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李家塔煤矿12mta新井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风量分配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矿井阻力计算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矿井最大阻力路线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矿井通风总阻力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两个时期的矿井总风阻和总等积孔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矿井通风设备选择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选择主要通风机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电动机选型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安全灾害的预防措施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火灾及煤层自然发火的防治措施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预防煤尘爆炸的措施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水灾的防治措施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避宅路线及安全出口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0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专题 部分 松软煤层回采工作面防片帮技术研究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 工作面煤壁片帮的 2 种破坏形式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煤壁剪切破坏形式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煤壁拉裂破坏形式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 工作面煤壁片帮机理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工作面煤壁受力力学模型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 工作面煤壁片帮的数值模拟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煤壁塑性区模拟结果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模拟结果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 一次性采全高煤壁片帮的影响因素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采高对煤壁片帮的影响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工作面支架工作状态及支承压力对煤壁片帮的影响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煤层结构对煤壁片帮的影响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工作面老顶回转角对煤壁片帮的影响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工作面推进方向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煤壁片帮受回采推进度的影响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停采时间对煤壁片帮的影响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 防治工作面煤壁片帮的措施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顶梁端部结构的改进和加装防片帮板措施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提高工作面支架的实际初撑力和工作阻力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提高工作面支架初撑力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提高工作面煤体强度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加快工作面推进度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加强工作面的监测力度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割煤完毕要及时支护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提前加固地质构造地点的煤壁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改进回采工艺和操作技术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尽可能采用俯斜回采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控制工作面采高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其它措施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翻译部分 英语原文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中文译文 ........................................................................ 错误 !未定义书 签。 参考文献 ..................................................................................................... 33 致 谢 ......................................................................................................... 34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 1 页 1 矿井概况与地质特征 矿 井概况 地理位置与交通 李家塔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东南,距伊金霍洛旗政府所在地约 35 km,行政隶属于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管辖。 其地理坐标为: 北纬 39176。 18′ 31″~ 39176。 23′ 37″ 东经 110176。 2′ 50″~ 110176。 8′ 45″ 包神铁路在本井田东侧沿乌兰木伦河通过,本矿井有运煤铁路专用线与包神铁路接轨,接轨点为乌兰木伦站。 井田东侧有阿 (勒腾席连镇 )~大 (柳塔 )一级公路通过,矿井与阿~大公路间有二级公路相连,距离约 km。 阿~大公路与包~府、包~神省际干线公路相联接, 北达东胜、包头,东到大同,南通榆林、西安,交通十分便利。 内蒙古李家塔煤矿交通位置图如图 111 所示。 土默特右旗包头市石拐矿区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达拉特旗呼和浩特市准格尔旗偏关河曲德胜泰榆林子王爱召新民堡白泥井盐店 马场壕吉格斯太大树湾树林召布尔陶亥大路东孔兑喇嘛湾新营子十二连城中滩蓿亥树巴润哈岱海子塔哈岱高勒沙圪堵西营子暖水四道柳纳林陶亥准格尔召潮脑梁铜川镇敖包梁耳字壕布尔台格大路峁布尔洞高勒长滩哈镇敖斯润陶亥乌日图高勒羊市塔大昌汗老高川中鸡德胜西乌兰哈达万利镇布日都梁大柳塔布连楼子营马栅天峰坪魏家峁古城单台子窑沟窑沟曹家石湾十里长川纳林川川水清川山孤水牛勃川暖乌兰木伦河红碱淖罕台川壕庆河川拉什哈 母哈日沟东柳河呼斯太河哈素海退水渠大黑河黄河黄河′′′′′′′′′′1 :1 0 0 0 0 0 0交 通 位 置 图李家塔煤矿神山镇东胜区新庙图 例铁路河流公路乡、镇旗、县 图 111 矿井交通位置图 地形地貌及水系 本井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部。 井田内呈西南高,东北低的斜坡状地形,海拔标高一般 在 1144~ 1301 m 之间,最高点位于井田南部 LB3 号钻孔以西,海拔标高为 m,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 2 页 最低点位于井田东部边缘呼和乌素沟中 L10 号钻孔,海拔标高为 m,最大高差为180 m,井田内一般标高为 1250 m 左右。 井田内地形起伏不大,沟谷不甚发育,井田东部由于乌兰木伦河的切割,使地形变得复杂。 由于受毛乌素沙漠的影响,地面多被风积沙覆盖,形成典型的堆积型地貌。 只在沟谷和较高的山峰上有基岩出露。 全套图纸,加 153893706 与本矿井有关的水系有乌兰木伦河、呼和乌素沟及其支沟。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李家塔煤矿12mta新井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富含植物化石;上部发育一层灰白色中~粗粒含硕石英砂岩,钙质胶结。 该组下部含 7 煤层。 7 煤层为一薄煤层,仅有个别可采点;6 煤层局部含 1~2 层夹矸或 2 个分层,为该区主要可采煤层之一。 (四)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与山西组整合接触,平均 241m。 泥岩、粉砂岩为主,砂岩次之。 底部有一层厚约 3m 的浅灰~灰白色铝质泥岩,致密块状,含菱铁鲕粒,层位稳定,为良好标志层之一(K2
电负荷提供可靠供电电源,电源点已获得呼伦贝尔电业局批准。 (二)水源情况 矿区第二水源 地位于井田东北部的海拉尔河与秃尾巴山之间,取自第四系砂砾岩含水层的地下水。 该水源一期规模为 25000m3/d,实际用水量为10000m3/d,尚有 15000m3/d 的富余量。 能够满足灵东矿井的供水能力。 第二节 井田 地质特征 和煤层特征 一、地质构 造 (一)区域地层 区域地层由 老至新为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矿井通风方式的选择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76。 可靠 3 F5 逆 0~ 4 42176。 ~ 64176。 可靠 4 F7 正 0~ 18 49176。 ~ 58176。 可靠 煤层赋存情况及可采煤层特征 设计 井田范围内开采煤层为下二迭统大苗庄组。 可采煤层为 4 层,全区可采。 全区可采总厚度为 14m,详细参考煤层特征表 1— 2。 表 1— 2 煤层特征表 层 次 煤 厚 (m) 平均 间距 (m) 稳定性 发育 范围 顶
第 6 页 为主,局部为砂质泥岩、粉、细砂岩。 总体构造特征 本井田位于淮南煤田东北部,淮南复向斜的次级褶皱朱集~唐集背斜及尚塘~耿村集向斜的东段,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连续的背、向斜,北部为朱集~唐集背斜,南翼与潘 集背斜北翼构成宽缓向斜,背、向斜轴向为北西西向,沿轴向有所起伏,其中发育有部分次级褶曲。 按其构造特点来划分,本井田可分为二大块段:七线以东为一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
,有一部分地质构造是难推定的,控制程度有一定的摆动。 矿井涌水量和瓦斯涌出量 是用类比法推算的,所以可靠性都不足待矿井建成投产后根据实际测得的数据重新确定。 8 第 2 章 井田境界、储量、服务年限 井田境界 井田境界确定的依据 1. 井田范围、储量、煤层赋存及开采条件要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 ; 2. 保证井田有合理的尺寸 ; 3. 充分利用自然等条件划分井田 ; 4. 合理规划矿井开采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