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三化”与教师道德修养(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结论: • 教育不能 惟市场化 ,但教育必须 适应和参与市场 ,并在适应和参与中遵守市场规则,坚守道德底线,发扬道德理想。 • 高校教师也不例外。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与高校教 师职业道德修养 • 教学重点: 高等教育国际化对 中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提出了哪些有利的影响。 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其消极影响表现在哪里。 • 教学难点: 高等教育国际化对 我国高等教育 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一)国际化、全球化与高等 教育国际化 什么是国际化: 指语言、文化、观念、商务等各方面与世界接轨的一种国际模式。 国际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 32- 33) : •时间和空间的压缩 •合作与冲突并存 •共同利益与民族国家利益同在 要求: 处理好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高等教育国际化 : •指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在国际意识、开放观念的指导下,通过开展国际性的多边交流、合作与援助等活动而不断促进国际社会理解、提高国际学术地位、参与国际教育事务、促进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与趋势。 我国多数学者认为: • 是指世界各国和各地区高等教育超越时空的局限,通过信息网络、市场等手段,在国际范围内 互相借鉴 、 相互渗透 和 相互对接 ,并由此来 重构自己的高等教育组织。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 ( 35) • 从世界背景中定位本国高等 教育 的改革与发展 • 广泛、经常的 人才、信息和技术等交流 • 在 教学 制度、学位制定和科研制度方面具有国际通用性 • 培养国际化的 人才 • 尊重各国、民族的 文化个性和教育传统 入世对中国教育意味着: • 进入全球化竞争阶段: 对生源的争夺;对教师的争夺 ;对教育资源的争夺。 既包括教学设施、图书资料,也包括教师、学生、学校品牌,还包括各种新开发的教育软件。 • 教育质量标准将趋向国际化 ,与国际接轨。 • 教育产品将走向产业化、市场化。 • 办学体制将趋于多元化: 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规则的灵活性 ;办学模式多样性。 • 办学模式将更加开放 : 包括研究资源;教育资源等。 • 教育功能将全面提升: 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道德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 • 终身教育将全方位展开 : 职业教育;终生教育。 • 高等教育将走向大众化。 • 教育结构调整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包括学历层次结构、办学规模结构、教育功能结构、专业和课程结构等。 必须与经济结构相适应。 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改变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十大趋势: • 终身化 • 多元化:教育主体(投资和行为主体)、教育对象、教育方式等的多元化。 • 分权化 • 远程化和多媒体化 • 个性化 • 产业化 • 市场化 • 大众化:造就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 • 竞争普遍化 • 国际化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 展史和特点 •国际化的历史视角: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因其范围、形式、国际跨度等的不同呈现 国际性 、 国际化 和 全球化 的区别。 • 国际性 特征:是活动的范围较小或以单向“传递”为主; • 国际化: 是在交流与合作中注重各国的自身利益; • 全球化: 则淡化国家界限,着眼于全球范围。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 •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 空间更加扩大。 •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 内容 更加丰富多彩。 •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 经济色彩 更为明显。 •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 主体 发生变化。 • 高等教育国际化向 组织化、标准化和统一化 方向运动。 政治视角:为民族国家的利益服务 • 发达国家 非常喜欢称其为 “ 全球 ” ,其核心思想是把你扩张进来,由他来主导; • 发展中国家 则称其为 国际化 ,其核心思想是提升高等教育的水平,缩小与世界高等教育先进水平的差距,尽快实现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 前者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后者是一个时间的概念。 但共同之处就是为各自的民族国家利益服务。 经济视角: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 复合性、多层次的概念 • “第一层次是 产品 的国际化; • 第二层次是生产产品所需 生产要素 的国际化,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的国际化; • 第三层次是 生产要素生成的国际化 ,包括资本生产、资本流通、劳动力生产、劳动力流通、技术生产 的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影响强大: • 导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 导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国际化。 • 导致高等教育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范围的国际化。 教育视角:高等教育自身 发展的内在要求 • 高等教育自身国际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教师、学生、信息和技术手段等。 • 首先, 知识 具有广泛的普遍性,高等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以传播和发展知识为己任,而传播和发展知识是没有国界的。 • 其次, 教师 的职业行为是传播知识和探求科学。 • 第三, 学生 是求学者,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了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获取在国际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 • 第四, 信息和技术 的发展,使得知识的及时共享成为可能,从而成为高等教育活动的实践 手段。 (三)国际化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有利影响: • 有利于提高中国教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