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绩效比较(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也有人估计 , “超美 ” 至少需要 3040年 .即使到了 2040年 ,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然只是美国的三分之一 . 2020/6/28 28 三、俄罗斯经济转轨绩效  世界公认俄罗斯转轨不是很成功的,当然也有看问题的角度,如杨小凯就认为从近期下这个结论为时过早,以法国革命为例。 多数经济学者认为不是成功的。 其表现在: : 2020/6/28 29  1.国民经济长期负增长。 按现价计算,俄罗斯 1990~ 199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对上年的比例均有所下降,依次为 9 985. 91. 87. 95. 95. 1。 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只有 1989年的 57. 3%。 1997年后有所微增,但还没有达到转轨前 1989年的水平。 2020/6/28 30  2.通货膨胀极为严重。 伴随着一步开放价格和大量的财政赤字,俄罗斯持续发生“奔腾式”或高位通货膨胀。 1992~1996年消费价格指数最高为 2680%,最低 1998年为 40%。 2020/6/28 31  3.居民生活水平急剧恶化,两极分化严重。  官方承认, 1991年~ 1996年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下降 30~40%。 例如, 1992年 1月至 1995年 9月平均工资增长了 392倍,平均退休金增长了 448倍,而物价却上升了 1608倍。 1996年维有 23%的居民收入低于政府规定的 60美元这一最低生活线,而 3%的“新俄罗斯人”月收入超过 1万美元. 1998年,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居民为 4430万人,占总人口的 30. 1%, 10%最富和 10%最穷的居民收入差距,从 1991年的 3. 5倍扩大到1996年的 14倍。 2020/6/28 32  4.综合国力明显下降。  私有化的整体绩效很差。 私有化收入只有 5%缴为国家财政, 500家在企业所实现的私有化收入只有 72亿美元,包括军工在内的整个工业和农业的生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大大削弱,国民经济遭受破坏的范围和规模大于二战时期,也超过西方国家 20世纪 30年代大危机的经济损害,国家经济安全的程度显著降低; 2020/6/28 33  按 GDP计算,经济现已落后于墨西哥和巴西等国而仅在世界第 20名;目前内外债总额约为 2200亿美元,外汇储备仅为 110亿美元; 1992~ 1998年非法外逃的本国资本高达 760亿美元;科技人员大量外流,据欧洲有关计算,仅每年外流科技人员造成的损失就达 600亿美元。 随着经济实力下降,国际地位大大降低,当年“世界一霸”连影子也没有了。 2020/6/28 34 四、原因探究  中俄比较  中国经济为什么能在制度改革以及政策如此缺损的条件下获得增长 ?而按照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设计俄罗斯的改革出现大“萧条”。 面对如此怪事,国际经济界从92年至 99年探讨这方面的文章就有近千篇。  综合国内外的解释,大体有二类:“起点不同说”、和 “改革策略说” 2020/6/28 35  认为中国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一系列有利的初始条件和内部条件。 哈佛大学教授萨克斯是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他认为中国的成功与两个因素密切相关:一是中国的结构状况与前苏东国家不同。 改革之初,中国国有部门就业人员大约占全国总劳动力的 18%左右, 70%的劳动力在农村,如果中国的国有部门就业比重不是 18%,而是像波兰、苏联那样是 80%、 90%,则中国的改革也不好办;二是改革之初中国的金融相对稳定,没有严重的外债。 2020/6/28 36  世界银行把中国获得改革成功归结为改革前物质投资的滞后收益。 比如,农业在人民公社时期已具备了适当的物质、销售和人力等方面的基础设施,但它缺乏激励因素,一旦激励措施得以引入,国家的作用得以改革,产出的迅速提高就不足为奇了。 在工业领域, 1949年以后工业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重工业和大中型国有企业得到了很大扩展,这意味着中国已有一个进行建设的相当规模的工业基础,一旦投资政策’下放就会有许多轻:工业投资机会。 2020/6/28 37  也有人认为中国拥有数目庞大的海外华侨和资本,有香港、台湾的特殊作用;  商业资本主义基础,如江淅和广东,这些条件使中国的改革具有其特殊性。 2020/6/28 38  “改革策略说”  诺顿认为,中国所采取的改革策略是它取得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 他把中国改革方式的特点概括为:双轨制的运用,经营绩效指标从数量型转为效益型,计划逐步向市场转化,最初的宏观稳定,宏观波动的不断持续对经济的长期市场化助了一臂之力,私人储蓄的增加使储蓄和投资维持较高的水平。 2020/6/28 39  而俄罗斯采取了与中国完全不同的改革策略 , 这是导致改革绩效差的主要原因。 在国际经济学界有很大影响的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在比较中俄两国改革时指出: “ 关于改革速度和次序的两条经验教训:一是引进竞争机制比在没有竞争环境搞私有化更能够改善经济业绩和提高生产力:二是在过渡时期要保持社会组织结构稳定 , 并建立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体制上的基础设施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