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其他一些篇幅较长、论述问题比较复杂的论文也 多采用这种方式,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头提出问题,接着就对各阶级进行分析,然后综合起来得出结论。 文章步步深入,层层展开,用的是直线推论。 然而,在对各阶级分析的那一层次中,又逐一分析了地主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用的是并列分论。 就整篇而言,就叫直线推论中包括着并列分论。 毛泽东同志运用这种结合形式,完满地表达了文章的内容,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至于本论部分的具体写法,因后面章节要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三 )结论 结论是论文的收束部分。 毕业论文的结论应包括下述内容: 写论证得到的结果。 这一部分要对本论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引出基本论点,这是课题解决的答案。 这部分要写得简要具体,使读者能明确了解作者独到见解之所在。 最值得注意的是,结论必须是序论中提出的,本论中论证的,自然得出的结果。 毕业论文最忌论证得并不充分,而妄下结论。 要首尾贯一,成为一个严谨的、完善的逻辑构成。 对课题研究的展望。 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是作为学生对某项课题的研究所能取得的成果也只能达到一定程度,而不可能是顶点。 所以,在结论中最好还能提出本课题研究工作中的遗留问题,或者 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及可能解决的途径等。 最后,对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给予自己帮助的同志表示谢意。 上面所说的是毕业论文结构的基本型。 这个基本型是一般常用到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公式,作者可以根据表达的研究内容加以灵活地变通处理。 二、毕业论文常用的几种结构形式 前面所讲的序论、本论、结论是毕业论文结构的基本型,就毕业论文全文的具体结构安排,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一 )总提分述 所谓总提分述 f 就是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别从几个方面去论证,阐明中心论点。 这种形式也叫 “ 首括式 ”( 演绎 法 ); (总提 ) (分述 )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10 第三层次 第四层次 (二 )先分论后总论 先分论后总论,就是从几个方面比较分析,然后归纳起来得出结论。 这种结构形式也 oq“ 尾括式 ”( 归纳法 ); (分述 )(总论 )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第四层次 (三 )总提、分述、总论 总提、分述、总论三者兼而有之,也称为 “ 双括式 ” : (总提 )(分述 )(总论 )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第四层次 }第五层次 (四 )推进式 推进式就是一步一步深入,是由浅入深的论证方法,也叫退步式: 第一层次 „„ 提出问题 ↓ 第二层次 „„ 叙述现象 ↓ 第三层次 „„ 分析原因 ↓ 第四层次 „„ 找出症结 ↓ 第五层次 „„ 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 ) (五)综合式 把以上几种方式结合起来安排层次结构,就可以形成综合式结构。 一篇论文往往要论及许多事物,牵涉到许多方面。 而每一事 件又都是复杂的,都有很多方面。 因此,论文往往难以用单一结构来说明问题。 这就有必要采用综合式的结构: (总提 ){(分述 )}(总论 ) 第一层次 {第三层次 第二层次第四层次 (总提分述 ) 第五层次 ↓ 第六层次 }第十二层次 第七层次第九层次(先分论后总论) 第八层次 ↓ 第十层次 (推进式 ) 第十一层次 (六 )散述式 11 散述式就是边分析边作结论,没有总提也没有总结,是松散的叙述 ,在毕业论文中很少采用这种结构方式,一般用于一些议论文中: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第四层次 三、毕业论文的构段 安排好毕业论文的层次结构,还应注意构段,毕业论文在构段上有其特殊的要求。 它要求有统一、完整的规范段;充分运用段中主句;适当的容量。 (一 )统一、完整的规范段 规范段是指统一、完整的单义段。 .所谓统一,是一段集中表达一个意思。 所谓完整,是一段表达的意思要完整。 这样的单义段叫做规范段。 不规范段是指兼义段和不完整段。 所谓兼义段,是一段表达两个以上意思的段。 所谓不完整段 ,是一段没有把一个意思表达完整,而在实际表达中是应该不再分段,把它集中在一个段里写完的段。 在一般文章中,规范段与不规范段是可以同时运用的。 特别是文艺写作,随着事件 (或情节 )的发展,人物、景物的描写,人物对话的表现,分段比较自由、灵活,不规范段的运用是大量的。 毕业论文的构段则要求统;、完整的规范段。 这是因为毕业论文是逻辑的构成。 从整篇文章来看,毕业论文是由一个基本论点 (中心论点 )和若干个论据 (其实是若干个上位论点与它们的下位论点或材料 )和论证组成。 从文章中的一个小的局部来看,它也是由一个论点,若干 个论据和作者的论证构成的。 这样看来,毕业论文的一个小的构段单位,除了少数单一的论点段、论据段之外,一般的段应该是有着论点、论据、论证的段落。 也就是说它应该是一个统一、完整的整体。 即使单一的论点段、论据段,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完整的独立单位。 所以,毕业论文的构段,由于这种逻辑构成上的要求,应该保持其固有的逻辑上的完整性,把表达一个意思的论点、论据、论证组织到一起,构成一个统一、完整的规范段。 这样构段的好处是:对作者来说,一个意思写成一段,这就要求他在动笔前必须对表达的意思想得清清楚楚,不能含糊, 不能模棱两可,这是有助于明确观点的。 同时,由于一段是一个完整的逻辑构成,势必要求他严谨地考虑每个段的组织安排的完整。 对于读者来说,一段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规范段是便于阅读、理解的。 大家都有过这种体验,读没有一个明确中心,忽而说东忽而说西的兼意段,是最感头痛的。 许多毕业论文都是用规范段来写作的。 甚至有些学术论文,在严格的规范段前加上序码,以表示其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联系。 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与科学的写作方法是值得大家在毕业论文撰写中学习的。 (二 )充分运用段中主句显示段旨 段的中心意思是段旨,也叫段 的主题,段的论点。 全段是围绕着这个段旨展开的,又是为阐述这个段旨服务的。 这个段旨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叫段中主句,或段中主题句。 毕业论文中的段是逻辑构成,最适宜于以段中主句来显示段旨。 这无论对于作者,对于读者都是很有好处的。 段中主句对于作者的作用。 作者先把一段的主句定下来,这是一段的主题、中心。 作者把握住它,以它为中心铺陈、展开,不致把话说到别处去。 段中主句能起到统领全段的作用。 有了段中主句,可以避免段的不统一和段中的观点发生变化。 12 段中主句对于读者的作用。 它能鲜明地告诉读者,这一段的中心写的是什么 ,它能使读者不致误会作者的用意,所以,善于读文章的人是很会寻找段中主句,把握一段要点的。 段中主句在段中的位置: 1.通常在段首 就是在段的开头第一句。 段首是个题目的位置,它特别能引起读者的注目,把段中主句放在段的开头处,以领句地位出现,领起下文,这不但对于作者来说,限定了段旨,便于围绕这个中心铺陈展开下文;同时,也便于读者,在一段的开头处就能了解全段的中心,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全段的内容。 2.有时在段尾 就是在段的最后一句。 段尾,虽然不如段首醒目,但在全段中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也是一个引 起人们注意的地方。 特别是,先列举一些材料,而后概括、归纳或引出结论,把段中主句安排在一段的末尾是顺理成章的写法。 3.也有时在段中 段中主句在段的中间以腰句出现,这不是很容易一眼就看得出来的。 但有时确有这种必要。 当段中主句既是上半段的结论,又是下半段的前提时,只好放在段的中间。 段中主句放在段的中间是比较少见的,总是由于叙述条理的必要,万不得已时才安排在这里。 4.兼置于段首、段尾 长段,为了使读者对段中主句增强印象,常常把它放在段的开头领句位置,又让它在段的末尾,以结句再出现一次。 这么前后照 应,对段旨反复申说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段中主句的写法,要求概括性。 要以短短的句子,十分鲜明地把段旨揭示出来。 那么,一个句子很难概括出来怎么办 ?也可以先以一句话概括出全段的要点,接着再写一个补充句,把全段要展开论说的意思说完全。 (三 )适当的容量 这是谈段的长度问题。 段,究竟应该有多长,是没有固定标准的。 一者因为,段的长短不能从形式上规定,而应该由每个段所表达的内容来决定。 内容多则长,内容少则短。 二者因为,段的划分有伸缩性,是可长可短的。 因为全体中一个部分内容上的集中是相对的。 有大的集中,又有小的集中 ,这会因作者而不同。 有人把可以分开的几个小段并到一起,写成了一个大段;有人把一个可以合拢的大段又劈开写成了几个小段,这是正常现象。 但是,毕业论文的分段,一般说来应该长一点。 这是由它的内容的充实性所决定的。 在一个小段里,很难对某一论点展开周密、细致的论述。 如果用几个小段来论述一个观点,有时又会把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