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七台河精煤集团公司龙湖七矿09mta新井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64 附录 2 ......................................................................................................................... 68 ` 1 绪 论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 , 我国煤炭探明总储量在 九千 亿吨 以上,居世界前列 ,已知含煤面积 五十五 万多平方千米, 煤种齐全 ,煤层赋存条件多种多样,这就 要求 我国 拥有 很发达的采煤技术进行开采, 才能更充分 的利用资源, 采矿专业是一门以研究煤层赋存,采煤方法的 学 科 , 我国现在 的情况是煤炭行业严重缺乏采矿专业 人才,这为我们留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今我国煤矿产 业 正迅速发展,煤矿开采技术不断进步, 通过广大采矿人 的努力, 高效发展现代化的煤炭工业,改进煤炭生产技术,使我国煤矿开采科学 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采矿工程专业主要是针对煤矿开 采以及生产 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习并应用各种开采手段对 赋 存在地层深部的煤炭资源进行 采掘活动 ,是一门有关国民生产的重要专业 科学。 通过 本次 毕业设计, 我们 把 大学期间所 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将理论应用 于 实际当中,完成在校学生向工程技术人员的转变的过程。 本次设计不仅是对我们大学学习情况的考核,更是为日后的工作做铺垫,所以毕业设计对我们来说有重大意义: 本次设计 巩固我们四年来学习的知识,用理论联系实际开阔我们的眼界使我们的专业技能得到发挥,在老师的帮助下实现独立研究设计,培养实事求是 ,理论结合实际 ,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 熟悉党和国家关于国民经济建设 ,特别是有关煤炭工业生产建设的方针政策。 巩固扩大和深入钻研所学知识 ,增强计算 ,绘图等基本技能 ,进一步培养分析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认真学习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 《煤矿安全规程》 、 《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等有关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 规程规定及相关 文件,并在自己的设计中认真贯彻执行。 ` 2 第 1 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井田概况 交通位置 龙湖 七 矿位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北兴农场境内,距七台河市中心25km。 地理坐标东经 131176。 12′ ~ 131176。 15′ ,北纬 45176。 50′~ 45176。 53′。 勃利至宝清公路从井田中部通过。 七台 河市距佳木斯市 172km,距牡丹江市232km,距哈尔滨市 587km。 七台河市到以上各市均有铁路和公路相通,交通方便。 详见 交通位置图 11。 图 11 交通位置图 地形地势 本区地貌为丘陵地形,地面被第四系残积,坡积及洪积层所覆盖,仅东南火山熔岩地形局部裸露。 地势总的趋势东南高,西北低,地面最低标高为` 3 , 最高标高为 ,一般标高为。 本区地貌可分为三种形态: 1. 堆积地形:西部龙湖河床两岸及沟谷为 冲积地层,地势平缓 ,沼泽湿地遍布。 2. 堆积侵蚀地形:煤系地层受长期侵蚀,流水冲刷及堆积作用,形成缓波状丘陵地形。 3. 火山熔岩地形:为中性火山熔岩组成,经剥蚀和切 割 后形成陡坡峭壁 ,呈穹窿及脊状低山。 气候、温度、雨量、风向、风速 本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最高气温 ~ ℃,年最低气温31~ ℃,年平均气温 ~ ℃。 年降水量为 ~。 年蒸发量 ~。 冻结期为 11 月至翌年 4 月,最大冻结深度为 ~。 年间多西北风 ,年平均风速为 ~ ,最大风速 16~ 33m/s。 水系 本区内只有龙湖河位于井田西部,发源于龙湖东沟,全长约 19km,流向西北注入倭肯河。 该河无固定河道,河谷与沼泽相连。 每年的 12 月至翌年 3月结冻。 最大结冻深度为 ~。 该河属于季节性河流,常年流量为。 地震 史 本区地震强烈度为Ⅵ度。 现有 生产、在建矿井及小窑生产情况 本区开发历史较长,根据七煤集团的地理位置,矿区分为东部区和西部区,西部区首先开发,目前主要生产 的 矿井 为 1985 年 投产的新建矿,现生产能力为 ,一对斜井开拓; 1958 年投产的新兴矿,现生产能力为,一对斜井开拓; 1958 年投产的桃山矿,现在生产能力为 ,一对斜井开拓。 东部区 1986 年投产的富强矿,现生产能力 ,一对立井开拓; 1991 年 8 月移交的铁东矿, 现 生产能力为 ,一对立井开拓。 与本区以 F17 断层为界的中心矿以完成初步设计,尚未建设。 本区小煤窑开采历史较长 , 分布范围广,数量多。 据二〇四勘探队调查` 4 了解,已查清的生产和已废弃小煤窑 120个。 小煤窑开采的煤层主 要有: 444 下 、 4 54 上 , 年产量在 5OOO~ 40OOOt 不等 , 小煤窑开采垂深一般在50m 内。 水源和电源 根据已批准的七台河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矿井用水取自桃山水库。 本井电源引自七台河东部变电所。 地质 特征 矿区范围内的地层情况 本区赋存的地层为中侏罗统万隆组( JW),上侏罗统鸡西群滴道组( 3J d)城子河组( 3Jch ),白垩系桦山群东山组( k、 d)及第四系( Q)。 自下而上分述如下: ( JW) 本区仅分布在 F1断层以北,本区所见为万隆组地层的一部分,其岩性为正常沉积岩,以粗粒碎屑岩为主,夹粉砂岩,细砂岩及凝灰岩等。 本区实控厚度为 500m。 ( J3d) 本组仅赋存于本区南部,控制厚度为 180m, 岩性为粗砂岩 , 含粒粗砂岩 ,时夹砾岩 层, 岩 性 在横向上变化较大,不稳定。 本组与下伏万隆组呈不整合接触。 ( J3ch) 本组是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地层厚度 1880m,含煤 11 层,其中可采煤层 7层,可采煤层总厚度。 本组岩性为粉 砂岩,细砂岩,粉细 砂岩互层 ,中砂岩,粗砂岩,含砾粗砂岩 , 煤层及少量薄层凝灰岩,云母质粉砂岩等。 与滴道组呈整合接触。 ( k、 d) 本组地层出露于南部。 本区控制厚度为 400m。 岩性主要为灰 —— 灰 绿色安山质角砾岩,砾径 3~ 12cm,偶夹含凝灰质的沉积岩。 与城子河组呈不整合接触。 ` 5 ( Q) 为残积、坡积、 冲洪积层 ,由粘土、砂砾石及粉、细、中砂等组成,厚~ 10m。 冲洪积层本区仅在沟谷地带有所分布。 与东山组呈不整合接触。 图 12 龙湖七矿地层综合柱状图 地层系统界柱状 煤层号煤层厚度(m )地层厚(m )1:200岩性描述系 组58上6365B67上中生界侏罗上统城子河组粉砂岩1 / 3 焦煤,r = 1 . 4细砂岩粗砂岩中砂岩粉砂岩中砂岩503350641 / 3 焦煤,r = 1 . 41 / 3 焦煤,r = 1 . 41 / 3 焦煤,r = 1 . 4群鸡 西群58 1 / 3 焦煤,r = 1 . 8中砂岩2459 1 / 3 焦煤,r = 1 . 96 粉砂岩62C 1 / 3 焦煤,r = 1 . 450 ` 6 井田范围内和附近的主要地质构造 勃利煤田大地构造处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之上的三江 —— 穆棱河中生代聚煤坳陷带的中部。 煤田内主要由一系列褶皱及逆冲断裂所组成,呈现向南突出的弧形构造。 本区位于弧形构造东翼,区内褶皱、断层较发育,并伴随岩浆活动。 1. 褶皱 本区总的构造形态为一复式背斜,中部为一向斜 ,北部为一 背 斜 ,F17 断层以东 ,X1 向斜与 B1背斜平行发育。 B1 背斜走向 NE45176。 左右 , 向东倾伏 ,轴面大体为直立状背斜 ,局部地块因断块上冲推移作用 ,南翼地层倾斜缓而北翼陡峭 ,背 斜轴面向北倾。 X1 向斜轴部走向为 NE45176。 ,自西向东逐渐远离 B1 背斜,轴面大体为直立状向斜。 本区褶皱具有 以下 特征: 大部分轴面为直立状,即两翼地层倾斜相差不大,但局部地段不对称,即一翼地层倾斜较陡,而另一翼较缓 ; 普 遍 具有向东倾伏趋势,即西部出现露地层较老,而东部出现露地层较新,局部也有出现反向倾伏的现象 ; 所有褶皱由浅部向深部均有波幅较大变为波幅较小,亦即由复杂变为简单趋势。 2. 断层 本区断层比较 发育, 其中大断层有 6 个: 4 个倾向断层, 2 个走向断层。 F17 断层为西部边界, F54 为南北走向断层, F18 为南部 边界, F4 为东部边界,几个倾向断层将井田划分为三大块。 F4 断层为正断层,走向为 NS— NW35176。 ,倾向 W,倾角 73176。 ,落差最小 30m,最大 250m ,平均 158m。 F17 断层为正断层,走向 NW35176。 — NS,倾向 E,倾角 53176。 ~ 75176。 ,落差最小 110m,最大 520m,平均 295m,其间有 150m 的破碎带。 F18 断层为正断层,走向 NE55176。 ,倾向 S,倾角 70176。 ,落差最小 100m,最大 1200m,平均 800m,其间有 60m 的破碎带。 F20 断层为正断层,走向 NW15176。 — NS,倾向 W,倾角 38176。 ~ 62176。 ,落差最 小 15m,最大 330m,平均 130m。 F54 断层为正断层,走向 NW27176。 — NE3O176。 ,倾向 E,倾角 65176。 ,平均落差 50m。 F91 为正断层,走向 NW55176。 — WE,倾向 N,倾角 17176。 ~ 53176。 ,落差最小` 7 70m,最大 164m,平均 131m,中间有 30m 的破碎带。 本区断层构造规律如下: 总体为北部上升,南部下降的规律 ; 断层成组出现,且性质相同 ; 沿底层走向、地堑、地垒相同出现的规律 ; 本区较大的走向断层为主干断层,其次生断层十分发育。 3. 岩浆活动 本区岩浆活动可分为两期: 第一期为大规模侵入活动时期,岩浆侵入煤系 地层之中呈岩床产出 , 镜下鉴定为闪长粉岩,本期岩浆活动在本区 有三个岩体。 第二期岩体以岩盖形态产出,覆盖于含煤地层之上,分布 于 高山顶部。 镜下鉴定岩性为安山岩。 F17F17F17F4F4F 18F 18F 18F20F20F20F20F4F 91F 91F54F54F91F54F54X1X1X1B1B1B1B1F 17F 17F 17F 17F 54F 54F 54F 54F 20F 20F 20F 20F 18F 18F 18F 18F 18F 18F4F4F4F4F4图 13 龙湖七矿 主要构造图 煤层 赋存状况及可采煤层特征 本区含煤地层为城子河组。 含煤 11层 ,其中 可采煤层为 7层,可采煤层` 8 总厚度为。 可采煤层中均为中厚煤层。 本区城子河组参与储量计算的煤层有 11 层,其中参与能利用储量计算的煤层有 7层。 自上而下分别为 58上 # 、 58# 、 59# 、 62C# 、 63# 、 65B# 、 67上 #煤层,参与暂不能利用储量计算的有 4层,即 60上 # 、 62A# 、 64# 、 65A#。 可采煤层具有以下特征 : ( 1) 可采煤层的赋存范围、赋存部位、赋存标高差别大 ; ( 2)可采煤层均为中厚煤层,其中 62C# 最厚,平均厚度为 ,最薄的 58上 # 平均厚度 ; ( 3)全区可采煤层除 65B# 、 67上 # 普遍有一层夹石外,其余煤层均为结构简单煤层 ; ( 4)煤层厚度变化具有明显规律性 , 主要煤层的富煤带分叉变薄带一般都是 NE— E 向条带状分布,有时富煤带与变薄带在纵向上具有一定交 叉,也有一定继承性。 表 14 可采煤层及顶底板岩性特征表 层号 煤厚( m) 平均间距( m) 稳定性 发育范围 顶板 底板 最小 最大 平均 58上 稳定 全区 粉砂岩 细砂岩 58 8 稳定 全区 细砂岩 中砂岩 59 24 稳定 全区 中 砂岩 粉砂岩 62C 96 稳定 全区 粉 砂岩 粗 砂岩 63 33 稳定 全区 粗砂岩 中砂岩 65B 50 稳定 全区 中 砂岩 粉砂岩 67上 64 稳定 全区 粉 砂岩 中砂岩 岩石性质、厚度特征 煤层顶底板多为砂岩 , 本区内岩性主要由粉砂岩、细砂岩、 粗砂岩、 粉细互层、中砂层及煤层组成,仅有较少的 砾 砂岩。 煤层和岩层的物 理 性 质 差异均比较明显,各岩层的密度差别较小, 岩石硬度多数为中等硬度的砂岩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