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美术课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 介绍表现派形成的背景与绘画风格。 2. 深入介绍孟克的生平与各时期代表作品。 3. 介绍「吶喊」的创作历程与孟克的创作心情。 4. 说明「心事谁能知」学习单设计的理念与目的。 5. 说明学习单可运用的媒材与表现形式,并将吶喊的主角转换成自己。 6. 提示学生若有需要,可以移动学习单主角的位置,可加以分割或转化为立体方式。 7. 教师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并说明自己表现「心事谁能知」学习单的手法。 8. 课堂中老师也分享自己的心情,以自身的经历,陈述自己会如何表达此学习单,让学生明白老师将自己的心情如何营造在作品中。 (二 )、学生部份 课前准备好绘画材料与工具。 构思学习单 内容于课堂完成学习单。 票选出班上最感人的十件作品。 作者上台分享作品内容与心情。 同学专心聆听分享心情,并能了解每张作品背后的故事,学习同理他人的心情。 ◆ 教学资源 计算机、单枪投影机、图片、 学习单 单元三 艺术了(疗)我心 教学时间 一节课 设计理念 第三阶段的课程将导入「艺术治疗」的观念,先提示先前单元「心事谁能知」的学习单,即是艺术治疗的一种方式,并赞美学生能完成「心事谁能知」的学习单,而且表达的内容很深刻。 接着请学生先研读一篇名为「艺术治疗 」的感人文章(摘自能仁出版社-把这份情传下)由文章的内容了解艺术治疗师如何帮助害怕接触生重病母亲的小男孩,从最初害怕、排惧至后来的全心接受,过程中治疗师不断运用美术的方法引导小孩打开心房。 文章中学生可了解艺术治疗的功能与过程。 紧接着更深入解释艺术治疗的发展及其定义。 使学生了解「艺术治疗」是希望当事人能透过创作释放不安的情绪,将旧有的经验加以澄清,在将意念化为具体形象的过程中,传递出个人目前的需求与情绪,经分享和讨论,使人格获得蜕变。 最终目的使学生了解美术在心理治疗中扮演的角色。 因着这个理念设计出下一个「我 的心、我的情」的创作课程。 教学目标 一、 了解艺术治疗的定义。 二、 了解艺术治疗的运用方式。 三、 了解艺术在心理治疗的功能 四、 学生能分享阅读心得。 五、 学生能专心聆听他人的分享 教学内容 (一 )、教师部份 「艺术治疗」的文章,请学生用心研读。 ,并派代表上台发表,与同学分享之。 「艺术治疗」,由此引入课程主题 「艺术治疗」的定义、功能与目的。 5 教师介绍艺术治疗的作品。 6 教师引 导学生说出影响自己的情绪因素,还有心情低落时处理的方法。 7教师统整学生上台分享情绪发泄的方法分析其利弊以此导入艺术治疗的优点。 (二)学生部份 1 学生细读「艺术治疗」的文章 2 学生分组讨论文章内容 3 学生上台分享对「艺术治疗」的感想 4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情绪低落时发泄的方法 5 分组学生代表上台分享组别同学发泄情绪的方法 教学资源 文章数据 计算机 单枪投影机 图片 单元四 我的心 、 我的情 教学时间 二节课 设计理念 教学活动进行至此,鼓 励学生创作出一张不同以往的美术作品,它不只是外在视觉享受也是自我心情的舒发。 学生学习将艺术当作表达个人内在情感的桥梁,了解这也是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