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焦作市温县县城给水工程初步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第 11 页 共 43 页 2 设计计算书 用水量的计算 设计给水工程首先耍确定设计水量 ,通常将设计用水量作为设计水量。 设计用水量是根据设计年限内用水单位数、用水定额和用水变化情况所预测的用户日用水总量。 设计用水量包括下列用水:综合生活用水量 1Q , 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和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 2Q ;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 3Q ; 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量4Q。 最高日用水量 综合生活用水量 1Q )/( 3111 dmNfqQ  = 100% 217700=46800( m3/d) 式中, f为给水普及率,取 100%; 1q 为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取 3/d; 1N 为设计年限内计划人口数,为 217700。 工业企业生产 生活 用水量 2Q 2Q =q2N2=85 48400( m3/d) 式中,2q为 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 取 80m3/万元; 2N 为设计年限内日计划 万元产值,为 万元 /天; 浇洒道路及绿地用水量 3Q 3Q = 3 1 1 1 4 1 2 2q N s n q N s n =1 4 . 8 1 . 0 2 1 7 . 7 2 7 . 7 1 . 5 2 1 7 . 7 1 1 1 4 7 2 . 7       ( m3/d) 式中 , q3为 道路用水指标 ,取 (m2次 ) , 4q 为绿地用水指标,取 (m2次 ); 1N N1为设计年限内计划人口数,为 217700; 1s 为人均道路面积,取 m2/人, 2s 为人均绿地面积,取 m2/人 ; 1n 为日道路浇洒次数,取 2 次 /天, 2n 为日绿地浇洒次数, 取 1 次 /天。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毕业设计 第 12 页 共 43 页 未预见及管网漏失水量 4Q 4Q =15%  ( 1Q + 2Q + 3Q + 4Q ) =( m3/d) 0 ql消防用水 量 5Q xxx NqQ  T =792 ( m3/d) 式中, xq 为一次灭火用水量 L/s,取 3m /s; xN 为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取 2 次 ; T 为火灾持续时间,取 2h。 由以上可得最高日用水量为 dQ 1Q + 2Q + 3Q + 4Q =( m3/d) 最 高时用水量 hQ = 3600241000 dhQK = ( m3/h)= ( L/s) 式中 hK 取 ,即时变化系数。 平均时 用水量 即在上式中取 hK = 时的用水量 , hQ39。 = ( 3m /s) 管网的水力计算 计算依据是设计流量,输水水质,输水区地形图及工程地质资料,输水起点,终点高程等。 根据本设计中的地质资料确定两条配水管线:考虑到经济方面的因素,选择如图所示的一种方案。 输水管渠定线原则有:沿线有道路或规划道路;尽量缩短输水距离;充分利用地形高差,优先考虑重力输水;尽可能避开障碍物和工程地质条件下不良地区;减少拆迁,少占农田,不占良 田;便于施工运行和维护。 管网水力计算的目的是确定管网各管段的管径和水头损失,为选配二级泵站提供依据。 管网水力计算,按配水源数目不同,可分为单水源管网,多水源管网计算;按管网图形结构不同,可分为树状管网环状管网计算。 根据本设计的图形设计,比较安全情况,选环状管网。 即不同的计算课题,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管材选择与管网附件布置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毕业设计 第 13 页 共 43 页 应根据水压,外部荷载,土的性质。 施工维护和材料供应等确定。 比流量计算 qs hs Qqq l  , 式中, Q 为管网总用水量, sl ; q 为大用户集中用水量总和, sl ; l 为干管总长度,不包括无建筑地区的管线,只有一侧配水的管线,长度按一半计算。  1 9 8 7 .7 2 7 8 4 .2 6290310 .0 4 1hsQqqll s m 沿线流量计算 lsq q l 式中, lq 为沿线流量, sl ; l 为该管段的长度, m。 沿线流量计算结果如表 1 表格 1 沿线流量计算表 管段号 管长 L( m) 沿线流量 L/(m s) 管段号 管长 L( m) 沿线流量L/(m s) 12 1050 1516 990 116 150 1617 300 124 960 1718 480 23 600 1724 990 215 480 1819 540 34 600 1823 660 45 630 1920 600 415 600 1922 660 411 750 2021 630 56 840 2036 600 67 540 2122 600 611 600 2129 600 78 450 2137 600 710 600 2223 510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毕业设计 第 14 页 共 43 页 管段号 管长 L( m) 沿线流量 L/(m s) 管段号 管长 L( m) 沿线流量L/(m s) 89 540 2227 840 910 600 2326 900 912 606 23924 900 934 480 2425 780 1013 600 2526 510 1011 570 2627 510 1114 600 2633 780 1213 600 2728 570 1220 990 2732 900 1235 600 2829 240 1314 600 2830 450 1319 990 2938 570 1415 690 3031 480 1418 1050 3039 510 ql, 其中节点 1 1 1 1 22 有集中流量, 各个节点 集中流量 均 为 sl。 管网中节点流量计算如表 2 表格 2 接点流量计算表 节点号 节点流量 q( L/s) 节点号 节点流量 q( L/s) 节点号 节点流量 q( L/s) 1 14 27 2 15 28 3 16 29 4 17 30 5 18 31 6 19 32 7 20 33 8 21 34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毕业设计 第 15 页 共 43 页 节点号 节点流量 q( L/s) 节点号 节点流量 q( L/s) 节点号 节点流量 q( L/s) 9 22 35 10 23 36 11 24 37 12 25 38 13 26 39 管网平差结果计算 管网平差计算分为最高时、事故时、消防时三种工况: ( 1) 最高时 时平差结果见下表 3 表格 3 最高时平差结果计算表 管段号 管长 L( m) 管径 D (mm) 流量 Q(L/s) 计算流速V(m/s) 水头损失 sh (m) 12 1050 800 116 150 1000 124 960 800 23 600 600 215 480 500 34 600 400 45 630 300 415 600 300 411 750 400 56 840 300 67 540 300 611 600 200 78 450 200 710 600 200 89 540 200 910 600 300 912 606 300 934 480 200 1013 600 300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毕业设计 第 16 页 共 43 页 管段号 管长 L( m) 管径 D (mm) 流量 Q(L/s) 计算流速V(m/s) 水头损失 sh (m) 1011 570 300 1114 600 300 1213 600 500 1220 990 300 1235 600 200 1314 600 500 1319 990 400 1415 690 700 1418 1050 400 1516 990 600 1617 300 800 1718 480 800 1724 990 500 1819 540 600 1823 660 300 1920 600 400 1922 660 300 2021 630 300 2036 600 200 2122 600 400 2129 600 400 2137 600 200 2223 510 500 2227 840 300 2326 900 300 2324 900 600 2425 780 600 2526 510 400 2627 510 400 2633 780 200 2728 570 300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毕业设计 第 17 页 共 43 页 管段号 管长 L( m) 管径 D (mm) 流量 Q(L/s) 计算流速V(m/s) 水头损失 sh (m) 2732 900 200 2829 240 300 2830 450 400 2938 570 200 3031 480 150 3039 510 150 ( 2) 事故时平差结果如 表格 4 (节点流量为最高时的 70% ,控制点水压为 2mHO ,断开 124管段)。 表格 4 事故时平差结果计算表 管段号 管长 L( m) 管径 D(mm) 流量 Q(L/s) 计算流速V(m/s) 水头损失 sh (m) 12 1050 800 116 1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