃类燃料和副产品,其产量完全取决于天然气和油品的需求。 民用 /商用燃料和石化原料是主要的 LPG消费用户。 LPG比大多数重质石油燃料更清洁,更利于环境保护而愈来愈受市场欢迎。 一、液化石油气供需现状 国内液化气消费在经历了 90年代前期的高速增长以后,市场逐渐走向成熟,近年来增长速度趋缓。 91年至 95年液化石油气国内消费量年均增长 %,而 96年以来的液 化石油气国内消费量年均增长降为 11%。 20xx年的价格上涨更是严重抑制阻碍了消费上升的势头。 20xx年国内表观消费增长率下降为 9%, 20xx年继续下滑 4%,但 20xx年 ~20xx年国内液化石油气市场强劲复苏,国内表观消费量增幅达 13%, 20xx年中国经济快速起飞, LPG消费延续了 20xx年的增长势头,达到 1354万吨,表观消费量比上年增长 11%。 20xx年我国炼厂开工率迅速恢复, LPG 产量迅速上升到 1320 万吨,比上年增长 %。 由于本地炼厂生产的 LPG 在价格上有明显竞争优势,在消费量增长的一定前提下 ,进口 LPG的市场份额扩大受到国内炼厂 LPG 的产量迅速上升的制约。 另外 20xx 年国际液化石油气价 山东神驰化工 120万吨 /年 DCC可行性研究 20xxF06 第 43 页 共 111 页 格一直在高位震荡,对进口采购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20xx 年我国进口 LPG 637 万吨,比上年增长 %。 表 231 国内液化石油气供需情况 万吨 产量 出口 进口 表观消费量 增长率 20xx 817 8 554 1363 16% 20xx 1009 2 482 1489 9% 20xx 1065 2 489 1552 4% 20xx 1190 56 626 1760 13% 20xx 1320 2 637 1954 11% 20xx年国内主要消费和进口量最大的地区仍然为华南和华东地区。 从进口地区来看,广东、浙江、江苏分别处于 LPG 进口量的前三名,其中广东的进口量大约占全国进口量的 60%。 国内液化石油气 60%以上手于民用,其中城镇普及率要大大高于农村。 20xx 年全国城镇地区 LPG 消费量全国总量的 53%,而农村地区消费的 LPG只占 8%。 工业和商业、交通用液化石油气也有较快的发展,分别比 90 年代增长了 3倍和 2倍,但由于民用液化石油气消费的发展 ,它们占整个液化石油气消费的比重却在不断下降。 20xx 年工业 LPG 消费量占全国总量的约 17%,商业、交通运输业的消费量占全国总量的约 22%。 20xx 年国内 LPG 消费结构为:工业 17%、商业交通及其他 22%、乡村民用 8%、城镇民用 53% 我国 LPG 市场早已是充分竞争的状态, LPG 价格也完全市场化。 经营单位涉及各行各业,已经开成了国内炼化企业、投资商、地方燃气公司、民间资本及至国外大型石油公司等从方参与的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 LPG进口主要控制在 30家进口商手中。 二、近年国内 LPG 进口状况 国内 LPG 消费量巨大 ,国产气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仅占消费总量的 2/3,其余的要靠进口来解决。 20xx 年进口 489万吨, 20xx 年进口 626 万吨, 20xx年进口 637 万吨。 从进口来源地看, 20xx 年来自中东地区的 LPG的进口量继续大幅增加,达 366 万吨。 其中沙特阿拉伯成为最大进口来源地。 山东神驰化工 120万吨 /年 DCC可行性研究 20xxF06 第 43 页 共 111 页 表 232 分省进口液化石油气情况 单位:万吨 广东 浙江 江苏 上海 福建 其他 合计 20xx 20xx 从分省的进口情况来看,广东进口量最大, 20xx 年达 416万吨,占全国进口量的 65%,其次是浙江和江苏。 我国的液化石油气进口基本掌握在大型贸易商的手中,全国前 30家 LPG进口商的进口量占到全国总进口量的 90%。 其中前十家实力最强,约占全国进口总量的 75%。 三、液化石油气需求预测 虽然近年来液化石油气消费有了较大的发展,人均液化石油气消费量较前两年有较大提高,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 20xx 年全国人均 LPG消费已经上升为 15kg/人,但较美国、日本等以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日本 45kg/人,美国 58kg/人。 但随着市场饱和度的上升,预计未来 15年增速会较 90年代下降。 由于我国城市居民燃气覆盖率已经趋于饱和,估计 20xx 年我国燃气城市覆盖人口已突破 2亿人。 同时由于西气东输。 LNG进口和东海 LNG上岸项目的建成和后续工程的推进,一部分城市液化气将会被 LNG 替代,但来自农村地区的需求会进一步上升。 第四节 汽柴油产品 一、汽柴油供求现状 20xx 年全国原油加工量为 108t,汽柴油产量为 108t。 其中,两大集团公司原 油加工量为 108t,汽柴油产量为 108t;地方企业原油加工量 2283 104t,汽柴油产量为 753 104t。 20xx年全国汽柴油消费量 12531 104t,供需基本平衡。 受全国原油资源分布和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影响,我国各地区成品油供需差异较大,东北和西北地区油品过剩,其它地区存在缺口,其中中南和西南地区成品油缺口量大。 汽油缺口较大的依次为华北、中南和西南,柴油缺口较大的依次为中南、华东和西南。 表 241 20xx年全国成品 油的供需情况( 104t) 项目 品种 全国 华北 东北 华东 中南 西南 西北 山东神驰化工 120万吨 /年 DCC可行性研究 20xxF06 第 43 页 共 111 页 供应 汽油 4770 489 1391 1374 808 12 697 柴油 8513 788 2453 2635 1381 23 1233 汽柴油 13283 1277 3844 4009 2189 35 1930 需求 汽油 4021 716 435 1151 1057 325 338 柴油 8510 1215 806 2977 2307 573 631 汽柴油 12531 1931 1241 4128 3363 898 970 供应 需求 汽油 749 227 956 223 249 312 358 柴油 3 427 1647 342 925 551 602 汽柴油 752 654 2602 119 1174 863 960 二、成品油市场供需预测分析 1 全国成品油需求预测 成品油的消费与国家经济、交通运输业、农业和渔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国家产业政策、替代能源、汽车车型变化及其油耗的影响。 本报告的成品油需求预测采用弹性系数法,主要根据“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国内生产总值 2020年力争比 20xx 年翻两番,预计今后全国 GDP年均增长为 %;结合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情况,本报告中 20xx 年~ 20xx 年全国 GDP 年均增长率取 %, 20xx 年~ 2020 年全国 GDP年均增长率取 %。 结合近 5年来各省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并考虑到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适当调整了西部地区的 GDP增长率,预测出 20xx 年~。120万吨重油催化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醋酸乙酯在涂料方面的应用还比较落后。 从发达国家的消费情况来看,醋酸乙酯在涂料中作为溶剂应用已经相当广泛,如美国市场醋酸乙酯在涂料中的消耗占 60%以上,而我国仅占 18%。 近年来,我国涂料行业迅猛发展,许多国外著名的涂料生产商采取独资或合资的方式在我国建厂生产高档涂料。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尤其是建筑和汽车业快速发展,对高档涂料 需求日益增加,将极大促进对醋酸乙酯的需求。 国、内外产业状况
某主电机室施工 主电机室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主电机室为一池形体,底板厚度为 900墙厚度为600板底标高为 顶标高为 电机室采用6 级抗渗混凝土。 主电机室施工工程量较大,钢筋及混凝土量较多,结构层次较为复杂,为保证施工优质,高速的完成,特做本施工方案。 2、施工布署:根据甲方及指挥部施工进度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按照由深至浅的原则,特做如下施工布署:主电机室分三次浇筑混凝土
,要加水平加固杆和交叉加固杆以增加整体刚度。 水平加固杆和交叉加固杆均为钢管,用扣件与门架立杆连接,如 下图。 交叉加固杆与门架立杆的夹角应为 45度。 第 5 页 共 10 页 平面 立面 为了防止物体和人员由脚手架与建筑物结构间的空隙坠落,脚手架每隔 4步必须设立一道水平 安全网隔离措施。 门架式脚手架节点处理 门架式脚手架 每个建筑立面组装一片。 在建筑物转角处,即两片门架式脚手架的连接
测量基准点用砼浇筑固定或设在固定建筑物上,并设防护标志,防止重车碾压和重物碰撞而产生移位。 基准方位安设在视线范围内的不产生变形的构筑物上,或另设砼桩 并于保护。 在测定桩位前,先测出桥墩中点,再定各桩桩位,对曲线桥梁,特别注意根据各平面要素和各墩台桩号对桩基放样坐标进行复核。 桩位测量要先后测三次,在挖埋护筒前测量一次并做好十字交叉保护桩。 在埋设护筒后复测一次,并做好桩位标志
泰和侧 序号 被跨越名称及杆号 跨越 杆号 跨越耐张段 备注 1 10kV911 文田线 10~11 1~2 1~2 2 35kV 泰沿线 3~4 2~3 2~4 3 10kV912 文田线 I 线 10~11 4 10kV927 县城 I 线 27~29双回 4~5 4~5 5 380V 城建台区线 6 吉安至泰和县城公路 7 水厍 8 105 国道 19~20 19~27 9 10kV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特种作业人员包括架子工、起重工、电工、电气焊工、场内驾驶员。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取得国家劳动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和操作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未持证者不许上岗,不得将证件转借他人或找他人代岗。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体检合格,无特种作业禁忌症。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在证件规定的操作项目范 围内从事相关的特种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