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城市道路清扫车的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7 油路控制 27 取力器的选择 28 本章小结 29 第 5 章 整车性能分析 30 汽车动力性能分析 30 基本参数确定 30 汽车的行驶方程 31 汽车最高车速的确定 33 燃油经济性计算 35 整车轴荷分配计算 35 整车稳定性分析 36 作业质心高度的计算 36 作业侧倾角的确定 36 最小转弯直径的计算 36 本章小结 37 结论 38 参考文献 39 致谢 41 附录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 第 1 章 绪 论 道路清扫车改 装的意义和目的 道路清扫车改装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近年来城市的清扫任务量也越来越大。 同时伴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通行里程的迅猛增长,高速公路及公路的清扫除尘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因此为提高清扫速度,减轻环卫工人及道路养护工人的任务量和劳动量,道路清扫车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道路清扫车改装的目的 我国城市规模发展迅速,伴随着尝试的环保任务越来越重。 道路清扫车能大大减轻城市环卫和道路的保养,同时缩小我国在道路清扫车设计自造技术与国外的差异。 道 路清扫汽车的发展与 展望 道路清扫汽车的发展历史 道路清扫保洁机械 19 世纪 20 年代起源于欧洲,其技术发展经历了纯扫式、纯吸式、吸扫式扫路车 3 个阶段。 其中吸扫式又有干、湿 2 种类型。 在我国的发展则始于 20 世纪 60 年 代,其发展历史可分 为 3 个 阶段。 20 世纪 60年代至 80 年代末,第 1 代纯扫式清扫车研制成功,揭开了我国自主研发清扫车技术的序幕;但因纯扫式清扫车有性能差、质量差、外观差,清扫效果差等缺陷。 直至 20世纪 80 年代末,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设计出我国第一辆吸扫式清扫车,迅速缩短了我国清扫车与发达国家 之间的差距,成为我国清扫机械发展里程中的新起点。 第2 代 吸扫式扫路车具有清扫效率高、清扫能力强、清扫污染小等优点,被迅速应用到我国大中城市的主要道路清扫作业中。 21 世 纪之后,国内路面清扫车市场开始呈现多元发展的态势,出现了不同工作原理和模式的清扫机械,如纯吸式清扫车、干式清扫车等第 3 代扫路车。 由于全国各地气候差异大,冬季水易结冰,对湿式除尘的吸扫式清扫车在部分区域作业效果有影响;而在高速公路,城市高架桥等处,由于取水点远,不便于湿式除尘清扫车连续作业,随着人们节水意识的加强,催生出无需洒水压尘的干式除尘扫路车 系列 [1]。 道路清扫汽车的现状 现在,在我国清扫车市场中,吸扫式清扫车占有率 在 95%以上。 第 2 阶段 (20 世 2 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末 ),是我国清扫车发展最快的阶段,清扫车的使用不但从大中城市扩展到小城市,而且从城市道路拓展到公路和高速公路。 市场需求的迅速膨胀,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格的吸扫式清扫车不断涌现。 这期间,我国清扫车多数 由 2~ 8 t 汽车底盘改装,适合于大面积、远距离清扫,常用于城市主干道、城乡结合部、高速公路的路面清扫作业 [2]。 随着清扫车市场的扩大,用户对清扫车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出现了小型全 液压清扫机。 由于它具有油耗低、行驶无级变速、体积小巧、机动灵活及操作简单等优点,备受用户青睐,特别适用于人口密度大、交通繁忙的城市道路以及居民小区、公园、车站、机场、企事业单位等路面的清扫保洁作业。 不少清扫车生产企业也开发出专用底盘的中小型全液压清扫车。 但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清扫保洁机械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我国的清扫车在清扫保洁效率、清扫保洁能力及除尘效果等作业性能方面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当,而在清扫保洁车辆的噪声、排放、可靠性、舒适性以及自动调整等方面仍存在差距,特别是全液压清扫车,仅相当于发达 国家 20 世纪产品 的水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