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岗村垃圾处理工程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字式出水口 1座。 垃圾坝坝顶标高 200209 米,最大坝高 8m,平均坝高 6 米,坝顶宽 4m,边坡比 1 : 2,垃圾坝设计长度 90m,坝体由粘土构成。 本设计垃圾填埋场为 Ⅳ 类,填埋场设计防洪等级为Ⅴ级,设计截洪能力按 20 年一遇计算, 50 年一遇校核。 雨水量计算采用暴雨强度计算公式 : (1+) q =────────── (l/ s ha) (t+12)0。 992 式中: P 为设计重现期,采用 5 年; t 为地面集水时间 1520min。 雨水流量计算公式 Q=ψ q F(l/s) 式中:ψ —— 径流系数 q—— 暴雨强度 l/s ha F—— 汇水面积 ha 垃圾坝汇水面积为 公顷 ,最大雨量为。 黑岗村城市垃圾处理工程 24 ( 2) 渗滤液防渗系统 本次设计防渗采用人工复合防渗系统,在填埋场的底部、侧壁及调节池底部均做防渗。 场底经整平铺设地下水导流层后铺设防渗层,先铺设一层 250g/m2长纤无纺布,无纺布上铺设一层 1000mm 的粘土作为保护层,粘土保护层上面依次铺设 厚 HDPE 土工膜及 400g/m2长纤无纺布作为主防渗层。 粘土层要求分层压实,压实后渗透系数不大于 1x107cm/s,压实后场底应有纵、横向坡度,纵、横坡度宜在 2℅以上,以利于渗滤液排除,场底防渗系统上设置渗滤液收集层。 边坡经 粘土整平后,先铺设一层 250g/m2长纤无纺布,无纺布上铺设 厚 HDPE 土工膜及 400g/m2长纤无纺布作为主防渗层。 在填埋场底部防渗系统上设置渗滤液导流及收集系统。 导流层选用河卵石(φ 16-φ 32)、砾石(φ 16-φ 32)和粗砂 混 配,在填埋区底部防渗层上 铺 满,导流层厚度 300mm,大石在下,小石在上,防止垃圾堵塞缝隙,导流层上铺设 150g/m2长纤无纺布。 设计集排水系统采用有孔 HDPE 管,分枝型布置。 干管与支管辅设在底部纵横盲沟内,在场区底部渗滤液导流层中设置一条主导流盲沟,盲沟中铺设 DN400 HDPE 导排花管,花管总长度 100m,为了加强填埋库区内的渗滤液导排功能,沿主导流盲沟两侧每隔 30m 设置支导流盲沟,支盲沟中设有 DN200HDPE 穿孔花管,花管总长度 600m。 各坡 段盲沟的渗滤液沿重力汇集到主盲沟花管后,穿垃圾拦挡坝进入调节池中。 ( 3) 渗滤液循环回灌系统 黑岗村城市垃圾处理工程 25 本次设计渗滤液进入污水处理站前进行回灌处理。 设计在调节池内设回灌用潜污泵 2 台(一用一备),性能: Q=10m3/h, H=10m, N=30Kw;回灌管采用 DN150 球墨铸铁管,沿填埋场西侧铺设,在填埋区每隔 50m设 DN75 喷嘴阀一个,回灌管全长 200m,共设 2 个喷嘴阀,回灌时由 1人按一定填埋高程用塑料软管接喷嘴阀进行回灌工作,封场前在垃圾表面设 DN100 穿孔塑料管,用于封场后垃圾渗滤液的回灌,穿孔管总长度 400m。 ( 4)气体导排系统 生活垃圾在填埋的最初阶段(一般为 6— 18 个月),土壤中的氧持续被好氧菌消耗掉,产生了厌氧环境,借厌氧微生物的作用,有机类垃圾被分解产生填埋气体。 填埋气体主要成份为: CH CO CO、 H2S、NH3等 ,见表 4— 4 填埋气的典型成份及含量 ,主要以 CH CO2为主,如处置不当,可能发生爆炸。 因此必须对填埋气体进行收集、排放。 表 44 填埋气的典型成份 及含量 成分 体积比℅ 成分 体积比℅ 成分 体积比℅ 甲烷 氧 丙烷 二氧化碳 氢 一氧化碳 氮 乙烯 乙醛 乙烷 由于 黑岗村 生活垃圾成份中产气部分以易降解的厨余物为 主 ,产沼气期短,达到产气峰值的时间也短,产气量小,因此本次设计不设沼气回收利用系统。 黑岗村城市垃圾处理工程 26 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CJJ172020 中有关规定,本设计气体导排采用自然排气法,设计在填埋库区内盲沟上间距 50m设置垂直导气石笼,导气石笼中部设置φ 200HDPE 穿孔导气管,管外用钢丝网围成φ 1000mm 的网笼 ,管与网笼之间填充φ 30~ 50mm 粒径的碎石,导气石笼及导气管的铺设随着填埋作业面逐层上升而逐段加高,导气管排出口高出最终覆盖层 2m,填埋场导出气体自然排放,本设计共设 4 个导气石笼井,井深。 ( 5)调节池 渗滤液水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大气降水,一年内大气降水在时间上、数量上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而渗滤液处理站对进水的水量要求尽可能稳定,因此本次设计设置渗滤液调节池一座用于储存、调节和均衡处理站进水水量和水质。 调节池容积的确定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C I A Q= 1000 Q—— 调节池容积(立方 米); I—— 最大降雨强度(毫米 /天); C—— 渗出系数; A—— 汇水面积(平方米)。 式中 C 值为填埋场降雨量转为渗出液之比率,其值随填埋场覆盖土性质、覆土坡度、填埋垃圾性质、填埋阶段、垃圾含水率等因素有关,一般在 ~ 之间,本工程 C 值取 ; I 为 黑岗村 20 年一遇连续 7 日最大降雨量, I= 毫米 ; A= 8000m2。 黑岗村城市垃圾处理工程 27 经计算,调节池的容积为 652m3,考虑到降雨量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同时考虑冬季储存,结合国内外各工程实际经验,本次设计调节池的设计容积确定为 800m3,在非暴雨季节,渗滤液平 均停留时间超过 10天,满足污水处理工段对水质调节的功能要求。 调节池采用敞口式浆砌块石护砌结构,调节池尺寸 :16mx10mx5m,调节池内设 2 台 潜污泵,一用一备, Q=10m3/h, H=10m,N=,用于将渗滤液提升至渗滤液处理站。 调节池底的防渗处理与填埋场底的防渗形式相同,同时采取防冻涨措施。 ( 6)填埋场绿化及道路 本次设计填埋场场址距 碾北 公路 公里,现状道路为机耕路,该道路年久失修,路面破旧不堪,现况极差,在填埋场修建之后,为适应进出垃圾处理厂车辆运输的需要,必 须对该路段进行扩建,提高标准。 本设计场外道路起点为 碾北 公路,终点为垃圾处理站进口,路面车行道宽 6m,路基宽 ,总长度 600m。 由于该路段是进入垃圾场内唯一道路,因此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面层结构,以提高面层工程质量,减少路面的维修次数。 场内道路沿填埋场西侧、东侧布置,设计起点接场外道路。 按厂矿道路标准进行设计,路宽 4m,长度 500m,采用砂石路面。 填埋场封场后地面绿化以草皮及小灌木为主,填埋场作业区四周设置防止垃圾飘散的档网,档网采用钢丝网,网高 ,长度为 360m。 黑岗村城市垃圾处理工程 28 填埋场周围设置 10m 宽的绿化隔 离带,使填埋场与周围环境相隔离,隔离带绿化采用易于生长的高大乔木,并与灌木相间布置。 ( 7)车辆设置 垃圾卫生填埋场需要选择与填埋工艺相一致的设施,以保障其顺利运行并尽可能降低运行费用。 垃圾填埋作业的主要内容有:垃圾的推铺、压实和覆土的取运、铺平、压实。 本工程将配备相关的作业机械设施, 分别见 填埋场机械设备表 4- 近期填埋场 主要建(构)筑物 表 4- 近期 填埋场 主要设备材料 表 4- 7。 表 4- 5 填埋场机械设备表 序号 名 称 技 术 特 征 数量 备注 1 压实机 功率 320KW,行速 012km/h,爬坡能力 60% 1 2 推土机 功 率 102KW, 行 速 20km/h, 推土 板 宽4000mm,生产率 174m3/h 1 3 履带式挖掘机 斗容 ,生产率 90- 120m3/h,功率 66KW 1 4 自卸车 载重 5t 1 5 轮胎式装载车 载重 3t 1 表 4- 6 近期 填埋场 主要建(构)筑物表 序号 名 称 尺 寸 材料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垃圾挡坝 坝长 80m,顶宽 6m 粘土 座 1 2 调节池 16mx10mx5m 石砌 座 1 3 临时垃圾坝 坝长 90m, 顶 宽 4m 粘土 座 1 黑岗村城市垃圾处理工程 29 表 4- 7 近期 填埋场 主要设备材料表 序号 名 称 型号及规格 材料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防渗系统 1 粘土 m3 8000 2 长纤无纺布 250g/m2 化纤 m2 8000 3 长纤无纺布 400g/m2 化纤 m2 8000 4 土工膜 HDPE m2 8000 二 渗滤液收集系统 1 长纤 无纺布 150g/m2 化纤 m2 7200 2 导排花管 DN400 HDPE m 100 3 导排花管 DN200 HDPE m 600 4 卵石 ф 16ф 32 m3 2400 三 填埋气体导排及地下水监测系统 1 导气石笼 162。 1000mm 卵石 座 4 H= 2 导气花管 DN200 HDPE 根 4 L= 3 气体监测报警系统 套 1 4 地下水监测井 162。 400 钢 座 1 H=10m 四 渗滤液回灌系统 1 潜污泵 Q=10m3/h,H=10m,N=30Kw 台 2 一用 一备 2 铸铁管 DN150 m 200 3 喷嘴阀 DN75 m 2 4 塑料管 DN75 PVC m 200 5 塑料穿孔管 DN100 HDPE m 400 五 调节池 1 污泵 Q=10m3/h,H=10m,N= 台 2 一用 一备 黑岗村城市垃圾处理工程 30 表 4- 7(续 ) 2 长纤无纺布 250g/m2 化纤 m2 180 3 土工膜 HDPE m2 180 六 场区排水系统 1 二期雨水导管 DN1200 HDPE m 200 2 八字式出水口 石砌 座 1 七 道路及附属 1 进场道路 路宽 6米 沥青砼 m 600 2 厂区道路 路宽 4米 砂石 m 500 3 防护网 高 钢丝 m 360 三、渗滤液处理站及管理区设计 渗滤液处理站和管理区分建,管理区位于填埋场西部,渗滤液处理站位于填埋场北部。 一期工程垃圾渗滤液产量较小,夏季回灌,冬季储存,因此一期工程只需建一座调节池,调节池按远期设计,一次建成。 一期工程预留出渗滤液处理站位置。 (一)渗滤液处理站设计 本次设计将渗 滤液收集送入渗滤液处理站进行处理。 渗滤液处理站按远期设计,二期工程建设。 1. 渗滤液处理量的确定 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取决于卫生填埋场状况(如垃圾成份、填埋量、底部施工状况及填埋场 使用 年 限 等)和填埋场外部环境(如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及地下水浸入等)。 因此渗滤液产生量是变化的,具体黑岗村城市垃圾处理工程 31 量值应进行实测。 本次设计填埋场的渗滤液产生量为: Q=( 1/1000) •C•I•A Q— 垃圾渗滤液 平均日 产量( m3/d) C— 流出系数( — ,与场地植被、坡度等有关)取 C= I— 日平均降雨量( mm/d), I= A填埋场积水面积( m2), A=16000 Q=( 1/1000) •C•I•A =1/1000•••16000 =计算出填埋场渗滤液的平均产生量 立方米 /日,本次工程渗滤液设计水量取 10 立方米 /日。 2. 渗滤液水质及处理方式地确定 垃圾渗滤液的水质与垃圾种类、性质、填埋方式等许多因素有关,化学成份变化较大,其浓度和性质随时间呈动态变化关系。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有机与无机污染物的含量均很高,成份复杂,因此,必须进行处理,达到标准后排放。 由于 黑岗村 缺少垃圾渗滤液水 质的实测资料,本次设计只能参照国内外及周边地区垃圾填埋场的实测资料,确定渗滤液的水质。 表 48 渗滤液出水水质及高峰设计值 黑岗村城市垃圾处理工程 32 水质项 目 水质指标( mg/l) 设计峰值( mg/l) BOD5 900- 1500 3200 CODcr 3000- 5000 8000 SS 500- 600 600 NH3- N 300- 500 500 PH 6- 8 6- 8 设计在渗滤液进入处理站前首先进行回灌。 渗滤液经回灌及雨季调节池水量调节稀释处理后 BOD、 COD 降解较多,因此本设计渗滤液处理站 进水水质,确定为 BOD: 800mg/l, COD: 2200mg/l。 渗滤液处理站的出水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1997)中渗滤液排放限值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