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开发与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主页: “主题”更不是现成的结论,而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 例如,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用书“学习包”中,尽管围绕课程内容的三条线索四大领域五个方面设置了一些主题,但这些主题仅仅是一种指南和一些范例性问题,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师生应当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及教育的状 况与发展需要和学校及师生的实际生活来自行确定适合自己的主题,也就是说,应当从校内外、从生活中、从实践中去寻求和提出活动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在主题的引导下并围绕主题展开的实践活动过程,允许师生在实施过程中超越现成主题去不断生成新的主题,开辟新的活动探究领域。 课程资源只提供课程内容选择的范围,而不提供具体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以“主体”形式呈现出来。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课程资源提供了“主题”需要选择的广阔范围,“主题”则是其课程资源的凝练表现。 主题的开发、选择与设计对于中小学校师生尤其学生来说,会感到有一定困难,不知从哪里做起。 结合各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开发设计的经验,笔者以为,首先,必须遵循《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提出的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体现学校的特色,反映学校所在社区的特点和联系显示日常生活等原则。 其次,应当反映当今社会发展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综合实践能力、探索创新精神、个性品质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客观要求,当代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身心发展的内在需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及其实施长期存在的问题以及历次课程改革特别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页: 成功经验以及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发展的发展趋势。 再次,应当以当代社会科技、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为客观依据,以当代哲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教育学特别是当代课程理论为理论指导。 再其次,应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尤应注重学生情感体验与生存体验的获得与增进,有助于学生人格、个性的全面、协调发展。 具体说来,主题的开发、选择与设计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首先,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及其实施指南所提供的内容领域,按照《学习包》所提供的范例,根据本校所处的教育层次及其特色与 现有条件以及学生的年龄阶段及其特征、特长自行选择适当内容范围,确定合适主题;应当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结合起来加以整体设计。 其次,应当尽量就地取材,根据社区发展的实际需要,体现活动的地方特色,并与“地方课程”开发与建设结合起来考虑,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和地方蕴藏的巨大课程资源,如人口、能源、生态、环保、交通、城建、消费、文化、教育等都是主题的不竭源泉。 第三,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育程度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原有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状况、兴趣爱好、文化教育背景及其实际生活经验等,重视 那些来自中小学生现实生活并对他们自身、家庭、学校以及所在地区的发展具有实际价值的主题,以便使他们能够自主地实施;应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力求语言生动、格调清新、形式活泼、情趣盎然、内容丰富、方法多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活主页: 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活动的兴趣、展现他们的特长、发展他们的个性。 第四,应切实保证并提供尽可能多的能够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参与实践,自主活动,动手操作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切忌学科化、课堂化、理论化倾向;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开放的学习与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 得到多元自主的实际锻炼、展现才干的机会;应能帮助师生转变传统“授受式”教学活动方式,特别是促进学生改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使其形成自主学习意识、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动手操作探究能力及其完善健全的经验结构。 共 2页 : 1 [2] 下一页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开发与设计 (2) 第五,可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