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毕业论文__南京市鼓楼区青年志愿服机制探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平均年龄过大,不少志愿者都是退休的老人;其次,志愿者中的高学历的人群不多,高学历的人是社会的精英,更应该培养这些人服务社会的意 识;最后,未能将外来人员发展到制原则队伍中来。 我国香港地区的义工就是志愿者,他们有自己的组织和团队,积极开发社区和社会资源,协同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 而鼓楼区的志愿者团队就是缺乏志愿者组织和管理的知识和经验。 虽然等级在册的人员不少,但是真正能够持续开展志愿者工作的人员并不多。 不少志愿者在报名初期积极性非常的高,在接受了基本的志愿者服务培训以后就投入到了志愿者服务中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热情下降后便鲜有再出现在鼓楼区志愿者管理委员会。 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志愿者的管理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不够, 另一反面也是志愿者的长效服务的意识不足。 志愿者管理经验不足主要还是因为目前鼓楼区的志愿者服务的管理者还是行政任命,把志愿者管理和服务当成了自己的一份工作,其投入的热情自然难以与香港的义工组织相提并论。 有时候拿着行政管理的方法来开展志愿者服务的组织和管理工作,还会起到事倍功半的结果。 (三) 志愿服务的层次提炼不够特色不够鲜明 鼓楼区志愿者服务虽然已经开展了不少的念头,但是志愿者服务的内容还是停留在打扫卫生、护理老人、街头宣传等活动上,服务的层次一直上不去。 而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目前社会更加需要志愿者开展对弱 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课外辅导等服务上去。 目前社会对志愿者服务的宣春存在一定的误区,对于志愿者服务的价值主要还是从精神意义上宣传,从而导致社会将志愿者服务认定为学雷锋活动。 但 是,根据国外志愿者服务的经验来看,志愿者或义工可以解决社区养老、社区就业、社区矫正、社区教育等多项社区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 鼓楼区的志愿者服务也同样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由于宣传和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鼓楼区志愿者服务也表现出服务领域和服务层次的单一性,没有充分发挥出志愿者服务应有的社会效应。 三 、 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社区志愿服务供需渠道不够畅通 根据南京大学法学院 20xx 年调查结果,在鼓楼区 18 岁 35 岁的青年中,超过八成的青年愿意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但是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向志愿者服务组织报名登记,成为一名真正的志愿者。 鼓楼区不少残疾人或者孤寡老人都希望得到社区志愿者的服务,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向哪里去提出这样的申请或者需求。 目前,不少被帮助的对象总是被动等待着,他们一方面不好意思提出申请,另一方面也不知道向哪里去提出申请,这就是目前鼓楼区所存在的志愿者服务供需渠道沟通不畅的情况。 没有一个良好的供需的沟通渠道,是当前社区志愿者服务难以长久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类似香港就有良好的志愿者服务管理机构,他们一方面有着志愿者登记和管理人才库,另一边还有着需要接受志愿者服务的弱势群体的登记库。 社工在其中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 (二) 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条件受到限制 鼓楼区的不少志愿者反映,虽然他们积极投身于志愿者服务中,但在实际工作中业遇到不少的阻力,比如志愿者组织去福利院或者敬老院,但是院方怕 添加麻烦,不愿接待;也有一些单位领导或者学校老师对志愿者服务的事业不是非常支持,认为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或 者血液;目前最为关键的还是志愿者服务的经费问题,鼓楼区乃至南京的不少企业都热衷于做慈善,他们的捐款对象多为中华慈善总会或者希望工程,很少有企业可以想到志愿者服务组织,为组织解决经济上的难题。 对于志愿者来说,并非不愿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