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济案件甚是令人堪忧。 因此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来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便成为我们做出的合乎时代潮流,顺乎人民意志的战略抉择。 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是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信息的质量影响了决策的正确性和利益分配的格局。 为了确保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不仅需要制度的规范,更需要会计人员诚信的品质。 会计诚信教育的主要对象,应当是掌握着会计诚信水平支配权的强势集团,包括能控制企业负责人的政府官员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而不仅仅是一般的会计人员。 所以,我们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训练,且具有相当业务水平和能力的人才能胜任这项工作。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应做到:承担与自己的专业水 平相适应的工作 , 以保持和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等。 (2)保持客观公正 会计信息是市场经济下多元利益主体进行利益分配的基础,会计人员正处于这些多元利益主体的中心,肩负着客观、公正处理各方利益的艰巨重任。 要求会计人员在履行会计职能时应保持客观公正,摒弃个人私利,避免各种可能影响其履行职能的利益冲突;以中立的态度客观、真实反映经济活动中的会计信息 (3)保守秘密 会计人员处于单位资金运动的中心,掌握着大量的秘密资料,一旦泄漏将给单位造成损失或引起混乱,因此要求会计人员不得任意 泄漏工作中所了解的秘密资料, (4)保持职业谨慎和维护职业声誉 会计活动中存在许许多多不确定因素, 6 存在各种各样的职业风险,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和勤勉作风,对会计活动中的不确定性,进行恰当的职业判断,以确保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 为了防范与治理会计造假,我们必须从净化会计环境、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内部控制、和发挥独立审计的作用这几方面着手从而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会计职业道德活动的一种形式。 会计从业人员一方面要依靠自我教育,另一方面还要依靠社会的教育来强化。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可依据教育对象,教育任务等实际情况有所区别与侧重。 形成以会计专业在校生教育,岗前教育和后续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多层次的,完备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结构。 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正面教育为主,积极引导,因材施教。 以反面教育为辅,同反腐倡廉相结合,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反映时代的要求。 通过教育和引导,将外在的职业道 德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要求,通过潜移默化会计人员的道德意志,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觉悟,促使会计人员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达到规范会计人员职业行业行为的目的。 针对以往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监管不力的隐患,必须建立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的考评和奖惩机制。 首先,建立会计职业道德监管组织。 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与经验,在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协会,总会计师协会等职业组织中设立职业道德委员会,专司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解释、修订和实施之职。 由若干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同时聘 请来自会计师事务所,高等院校等部门的专家作为兼职人员。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 其次,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追踪记录制度。 可以结合从业资格证的年度检查,对全国的持证会计人员进行注册登记,建立道德行为档案。 对各种财政,审计,税务检查中,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进行量化记分,在从业资格证年审时根据档案记录, 7 采取相应的措施。 政府及有关各方面要利用舆论强有力的宣传作用正面的、积极的精神。 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 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 康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 和朱镕基同志在 2020年视察北京会计学院时,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题词: “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 ” 将 “ 诚信 ” 作为当前会计工作的根本和第一要务。 批判个人主义的职业观念,指导群众舆论,使其纳入集体主义舆论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会计 职业道德和会舆论范围。 并且发挥舆论的社会公众效应,对违反会计准则,法律法规的事件进行曝光。 接受公众的监督,提高造假的风险。 诚实守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 道德规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