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本科毕业论文-中西方同性恋文化浅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因它可能有所发现。 可惜的是,它发现的一切都在变态的范围之内;假如同性恋有非变态的一面,那么一定研究不到。 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一些研究者有这样一种倾向,即在研究开始之前,首先要明辨是非,说明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这 就使研究者陷入了一个两维窘境:在一切研究开始之前都应有这样一个前提,那就是研究的客体是我们所不知道的;通过研究来发现真相,是我们的目的。 既然不知道,又怎样预作结论,说它是错的或它是坏的。 假如你都知道了,还研究什么。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没有必要也不应当作价值判断。 但是,世界上已有的同性恋研究,不少都带有价值判断的色彩。 回顾已有文献不难发现,同性恋研究中的价值判断,全是对研究者有利的。 身为同性恋者的研究者所作的研究,总是把同性恋往有利的方面说(如赫兹菲尔德的 第三性 理论等);异性恋者的研究则把他们往不利 方面说(变态、罪恶等等)。 在我们看来,一项有意义的研究,其价值不在于道德评判的分量,而在于其中要有所发现。 这就是我们做这项研究的主要原因和要达到的目标。 同性恋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发展 同性恋现象是在人类历史上、在各个文化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行为模式,无论是在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还是在茹毛饮血的原始部落;无论是在 20 世纪 90年代的今天,还是在远古时代。 在许多未开化与半开化的民族中,同性恋是一个彰明昭著的现象;有时它在当地的文化中,甚至占据着优越的地位,同性恋者因其特异性受到人们的尊敬和仰慕。 在 4000 年以前,古埃及人把男性之间的性爱行为看作神圣的事情,传说中认为,霍禄士和塞特这两位大神有过这种行为。 在古埃及的后宫,每一个女人都有一个亲密的同性朋友。 古印度也有类似的情况。 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研究同性恋文化的原因和意义 5 古代非洲北部的迦太基人、希腊人的一部分祖先多利安人、古代黑海以北的西徐亚人,以及后来北欧的诺曼人的历史中,也都有关于同性恋现象的记载。 根据记载,在古代的美索布达米亚,也有大量同性恋现象存在,并有许多男妓专门为同性恋者服务。 在巴比仅供参考的神庙,男妓聚集在特殊的妓院中,由教会实行监督,由主教负责管理。 拉丁美洲三大文明之一的玛雅文 明,记载了青春期的同性恋现象,有专家认为,玛雅文明属于喜爱同性恋甚于异性恋的文明。 玛雅的男孩在结婚之前,父母通常会给他安排一个男性玩伴(男奴),以满足他的需求。 玛雅人还认为,成人之间的同性恋是天性使然,难以改变,因而对同性恋采取了宽容的态度。 同性恋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不是古希腊文明中的情形。 在古希腊,成年男子常常同已经渡过青春期但尚未进入成熟期的少年发生热恋,尤其喜爱 12 岁到16 岁之间的少年。 在公元前 6 世纪到公元前 4 世纪这 200 年间,希腊人把同性恋视为 高等教育 的一个分支,当一个少年接受完传统的基本 教育之后,即被置于一个年长男子的羽翼之下,这成人被称为 爱者( Lover) ;少年被称为被爱者( beloved)。 这个成年人通常三十出头,负责少年的道德与心智发展教育,以仁慈、理解、温暖及纯粹的爱对待少年,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这少年道德上的完美。 在战争中,他们并肩作战;如果少年儿子错,这成人要替少年受罚。 少年长大成人后,或者结婚,或者成为另一个少年的保护人即 爱者。 在战场上,同性之爱也得到赞赏。 在不少战役中,斯巴达的军队都因士兵的这种 同性之爱 而赢得了战争。 柏拉图对此曾作过如下评论: 一小群彼此相爱 的士兵并肩作战,可以击溃一支庞大军队。 每个士兵都不愿被他的 39。 爱人 39。 看到自己脱离队伍或丢下武器,他们宁可战死也不愿受此耻辱„„在这种情况下,最差劲的懦夫受到爱神的鼓舞,也会表现出男人天赋的勇敢。 著名的底比斯圣军,就是全部由一对对彼此相爱的士兵组成的。 他们转战 33 年,立下辉煌战绩,最后才被马其顿帝国亚力山大大帝所击溃。 在最后一次战役中, 300 名圣军全部光荣战死或受到致命的创伤。 雅典也盛行同性恋爱。 史载雅典政治家阿西比亚德将军就是一个这样的传奇人物。 他十七八岁时,成为当时雅典城内个子最高、长相最英俊的青年。 无 论他走到哪里,都有一大群男人追随。 这些男人把他当作美丽少女一样与他调情,向他求爱。 他扮演荡妇的角色十分在行 奚落他的倾慕者,或与他们调情把他们弄得十分尴尬。 如果他心情好或是有利可图,他有时也给这些同性恋追随者一点点恩惠。 于是他成为雅典青年心目中的偶像。 总之,希腊人认为男性是近乎完美的造物,因而是更加理想的爱情对象,对于那些有文化修养、兴趣高雅的男人来说尤其如此。 他们将精神上的投契作为爱情追求的一部分。 尚未成熟的英俊少年比异性情侣更能燃起他们炽烈的感情之火,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研究同性恋文化的原因和意义 6 他们有着姑娘式的腼腆,精力旺盛,朝气蓬勃,男子汉 的气质正处于含苞待放之时。 这种爱远远超出了纯生理的范畴,成为一种高雅的、具有美学意义的情趣。 柏拉图甚至认为, 神圣之爱 只存在于男人之间,只有男子之间的爱情才是情感的贵族与骑士。 在他的著作中是这样赞扬男子之间的爱情的: 通过对男孩子的夜晚之爱,一个男子在起床之时开始看到美的真谛。 斯特拉顿则说: 12 岁的男孩惹人喜爱;但是他长到 13 岁就变得更美了; 14 岁时少年的爱之花更加芬芳馥郁;而 15 岁更增添不少魅力; 16 岁则是尽善尽美的年纪。 另一类是非性的同性恋者,他们在性生活方面很不活跃,伴侣很少,与人没有亲密关系, 很少与人接触,这批人大多年龄较大,占总数的 16%. 同性恋则是在 19 世纪才被精神分析学创造出来的。 在西方严禁 “鸡奸 ”的重刑处罚之下,同性性行为仍时有发生。 这引起了医学和精神分析学的兴趣。 起初的研究认为进行同性性行为的这些人是有先天生理疾病的,后来又认为是后天成长过程中在性角色判定上出现性倒错病症。 于是,把这些人进行了归类,给他们一个特定的名称 同性恋,就象指称癫痫者,精神病人一样。 当然在 1973 年美国心理协会、美国精神医学会、将同性恋行为自疾病分类系统去除。 对于同性恋的定义更正为:同性恋是指一个人无论在 性爱、心理、情感、及社交兴趣 等方面,其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这样的兴趣并未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 同性恋文化经历了一个较早产生,随之禁锢,然后又新生的过程。 同性性行为是最古老的人就有过的行为,但并不能说同性恋文化形成的历史就那么古老。 我认为真正的同性恋文化产生是在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四世纪的古希腊。 因为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不仅同性性行为盛行,同性情感也得到了大量的记载和叙述,同性之爱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到基督教盛行后,整个西方的性文化都无法正常发展,同性恋 文化更是销声匿迹。 从文艺复兴和法国大革命 以后,西方自由民主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随着 18 到 19 世纪对同性恋病理学和精神分析学的研究,不管是为正名也好,还是反叛也好,同性恋文化又开始重新发展起来。 具体到我国,同性恋文化在历史上若隐若现,始终未成气候,真正开始发展是受由国外传入国内的同性恋文化的影响。 同性恋文化 的 特点 特殊的语言和幽默 是同性恋文化的两个显著特点。 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 美国曾出版过一部隐语词典。 列举了数百种实例介绍有关词汇,其中,关于爱情、羞怯、痛苦、快乐以及结交伙伴、寻衅讥嘲等内容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在同性恋之间的称呼中,有女性教名, 有绰号,有昵称,这些称呼的使用体现着社会对他们的看法,也蕴涵着许多同性恋者在呈现给世人伪装的外表中所显示出的玩世不恭的态度。 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研究同性恋文化的原因和意义 7 同性恋文化不仅有理论研究,象佛洛依德,福柯,金赛,和国内王小波,李银河老师等,还有文学和影视文学作品等表现形式。 在西方,同性恋文化走上了一条与政治结合的道路。 在美国,把同性恋者看作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就曾公开造访同性恋俱乐部,在他任期内曾取消了禁止同性恋参军服役的法令。 西方的同性恋题材的小说电影数不胜数,今年在几大电影节摘得大奖的由华裔导演李安指导的同性恋题材的电 影《断臂山》就是一个代表。 在我国,同性恋题材的文学作品的创作有〈孽子〉《北京故事》〈那些男孩教我的事〉等。 电影作品有《霸王别姬》、《东宫西宫》、 《 蓝宇》,现在同性恋文化不只在同性恋酒吧。 茶楼,公园可找到,网络兴起后,各种论坛,聊天室,博客,原创文学也都在传递着这种文化。 二、同性恋文化的现状 中西方 同性恋文化 的现状 同性恋作为一种社会 文化 早已浮出海面,以同性恋为题材的艺术创作近若干年也多了起来,其中不乏精品,也少不了赶时髦追潮流的跟风之作。 随着社会开放 所带来的边缘空间的进一步扩大,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同性恋将仍然是艺术家们所愿意关注并涉及的一个主题。 但我们可以想像的是,当有一天同性恋不再是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