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石矿开采环评报告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 粉尘 对于该矿山,影响大气的主要污染物是无组织排放的粉尘。 它主要来源于采场,矿渣处理场等风面源扬尘。 在干旱少雨的季节,主要采取喷洒水的措施,降低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废水 ( 1)生产 生产过程中不产生生产废水。 其防、排水任务主要是排除场内大气降水,采场内的水可通过各台阶上的排水沟自然排出场外。 由于铵油炸药(主要成份为硝酸铵)的大量推广使用代替了 TNT穿 孔 松动爆破 矿 石 铲 装 外 运 弃土、矿渣 矿渣处理场 铲 装 13 炸药(有毒的三硝基甲苯), TNT 污染已大为改观。 从有关监测的数据说明仅残存在雷管中的 TNT 成份已不构成对水体的污染。 绝大部分的水样中 TNT 的含量都在检出限以下,可以说 TNT 对水体的污染已基本不复存在。 ( 2)生活 本项目定员最大值 40 人,厂区设少量职工住宿。 生活污水估算见 表 41: 表 41 生活污水估算表 用水项目 用水率 排放系数 污水产生量 t/d 日常生活用水 d 食堂用水 L/人次 合计 污染物浓度约: CODcr 400mg/l, BOD5 200mg/l, SS 200mg/l。 全厂生活废水每天产生量 立方米,统一集中到化粪池处理。 3. 固废 生活垃圾按每个职工发生量 d 计,生活垃圾产生量, ,运往垃圾填埋场处理或作为农家肥。 4. 噪声 控制噪声的措施主要是消除和降低声源产生的噪声,硅矿的爆破、开采、破碎是产生噪声的主要来源,应对操作工人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由于该厂位置比较偏僻,厂址附近距居民点较远,矿区周围植被较好,因此,该厂产生的噪声对附近居民影响很小。 5. 水土流失 **硅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平坦硅矿采选场在硅矿采矿活动中,对原 14 有的水土保持设施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部分区域可能产生的崩塌、滑坡,诱发坡面侵蚀、泥石流等灾害,损毁区域内生态环境。 该项目建设水土流失主要在两个阶段,即项目建设预备期和矿区采矿活动运行期。 项目建设预备期 主要是露采场剥离扰动土体损毁地表植被,矿区公路开挖扰动土体、损毁植被,生活区、堆矿场、弃渣场等扰动土体,破坏植被引起的水土流失,矿区公路弃渣引起的水土流失,矿区采矿活动期间,水土流失的特点主要是露采场的弃土石渣,水土流失量比较大,危害性也比较大。 由《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可知,该矿山区域在开采期内,露采场剥离量为 万吨,矿区弃渣量为 万吨,矿区公路弃渣量为 万吨,生活区弃渣 万吨。 工程项目弃土石渣总计 万吨。 ( 1)防治范围 项目区涉及大田坝乡湾岗村逦寨社、梨子树社、新 寨村的芭蕉河社、山沟水设及天堂林场。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SL204— 98)中规定的“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经 **县水务局确定该项目的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包括以下几方面:①矿区 ;②堆矿区 ;③临时占地。 合计: ,露采场生产年限 14 年,产生弃渣 万吨,每年 万吨。 ( 2)总体布局 根据该建设项目特点,水土流失危害程度和防治目标,在工程项 15 目生产建设前期以工程措施为主,植物措施为辅,以防护为目标。 生产运行期以工程措施结合植物措施,防护与治理并重。 矿石采挖结束后,主要以植物措施恢复植被,土地整治措施恢复土地生产力,重建生态环境,快速有效的制止水土流失,保障项目区可持速发展。 矿区为水土流失防治重点,该区主要以工程措施为主,结合植物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保护矿区正常生产活动,保护露采场边坡稳定,拦截进入露采场的洪水,并派出采场积水,保障运矿,运弃渣公路安全运行。 采用拦渣坝、截排水工程拦挡弃渣,防止下游河谷泥石流发生,并辅发植物措施固渣保水,有效控制矿区水土流失,矿区水土保持措施按生产运行的先后 和水土流失危害轻重缓急进行布设。 ① 矿区公路防治 主要以工程措施为主,结合生物措施,以保护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工程措施拦截上边坡洪水,排除路面积水;生物护坡防治公路外坡坍塌而引起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防治水土流失。 ②生活区防治 生活区基建弃渣量少,要求将生活区弃渣运往 1弃渣场。 生活区水土保持措施以矿区采挖结束后,恢复植被的措施为主,种植当地的适宜树种。 ③ 1弃渣场防治 1弃渣场防治区防治面积 , 1弃渣场布设在小米河上游一支流的上游源头山凹内,渣场以工程措施为主,植物措施为辅。 工程 16 措施 为:拦渣坝拦挡堆渣,渣场底部设排水盲沟滤渗渣场范围内积水、雨水,渣场外部设截水沟拦截坡面径流,以防止坡面洪水进入渣场,以保护堆渣体安全, 1弃渣场堆渣结束后,进行渣场改造,坑凹填平后,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④ 2弃渣场防治 2弃渣场防治区防治面积 , 2弃渣场布设在红豆河支流石场河上游源头山凹内, 2弃渣场主要工程措施为拦渣坝拦挡堆渣,渣场底部设排水盲沟滤渗渣场积水、雨水,渣场外部设截水沟拦截坡面径流, 2弃渣场堆渣结束后,进行渣场改造,坑凹填平后,将渣场弃渣即石块以一定形状对记忆防治水土流失。 ⑤ 3矿场防治 3矿场防治区防治面积 , 3矿场布设在大平坦山矿区露采场旁,堆矿场地势平坦,工程措施仅在堆矿场周围布设排洪沟,排除堆矿场内积水,防止雨洪进入场内,植物措施待堆矿场停止使用后进行堆矿场土地整治改造,恢复植被,防治水土流失。 ⑥露采场防治区防治面积 ,由于是露天开采,根据大平坦硅矿开发利用方案,露采场设三个台阶往深度开采,台阶与台阶相隔 10 米,个台阶以渡线相连,根据露采场采矿的实 际情况,露采场防治措施主要为工程措施即在每一台阶均须设排洪沟排除采场内积水和防止洪水进入采场,硅矿开采结束后,进行采场土地整治改造,植物措施面积 ,不能植树的地方必须用弃渣以一定形状对金以防治为矿区水土流失。 17 ( 3)工程措施 针对生产建设活动,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布设 2 个弃渣场, 1弃渣场堆渣高程 2410m— 2480m,渣场容量 万 m3,布设 75浆砌石拦渣坝一道,坝长 45 米,截水沟长 375 米,排水盲沟 125 米。 2弃渣场高程 2300m— 2400m,渣场容量 万 m3,布设干 砌石拦渣坝一道,坝长 55 米,截水沟长 425 米,排水盲沟 米。 3堆矿场排水沟长 217 米 ,露采场排水沟长 415 米。 公路排水沟长 2650 米,谷坊三道总长 85 米。 总基础开挖 5032 米 3 75浆砌石 米 3 50浆砌石护底护面 米 3 干砌石支砌 米 3,需土工布 米 2 植物措施面积 米 2,需苗量 15106 株,各需华山松、旱冬瓜7553 株。 ( 3)为减少和杜绝意外情况的发生,特制定如下防治措施: ①施工中要注意保持原生植被,尽量减少对自然地形、地貌的破坏,保护好自然 生态环境。 ②修建坡顶排水沟。 对部分矿洞开挖后易出现风化、剥落、掉块的坡位,在坡顶沿坡一侧修建排水沟,改变水冲刷坡面的状况为集中排水,消除坡顶排水对坡面的冲刷。 排水沟的开挖不准顺山垂直开挖,只准沿等高线开挖,宽度应控制在 50 米以内,回填时必须夯实。 ③冲刷沟处理。 首先将由雨水冲蚀形成的冲刷沟中的险石、碎石 18 消除干净,然后在各条冲刷沟中垒砌保坎,每条保坎一般间隔 10cm、长 38m、高 ,根据冲刷沟的具体情况,增加砌保坎数量,起到减缓坡面流水速度和贮存土壤的作用。 详细措施见《水土保持方案》,并严格按 该方案执行。 三、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项目在施工期将产生施工扬尘、噪声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等,对周围空气、水、噪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在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对空气环境构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来自于施工现场的扬尘,它主要包括 硅矿的爆破、开采、破碎 以及材料运输等产生的扬尘。 尤其是干燥无雨的有风天气,扬尘对大气的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是增加大气的 TSP。 据有关调查显示,施工工地的扬尘 60%主要由运输车辆的行驶产生,并与道路路面及车辆行驶速度有关,一般情况下,施工场地、道路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 扬尘所影响的范围在 100m之内,如果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每天 4~5 次,可使扬尘减少 70%左右,有效地控制施工扬尘,使 TSP 污染距离缩小到 20~ 50m 范围。 2.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建设时,施工中产生的大量堆土、弃土等,会由于降雨的冲刷将泥浆带入受纳水体。 因此,如发生上述情况,施工单位应在现场设沉淀池,将施工污水排入池体沉淀后,再将上层澄清液排向水体。 同时要妥善安排泥浆出路。 19 现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是本工程建设期间的主要水污染源,如直接排放,会造成附近水体污染,因此应设置临时厕所、化粪池等。 3. 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自于各种施工机械和车辆运输产生的作业噪声,以及建筑施工、材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