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专业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机车运输至索道起点站,经粗碎后通过索道运至选厂;废石通过副井提升至五中段,用电机车运输至五中段坑口大凹子废石场堆放。 ( 2)二期开拓方式 二期工程开采范围为八中段( 1585m)至十三中段( 1335m),共 五 个中段,中段高均为 50米。 采用平硐 +盲竖井开拓,将一期副井从八中段延伸至 十一 中段( 1435m),在八中段新建二期盲竖井(主井)至十三中段( 1335m)。 矿石由主井提升至八中段经主平硐运输到索道起点站。 十一中段以上废石由副井提升到五中段运输到大凹子排碴场;十一中段以下的废石由主井提升至八中段,运输到八中段坑外排碴场。 各中段运输系统采用穿脉装矿、环型运输方式。 通风系统采用中央进风、东西两翼回风。 人行、材料主要由副井承担。 供风由地表空压站经地表至七中段坑口,再经七中段主平巷通过竖井与二期工程各中段管路联接。 ( 3)三期开拓方式 三期工程开采范围为十四中段 (1285m)至十五中段( 1235m),中段高为 50m,采用 平硐 +盲竖井 +盲斜井联合开拓方式 ,从十三中 段下掘 23176。 斜井至 1222m 水平,斜井长 419m,十四、十五中段通过甩车道与斜井连接,斜井采用固定串车提升。 利用二期以上系统,各中段建有供电、供水、人行、材料、供风、通风系统。 中段运输系统采用穿脉装矿、环型运输方式。 十四、十五中段矿(废)石经电机车牵引至卸矿(废)硐室,进入十四、十五中段斜井矿(废)石仓,通过斜井提升至十三中段斜井矿(废)石仓,归入二期系统。 现有开拓方式:主平硐 +盲竖井 +盲斜井联合开拓方式 , 见图3- 1。 图 3- 1 现有 开拓方式示意图 提升设备 ( 1)主井提升设 备 1) 设备和任务 主井选用。 承担八中段 以下矿石和十一中段以下 废 石的提升。 2)评述 主井 于 1986 年建成, 1987年 1月正式投入生产使用 , 至今已 正常 运行 了 22 年。 原 设计提升能力 1000t/d, 通过多年的技 术更新和改 造 ,现提升能力 可 达到 2020t/d。 目前 提升 机 运行 正常, 卷筒 、主轴、减速器等完好 ,能满足四期工程生产需求。 但提升机电控系统老化 ,四期需考虑对主井电控进行改造。 ( 2) 副井提升系统 1)设备和任务 副井选用 4( B)型多绳摩擦式提升 机 配 单罐笼 加平衡锤。 主要承担五至 十一中段 的废石提升和人员、材料的提升与下放,兼顾部分矿石提升。 2)评述 副井于 1977 年 建成并 投入使用 , 至今已运行 32年。 目前提升机运行正常 , 磨擦轮、导向轮、减速器等 完好 ,能满足四期工程生产需求。 但副井提升机电控系统及 6KV高压供配电线路电缆经三十多年使用 ,现已老化严重 ,需要改造更换。 ( 3)斜井提升系统 1)设备和任务 斜井 选用 JK- 2/20A 型单绳提升机 配两个 ,承担十四、十五中段矿、废石提升 ,并兼顾部分材料的下放。 2)评述 斜井于 2020 年 6 月建成 并 投入使用 ,至今已运行了 3年, 设计提升能力 1000t/d。 目前 提升 机 运行 正常, 卷筒 、主轴、减速器等完好,实际 最大提升 能力可达 1200t/d。 人行、材料系统 人行系统 人员主要由八中段平硐空车道进入。 十一中段以上人行主要通过副井和中段专用人行井;十一中段至十三中段人行主要通过中段专用人行井和主井;十三中段至十五中段人行主要通过中段专用人行井和斜井。 材料系统 八中段以下至十五中段均设有中段专用材料井,材料经中段专用材料井下放至各中段。 运输系统 中段运输系统 ( 1) 中段运输 方式 十一中段以上运输 方式 : 矿(废)石由 穿脉巷道装矿 (废) 经过沿脉运输巷道 环形 运输至主、副井车场, 通过 主、副井提升 至 八中段运输平面; 十一至十三中段运输 方式 :矿 (废) 石由穿脉巷道装矿 (废) 经过沿脉运输巷道 环形 运输至主井车场, 通过 主井提升 至 八中段运输平面; 十四至十五中段运输 方式 :矿 (废) 石由穿脉巷道装矿 (废) 经过沿脉运输巷道 环形 运输至斜井车场, 通过 斜井提升 至 十三中段运输平面 进入 主井车场 ,通过 主井提升 至 八中段运输平面。 ( 2)中段运输设备 中段运输采用 ZK- 10- 6/250 型 电机车和 - 6 型 曲轨侧卸式矿车运输,设计最小转弯半径为 12~ 15m,采用24Kg/m、 28Kg/m、 15Kg/m 钢轨, 轨距 600mm。 一次牵引 10 台矿车,一次载重量 2227t。 坑外运输 系统 ( 1)运输方式 由各中段提升至八中段的矿石,由电机车牵引矿车运输至索道起点站,经粗碎后由 SL2575 型双线架空索道运输至选厂。 ( 2)评述 索道运输系统于 1976年建成, 1977年 10月正式投入生产使用,至今已运行 32 年,目前设备运行正常。 原设计运输能力 1800t/d,近几年来通过加强管理, 提高了索道的有效运输时间,索道运输量从1800t/d 提高到 2200t/d。 供、排水系统 八中段( 1585m)以上涌水及生产废水采用自流方式,汇集到八中段直接排至坑外污水池 , 沉清后送至选厂作为生产用水。 九中段至十三中段涌水及生产废水,汇集至十三中段永久水仓,水仓总容量为 660m3,采用 80D30 9 多级离心式水泵( 两 工作一检修 一 备用,最大排水能力 1600 m3/d),排入八中段( 1585m)生产水池,供八中段以下生产用水,多余部分排至坑外污水池。 十四、十五中段涌水及生产废水汇集至斜井井底永久 水仓,水仓容量为 284m3, 采用 LDD30— 50 4 自动平衡式立式多级泵, ( 两工作一备,最大排水能力 900 m3/d),泵送至十三中段水仓。 供电 XXX铜矿现有一座 110KV/6KV 总降压变电站、两回电源 110KV进线,其中一回电源由双楣变电站引入,长 70Km;另一回电源由小木奔变电站引入,长 34Km。 站内安装 2台变压器,一台 SFL15600/110/6作为常用,另一台 SFL18000/110/6 作为备用,总容量为 13600KVA,XXX 铜矿目前实际负荷为 4500kw。 XXX110kv 变电站共有 两回 6kv 电源向井下供电,井下设有八中段高压中央配电室,分别供主井机房、副井机房、十三水仓、五至十二中段采区、十三中段配电室,八中段总供电能力为 4000kw,目前井下负荷为 2020kw,负荷余量为 2020kw。 但高压配电柜已经使用 20多 年,少油断路器经常出现跳闸故障,需要进行改造。 压 风系统 ( 1) 压气系统现状 XXX 铜矿目前采用地表集中供气, 空压站标高为 ,空压站距七中段坑口斜距 1050 米 ,总计装机容量 1555KW,总排风量。 站内主要设备 ,见表 41。 表 31 XXX 铜矿压风设备技术参数表 序号 设备设施名称 规格型号 排气量( m3/min) 排气、设计压力 ( MPa) 功率(KW) 台数 使用现状 1 空压机 BTD2ICC 103 450 3 正常情况两种型号各开一台即能满足生产需求 2 空压机 OPT307 190 1 3 风包 10m3 4 ( 2) 压气管网 主管线: 由空压站采用 DN300钢管至七中段坑口,再采用 DN200钢管经副井至十中段,从十至十一中段进风井至十一中段,从十一至十三中段管缆井下到十二、十三中段,最后采用 DN150 钢管通过十四、十五中段管缆井下到十四、十五中段。 各中段管线:各中段采用 DN100 钢管与主管线连接。 目前空压站正常供风 206 m3/min。 从目前设备运行情况及设备完好情况来看,能满足四期井下生产需求。 通风 系统 通风 方式 XXX矿目前采用“中央进风、东西两翼回风”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由五中段排碴道、八中段平硐两路抽入矿井, 通过副井、八至十 三中段人行井、十 三 至十五中段中部进风井进入各中段生产单元。 经生产单元使用后,西翼污风通过 1回风井、 2回风井、斜井回风井、九至四中段西部回风井从四中段排出地表,东翼污风通过十五至十中段东部回风井、十至七中段中部回风井从七中段坑口排出地表。 (见附件 2: XXX 铜矿通风系统图) 矿井通风线路 现 状 2020 年 XXX 铜矿对整个通风线路进行了检查,采取的有效维护手段,目前整个风路通畅,见表 41。 表 32 通风线路调查表 通风巷道 线路状况 安全状况 备注 副井(进风) 完好 好 各中段进风井 完好 好 八中段运输道 完好 好 采取喷雾洒水净化风质 五中段排渣道 完好 好 采取喷雾洒水净化风质 西部回风井 完好 好 四中段巷道部分已支护 东部回风井 完好 好 十中段巷道部分已支护 多级 机站设置 XXX 通风系统三级抽出为单元辅扇、区域辅扇、系统主扇。 ( 1)系统主扇 K404NO15 两台,功率 110kw。 分别布置在八中段西部回风井口,叶片安装角度 24176。 和十中段原中央进风井巷道口,叶片安装角度 26176。 ( 2)辅扇 辅扇 3台,分别布置在十中段西部回风巷道,型号 K406NO15,功率 37kw,叶片安装角度 30176。 十二中段 1 号回风井与风桥之间,型号 K406NO10,功率 ,叶片安装角度 28176。 十三中段新增东部回风巷道, K406NO15,功率 37kw,叶片安装角度 28176。 ( 3)单元辅扇 单元辅扇共 5 台,分别布置在九中段机车库口,型号K406NO08, 功率 ,叶片安装角度 30176。 ;十一中段西部 2 号回风井口,型号 K406NO10,功率 ,叶片安装角度 30176。 ;十二中段斜井机房回风小井口,型号 K406NO10, 功率 ,叶片安装角度 30176。 十四中段东部回风巷道内,型号 K406NO10,功率,叶 片 安 装 角 度 24 176。 十四中段西部回风井,型号K406NO10,功率 ,叶片安装角度 30176。 以上各机站运行正常,能满足 四期工程 井下生产需要。 排碴系统 五中段坑口设有大凹子排碴场,作为矿山永久性排碴场。 设计排碴场总容量 900万 m3,现已堆存碴石 318万 m3,尚可堆存 582万 m3,见图 4- 1。 另外为方便生产,在八中段至起点站中部布置有排碴场 , 见图 4- 2。 现在堆存碴石 10万 m3,尚 可堆存 m3。 两个排碴场都可以为四期采矿工程服务,其合计堆存余量能满足四期工程要求。 图 3- 2 五中段排碴场 局部图 图 3- 3 八中段排碴场 局部图 系统 总体评价 综合以上各系统的分析,四期工程 是充分利用 三期 以上 系统的基础上设计的, 从现有三期以上系统的设备、设施等情况来看,是可以满足四期工程建设需要的。 167。 井巷掘进 平巷 断面形状分为梯形巷道、多角形巷道、拱形巷道、 圆形巷道、马蹄形巷道、椭圆形巷道。 但是根据该矿山的岩石条件性质,所以矿山的巷道设计为拱形巷道,采用 砌体支 护、喷锚网支护、喷锚支护 天井掘进的方法有 :普通法、吊罐法、 爬罐法、深孔爆破法、钻进法。 167。 矿山现用主要采矿方法 三期 采矿方法 二期生产系统 三期工程建设是建立在二期开采所用的设备设施基础之上的,并沿用现有生产组织管理机构。 XXX 铜矿三期工程设计结合 XXX 铜矿二期生产情况和三期矿体资源赋存条件,本着生产安全可行、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了多方案比较。 通过各方面的研究和讨论, 经过矿务局对三期工程不同开采方案的多次审查意见,最终确定了这套斜井方案。 一、设计方案 (一)、在十三中段的最西端 65线布置斜井机房,在 61线确定为斜井的最高处布置天轮,往东以 60176。 方位向下设计 23176。 斜井,往西以 240176。 方位向下布置 35176。 绳道。 (二)、设计开采两个中段(十四、十五中段)。 在十三中段上部斜井井筒内分别布置矿、废石溜井。 十四、十五中段建设溜矿绕道,道内分别布置矿、废石溜井通斜井井筒。采矿专业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细中砂岩,水平层理黑灰色粉砂质砂岩中砂岩,深灰色1 / 3 焦煤, r=岩 性 描 述55 1 / 3 焦煤, r= 57上 5658上 粉砂岩 表 1 2 主要断裂构造 14 龙湖二矿 断层控制程度可分为可靠和较可靠两种,可靠断层即断层走向和倾向均有勘探工程和巷道控制,较可靠断层为勘探工程控制断层确实存在。 龙湖二矿 断层构造规律如下: ( 1)总体为北部上升, 南部下降的规律 ; (
........................................................................... 64 附录 2 ...................................................................................................................
多 龙湖 矿的资料。 采矿方面的知识更新很慢,本设计采用了一种创新模式,这是一个新的设计方案,主要是针对小倾角煤层群的开采方法,本方法采用倾斜长 壁 采煤法集中巷道布置,不需要布置上下山,因此,可以节省很多开采费用,也更利于采区的生产和管理。 本设计主要是通过绘制采区的各种图纸来进行矿井的优化设计,在设计时,需要对采区的地质情况、煤层的受力等情况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使设计的采区更加与实际相符。
面的费用也是很庞大并且具有不可储蓄性。 3)打开市场的速度较慢 由于 MeHotel 所处的区域刚刚步入发展,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有通过较长时间的推广才能引起市场的注意;同时 MeHotel虽然为四星级酒店,但现阶段未具有品牌效应,因此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把酒店的品牌打入市场掠取更多的市场 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 机会分析 ( 1)亚运会的举办 亚运会在广州正火热地准备中,
23 寿庆菜单 23 生日菜单 23 新项目介绍台座 2 筷套 24 牙签套 24 酒杯及饮料杯杯垫 24 客用调味品包装 24 宾客评价表 24 宴会预定单 24 结帐单 24 手袋寄存牌 24 餐厅名称及标牌 24 各宴会厅小厅标牌 250、 点菜单 25 点饮料单 25 蛋糕盒 25 标价笺 25 杯垫 25 酒水及饮品牌 25 点心纸 25 点心纸封套 25 餐客座位卡 25
nm a x m a x ( m i n : m a x : )PI 最 小 最 大 ( 110) 总结分析若干种不同形状的负荷曲线得出等效系数 211 (1 )28aK ( 111) 三: 等值电阻法。 设配变低压侧( 380V/220V)至用户连接 n 条低压线路,在进行等值电阻计算前,将低压线路从末端到首端,分支线到主干线,划分为若干个计算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