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实习报告(苏沪杭(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析真趣亭与江南传统园林建筑的异同。 不同点:狮子林的真趣亭的富丽堂皇与北方的建筑相似,有皇家园林气势宏伟; 江南传统园林建筑结构精美,做工精细,如巧夺天工, 建造皆一丝不苟,独运匠心 ; 相同点:都是 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 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 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分析狮子林在造园艺术上的不足之处。 狮子林,其中石舫及某些建筑部分,掺揉不 少西洋手法,园林空间,四周围墙及建筑封闭性太强,颇有局促之感;水池四周叠石,琐碎凌乱。 分析网师园中部水景所体现的中国古典造园艺术。 网师园 中部 的水景 为主园 , 突出以水为中心,环池亭阁也山水错落映衬,疏朗雅适,廊庑回环,移步换景,诗意天成。 古树 花卉也以古、奇、雅、色、香、姿见著,并与建筑、山池相映成趣,构成主园的闭合式水院。 池水清澈,东、南、北方向的射鸭廊、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及看 10 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 集中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及朝、午、夕、晚一日中的景色变化。 所以游园时,宜坐、宜留、以静观为主。 绕池一周,可前细数游鱼,可亭中待月迎风。 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如天然图画,所以并不觉其园小。 实践作业:留园:测绘古木交柯(见附录 9) 速写冠云峰(见附录 10) 速写 自选景观(见附录 11) 拙政园:测绘海棠春坞(见附录 12) 速写与谁同坐轩(见附录 13) 速写小飞虹(见附录 14) 网师园:测绘殿春簃(见附录 15) 速写月到风来亭(见附录 16) 速写自选景观(见附录 17) 沧浪亭:测绘沧浪亭(见附录 18) 速写沧浪亭(见附录 19) 速写 6 个漏窗样式(见附录 20) 速写观鱼处长廊(见附录 21) 狮子林:速写太湖石假山(见附录 22) 三、上海 —— 中国现代城市园林 一:实习目的 通过参观上海大都市各种类型绿地的实地参观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内容、方向和设计特点。 为以后的毕业设计和走向工作岗位从事园林设计及园林工程的思路,提供感 性认识和经验教训。 二:实习内容 上海现代城市景观园林主要有:人民广场、南京路、外滩、延中绿地、太平桥绿地、辰山植物园、松江方塔公园等。 三:准备资料 上海市城区地图、各类宣传旅游交通图等 四:实习任务 在参观的过程中 ,调查和了解现代城市景观园林的趋向,记录和测绘相关设施小品。 五:实习作业: 试述我国现代景观园林的特点,并以上海城市景观为例,简述现代园林艺术手法 地域大。 从园林单体到城市、市域,直到广袤的大地 ; 功能多、包括观赏、游景健身、文化科普、减灾避难、改善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建设活动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例如上海人民广场是一个开放式的广场、人民公园以及周边一些文化、旅游、商业建筑等组成; 涵盖面大。 园林关系到每一个居民,渗透到各行业,覆盖全社会 ; 大产业,大市场。 如上海外滩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名誉的象征。 商行、金融企业在外头占有一席之地后,即大兴土木,营建公司大楼。 11 调查人民广场市民活动的主要内容、人员组成、活动场所及设置相应的设施。 人民广场是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交通的枢纽、旅游中心,市民主 要进行一些文化、旅游、商业上的活动;人员组成是老少皆有;活动的场所有图书馆、广场、上海市府大楼等,设施要有休息的平台,提供市民更多的休憩,提供市民在行政、文化、生态、交通、商业上的方便。 分析广场中的植物造景形式; 园 林艺术例来讲求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但目前城市广场植物造景中常常存在只重形式、忽视功能要求的误区。 如不加分析地照搬大面积观赏草坪的景观形式,忽视了使用功能要求,既不利于游人活动、休息,也不利于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并且造成了管理养护的不便、增加了管理成本,不能不说是近年来城市绿地建设中一个沉痛的教 训。 通过近年来的设计实践,笔者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城市广场植物造景应注意从其立地条件出发,体现城市绿地的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在树种选择时,应以对环境污染等不利因素适应性强、养护管理方便、观赏效果较好的适生乡土树种为主,并注意体现景观立意,形成一定植物特色。 同时注意快长树与慢长树结合,乡土树种与珍贵树种结合,近期与远期结合。 北方地区可适当突出乔木树种,不宜采用单纯的大面积草坪。 延中绿地:比较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的异同点;分析绿地的边缘与外界衔接的手法;观察绿地中的植物配置的品种及形式,并作记录。 园林在其发展 道路中,从大的范围来看,各国的传统园林各有特色,而且现代园林的起步也有先后之分。 由于工业革命的到来,促使了现代园林的诞生。 特别是全球一体化以后,各国的信息交流日益频繁,体现在园林中就是园林景观的趋同化。 各国之间现代园林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异和虽然各国的传统园林有着各种各样的千差万别,但是它们还是有许许多多共性的,现在就不一一举例。 仅以我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异同作为思考对象,其他国家的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仅作为参考来论述其异同。 5 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差异: :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理念是“ 虽有人造,宛自天开”;现代园林的造园理念是占有自然和征服自然是凌驾于自然之上的。 (当代各国景观设计师在呼吁尊重自然和倡导生态景观) :中国传统园林是一种显得无秩序化的、无条理的、感性的自然式的山水园林景观,以模拟自然山水景观为主;现代园林总体上说是一种秩序化的、条理化的、理性化的景观。 :中国传统园林是服务于封建时期少数贵族、王公大臣及富人的;现代园林是服务于人民大众的。 :中国传统园林属于私家园林,现代园林属于公共园林。 :中国传统园 林主要借用诗、书、画通过楹联、匾额、石刻等来提升意境,现代园林主要通过景观小品来营造意境。 :中国传统园林集居、游、赏为一体,现代园林失去了可居的功能。 :中国传统园林主要属本土的儒道文化和外来的佛教文化之外还有受从西域传来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等的影响,由于传播比较缓慢,因此外来文化对其影响比较小;现代园林是受多元化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园林属于文人园林,要体味其中的意境美假如没有一点传统文化作底蕴,你是很难体味其中的深层意境的;现代园林属于公共园林 园林审美符合大众品味。 :中国传统园林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现代园林没有鲜明的地域性,它是一种全球化的景观。 :中国传统园林人居住在园林之中,建筑显得是园林的主体;现代的景观是 12 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种生态景观,显得绿色植物是园林的主体。 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相同: :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都有植物、水、建筑、园林小品。 :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都有可游可赏的功能。 :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都是一定的社会问题的放映;都是一定时代的文化 、艺术、审美、技术等的产物。 :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都是为了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 :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都是一种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的景观。 :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都是为了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的,如植物的杀菌、吸尘、净化空气的功能等。 第三部分: 心得感受 通过这次实习,了解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风格独特,文化氛围浓厚。 亭塔楼阁,飞檐彩壁, 雕梁画栋,隐于山水浓荫之中。 隔墙围栏饰彩云飞龙坐狮,拱桥曲廊隔园地林木幽池为万千气象。 其造景的艺术手法和观赏效果主要有框景 、借景和障景。 框景手法假藉造型各异的门窗为风景画框,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浪漫,造出一幅幅变幻的风景画引人入胜。 借景手法巧借园外远景和以园内景物互为背景,扩大三迭景深,使远山近水尽收 眼底。 障景手法使景物相互掩映,免一览无余,造曲径通幽、园中有园、步移景异之效 果,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诗意。 高低错落、曲幻掩映、奇景迭出、补朔迷离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美学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无园不有题额楹联。 诗行词句绘自然之风光,表诗人之情怀,其书法亦常为中国艺术之精华。 诗情文采使园林韵致倍增,这些历史文化遗迹使中国古典园林更具魅力。 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和建筑园路无不独具匠心,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因而成为中国风景名胜的中心。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论基于以儒道佛思想为中心的多元文化。 其“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观念对造园者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 历代帝王与道士方丈寻仙山玉宇以求升天得道,于是产生了堆山理水的基本构想,造成象征蓬莱仙阁的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布局。 老庄返朴归真、任其自然、虚静恬淡的意向是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标准,因而有了仿天下名山大川或田园风光之杰作。 出世的佛道追 求禅栖道隐的志 趣为中国古典园林平添几分超凡脱俗之清越。 中国文学艺术的诗情画意 更为中国古典山水园林所融合。 无怪乎中国山水园林与山水诗、山水画意趣相通,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精华。 中国古典园林也因之而成为世界古典园林三大体系中东方园林的 代表作之一。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如其他中国古建筑一样,中国古典园林多为平面铺展的土木建筑,是多组小园递进环抱,相互呼应成趣的群体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大致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 皇家园林气势宏伟,山水萦回,花木繁茂,建筑华丽厚重,多为帝 王皇室的行宫、游宫和寝宫。 建造于清代的几座大型皇家园林占地都在数百公顷左右,其中首推颐和园和承德 避暑山庄。 私家园林多为写意小景,小巧玲珑,幽静隐逸,是旧时达官贵人可居、可憩、可游的去处。 多达一百五十余座的苏州园林是典型的私家园林。 佛寺道观隐于深山幽谷之中。 正如俗谚道:天下名山僧占多。 山水地形,古人云:“无石不成园。 ”“水可积之成潭,泻之成流,喷之成雾,旋之成涡, 13 举之成柱,悬之成布,凛之成冰。 ”苏州园林中错落有致、峭直嶙峋的山石与静态、动态之水皆可制造出绝佳的园林艺术效果。 人们叠石造山,掘池理水,移天缩地 ,纳自然于小园之中;想假山浅流为大山名川,可谓小中见大,大中见小。 成水中有山,山中有水之势, 花草树木、亭塔楼阁便有了依托之地。 植物配植特别注重两点。 一是植物的物质特性;二是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的文化意蕴。 植物的物质特性包括其色、香、形,以及自然声息和光线作用于花草树木而产生的艺术效果。 花草树木有斑斓之色彩,馨香之气息,多姿之形态,风拂树叶雨打芭蕉之声,阳光月光下的树木婆娑之影。 这一切诉诸感官,给人予视觉、嗅觉、听觉和触觉之美。 中国园林植物不同凡响之处还在于其文化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植物 被认作高尚品质和高洁情操的象征。 松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