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20xx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内河流属暴雨型间歇性河流,全年 %的河川径流量集中在汛期,汛期洪水暴涨暴落,使大量的洪水无法利用而下泄,非汛期大部分河道断流,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远大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极值比高达 倍,近年来河川径流量呈严重衰减趋势。 **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 5082 万 m3,山丘区与平川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为 1484 万 m3,地下水补给模数为 万 m3/km2。 地下水最大资源量发生于 1988 年,为 7917 万 m3,地下水 最小资源量发生于 1986年,为 3558万 m3,极值比为。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7492 万 m3,(包括重复计算的 1484万 m3),其中河川径流量 2410 万 m3,地下水资源量 5082 万 m3。 在水资源总量中,可利用水资源量为 6373 万 m3,其中地表水 1500万 m3,地下水为 4873 万 m3。 平均产水系数 ,产水模数 万 m3/km2。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水资源利用现状根据 **近十年农水年报统计,按不同用户用水平均统计如下:总用水量 8480 万 m3,其中农业用水量 7652万 m3,工业用水量 310 万 m3,城市生活 203 万 m3,农村人畜饮水315万 m3。 按不同水源分用途统计,地表水用量 604 万 m3,地下水用量 7876 万 m3。 其中地表水供农业用水 464 万 m3,供城镇用水 140万 m3,地下水供农业用水 7188 万 m3,向工业供水 310 万 m3,向城市生活供水 63 万 m3,向农村人畜饮水供水 315 万 m3。 **年平均灌 20 溉用水为 7652万 m3,占全县总用水量的 %,在灌溉用水中,地下水开采量达 7188 万 m3,占灌溉用水量的 %,全县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中,纯井灌和河井双灌面积达到 万亩 ,占全县水地面积的 %。 水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 **总用水量为 8480 万 m3,其中地表水用量 604万 m3,地下水用量 7876 万 m3。 而 可利用水资源量为 6373 万 m3,其中地表水 1500 万 m3,地下水为 4873 万 m3。 我县除了境内的 ***外,还有 **流经我县, **清水复流分配给我县的 取水指标为每年20xx万 m3; 东山引水工程竣工后可供我县水资源 3000 万 m3; 子洪水库和杜家庄水库除险加固竣工后可使我县地表水的利用率大大增加,可达到 每年 1400 万 m3。 三 项合计地表水可用量达到 6400万 m3,目前我县 前 两项的利用量仅有 1546 万 m3。 开发潜力还很大。 此外,随着我县大量节水工程的实施完成,年灌溉节水量可达到2100万 m3左右,为我县的水资源提供了保障。 发展水地的潜力分析 **总耕地面积为 43 万亩,农业人均只有 亩,灌溉面积为 ,农业人均 亩,旱涝保收面积为 26 万亩,人均。 **目前还有旱地面积 万亩, 通过实施小型水利重点县项目,大力建设 节水工程,提高节水灌溉技术水平。 通过地表水的充分利用, **的。 21 二、开展重点县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 开展重点县建设的 必要性 **是传统的农业县,多年来在农业发展上一直领先全市全省,尽管如此,我县农村水利设施仍比较脆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 22 能力还比较差。 目前,全县的中小型自流灌区由于水源不足,末级渠系不配套,工程标准低,有效灌溉面积还未达设计标准,工程实际灌溉能力远未达标,而作为农田灌溉主要工程的 2034 眼水井,多年来,由于更新配套能力差,有 600 余眼机井还是属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的中浅井,老化失修严重, 有 300 余眼行将报废,全县机井控制灌溉面积达到 万亩,占到灌溉总面积的 %以上。 所以说 **的农田水利灌溉是以水井为主,以河灌为辅,以小型高灌为补充的基本格局,保持现有水利设施的稳定、对我县的农业生产、农民增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利用地下水,大搞节水工程建设,用地表水补充地下水,进一步加大对县域各灌区末级渠系的节水配套改造和防渗建设是我县农田水利的主要任务。 县域纯井灌区内全部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河井双灌区内大力建设 末级渠系 节水 改造 工程 ,使全县所有自流灌区的末级渠系和井灌区的所有渠系工程全部达到 高效节水 化。 从而使我县的地表水充分利用,地下水开采量逐步降低,最后达到地下水的动态平衡, 达到县域地下水位止降反升的目标, 实现我县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我县是农业生产县,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和果树等作物为主。 在生产管理过程中有些农作物给农民带来丰厚的收入 23 的同时也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不小污染,很多地方因为水利设施不到位无法进行农产品结构调整,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所以要及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必须加快农田 水利事业发展。 合理发展“绿色经济”、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保护绿色生态环境。 促进我县农田水利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 开展重点县建设的 可行性 领导重视部门协调 我县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 为了确保项目的实施,县政府专门成立 了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领导组,专门组织协调县计划局、财政局、农业局、国土资源局、农业综合开发办等有关部门 以及各乡镇进行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整合、筹措、划拨和监督;水利部门负责项目的立项、规划、设计、建设;农业、国土、农 业综合开发等部门负责项目的协调和资金的整合,各乡镇负责区域内的具体工作。 各部门通力协作,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前期工作扎实有力 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上,我县 目前已经 先后编制 完成了 《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 **节水灌溉规划》、《 **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十二五”水利规划 》 等规划报告,其中《 **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已经 **人民政府 20xx 年 7 月 16 日祁政发[20xx]32号 文批复实施。 24 自然 环境 条件优越 **是 **省 粮食 核心生产 重点县, 发展农业生产 自然条件好, 地理环境优越,交通 四通八达,各项基础设施配备齐全,具备了充分的自然人文条件。 同时,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光热、降水和地下水等农业资源,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 我县 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建设, 从组织领导、资金配套等方面为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大开方便之门,营造 了 良好的发展环境。 **经过多年 农田水利工程 的实施,在工作方法和建设策略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有效经验,而且全县绝大多数农村均有发展农田水利、发展节水灌溉的经验,发展新的农田水利工程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 干部群众 积极热情 多年来全县各村均有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经验,建设新的小型农田水利 工程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此外,全县各村大都进行了水利、林业、农机等设施的改制,乡镇村干部群众对搞农田水利积极性很高,绝大部分农村领导班子团结、干群关系融洽,村情稳定,“一事一议”机制已经深入人心,通过召开“一事一议”村民代表会议,广大群众积极拥护并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积极承诺足额投工投劳,十分有利于自筹资金落实、工程顺利实施及建成后的管护到位。 资金整合能力充分 我县小型水利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能力多年来十分规范,县政府几年来连续进行支农资金整合,在资金整合上已经具备了 25 丰富的经验, 20xx— 20xx 年已经落实涉及小型农田水利的整合资金项目就达到 19 项,涉及金额 14938万元。 并已经制定下达了支农资金整合计划。 通过资金整合,可以确保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建设施工技术完备 我县水利系统现有工程系列中级以上职称 24 人,初级职称 33人,他们多年从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能够很好地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等任务,根据调查他们近期完成的类似工程及在建工程, 完全 能够 承担本次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的建设任务。 工程运行管护合理 我县于 20xx 年即完成了 **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明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 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型 水利 工程,归农户个人所有;对受益户较多的小型工程, 可按 受益范围组建用水合作组织,相关设施归用水合作组织所有;政府补助形成的资产,归项目受益主体所有。 允许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以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进行产权流转,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对水利工程管理实行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按照“谁建设、谁受益、谁管理”的办法引导社会各种力量投资兴建水利工程, 并给予资金、政策倾斜,充分利用 市场 机制吸引社会 资本 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 26 管理。 通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使受益农民群众真 正 成为项目建设和管理的主体,积极、全面地介入包括 项目建设管理的 各个环节。 三、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情况 为贯彻落实 党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强农业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 根据国家五部委及省市五部门通知精神的要求,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7 为核心,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 我县编制完 成了《 **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报告, 并 经 **人民政府 20xx 年 7月 16日祁政发 [20xx]32号文批复实施。 在 《 **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中, 按照我县“山区开发小泉小水,平川狠抓节水农业”的水利发展的总体布局, 结合我县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现状,充分抓住中央大力关注农村小水发展的有利时机,确实使我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巩固和突破,实现基本农田“旱能灌、涝能排”,使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 使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完好率达到 90%以上,使全县的渠系水利 用率和灌溉水利用率都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该 规划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布局和重点是, 针对全县水资源贫乏的实际,在 全县 乡村大力建设节水工程,按照建设 全县输水管网化的大节水 目标,建立节水型灌溉制度,降低灌溉定额,全面普及常规节水 工程 ,积极 建设 高效节水灌溉 工程 ,使水利工程在引水、输水和田间灌水过程中的各类损失水量减少到最低程度,不断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和单方水效益,因地制宜地加大产业结构调整,限制并压缩高耗水作物。 《规划》 从 20xx2020年,全县 建设农田水利工程 2057 处,总投资 29535 万元。 其中 :水资源开发利用 与供水体系建设工程 4项,防洪减灾工程 5项,水环境保护工程 1项,节水工程 12 项, 28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5 项,灌区节水改造及末级渠系改造工程 4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 2026项。 《规划》 在灌溉用水量增加不多的前提下,通过 实施 中型灌区 管网 节水改造,纯井区、 小高灌、 小型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在 20xx 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的基础上 , 到 20xx 年有效灌溉工程面积 达 到 38万亩; 2020年有效灌溉工程面积增加到 39 万亩;合计增加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 《规划》 在 20xx年全县 节水 面 积 26 万亩的基础上 , 到 20xx年,新建节水农田 7万亩,使达标节水农田达到 33 万亩,到 2020年,使达标节水农田达到 39 万亩, 合计增加 节水 灌溉面积 13 万亩。 《规划》 从 20xx2020 年, 通过规划 工程 的实施, 全县 改善灌溉面积 ,年均节约灌溉用水量 2100 万 m3,新增供水能力 1500万 m3,年均粮食增产量 3750万 kg, 年均经济作物增产值7860 万元,年节约工日 87 万个,年节约能源 kw。 四、重点县实施计划 (一)、建设目标与任务 根据 中央 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 县建设的精神,依据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编制指南及大纲,我们 以《 **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29 为依据, 按照 我县农田灌溉河井双 灌 为主 的实际格局。 充分利用地表水, 合理利用地下水, 用地表水补充地下水,进一步加大对县域各灌区末级渠系的 节水配套改造和防渗,大搞 末级渠系 节水改造 工程建设, 在这个 节水 化大目标的总要求下, 县域 纯井灌区内全部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河井双灌区内大力建设 灌区末级渠系 节水灌溉工程,使全县所有自流灌区的末级渠系 实现防渗化和井灌区的所有渠系工程全部 实现 管网化。 从而使我县的地表水充分 利用,地下水开采量逐步降低,最后达到地下水的动态平衡 ,达到县域地下水位止降反升的目标, 实现我县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三年建设的目标是通过 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