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小学女学生项目计划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和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环境对个人的压迫造成的,社会工作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应该着重于增强服务对象的权能,以对抗外在环境和优势群体的压迫。 该理论假设之一是弱势群体的弱势地位是不利环境造成的。 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障碍,使人无法实现他们的权能,但是这种障碍是可以改变的。 增能理论重视通过社会力量来改变弱势群体的困境。 因此工作员应该立足于服务对象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性,从个体层面、人际关系层面以及社会支持网 络等不同角度来为服务对象增能,让他们参与到社会生活中,通过积极参与、主动努力来改变无力感,从而实现增能。 对于中小学女受暴者来说,工作员应协助她们认识她们所处的环境,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帮助她们改变所处环境中的不公平现象,增强她们处理障碍的能力,从人际关系、社会政策等方面改善她们的无力感,通过与社会的积极互动,实现她们能力的增强。 生态系统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生活的环境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组成的,个体发展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 人所 生活的系统主要分为微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系统。 微系统是最基本的分析单位,是个体最直接的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同辈群体、学校和邻居。 宏系统是指个体所处的整个文化或亚文化的社会机构组织或意识形态。 因此,基于这一理论,服务对象的问题成为她们生活中的问题,服务对象所处微观、中观、外层和宏系统之间的互动情况和功能发挥,以及时间维度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 工作员在为中小学女受暴者服务时,不仅要把着眼点放在服务对象个人身上,更要从与之相关的不同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和制定介入目标。 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都与受暴者有很大的联系, 因此,工作者在制定行动计划时,要时刻关注家庭、学校、社会等层面对她们的影响。 倡导 7 倡导的本质是为了争取或维护案主本来应该得到的资源或权利。 赫泼沃斯等讲倡导界定为一个影响和发起变迁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与案主一起或代表案主: 获得未被提供的服务或资源; 修正或影响那些对案主产生负面影响的政策、程序或服务; 促进能提供案主必需的资源或服务的立法或政策的制定。 比尔 .李把倡导定义为:代表个人、家庭或群体的利益,对有权力的(公共的或私人的)机构采取行动,以便为他们得到(或维持)让他们得以满足合法需要的资源或权 力,而这些需要已经遭到拒绝或取消的威胁。 倡导又可分为个案倡导和阶级倡导。 前者是指为个人或家庭倡导,确保他们所应得的资源或服务;后者是为一个感到不公平对待或感到非常脆弱的群体倡导,以促进影响他们的相关政策或法律的改变,因为群体倡导的规模比较大,所以,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行动。 因此,社会工作者在为服务对象服务时,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倡导者角色的作用,协助服务对象获取他们所需要的资源及政策的改变与制定,使他们活动公平、平等的权利。 三、 项目内容设计 (一) 预防 知识手册(个人自我保护,相关暴力伤害法律知识普及); 校园专题座谈与宣讲(老师,专家,社工,法律社会人士); 开通校园网和电话专线建立心理健康专栏; 专题展板,主题活动开展(健康活力学习安全校园环境) 硬件上和学校协调加强校园安保以及监控设备安装建设(先前未安装前提) 依据相关法律多方研究制定出校园暴力的行为规范以及条例(多方参与包括: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家长。 机构,法律部门 行为规范与条例是针对 于在校全体老师和学生的); 机构进行不定期的家访和做涉及校园暴力的问卷调查(匿名性为主)并根据统计指标来确定问题可能产生源可能产生群体; 教职工职业能力与道德培训与定期考核,要形成一种长期的机制 (二)治疗 : 进行个案辅导,小组活动,多方介入 对已经出现的暴力问题: 对于受暴者 : ( 1)对于已经造成的身体伤害的同学协调医疗部门进行积极的治疗 ( 2)社工和专业心理学老师的心理创伤治疗,一对一或多对一; ( 3)开展小组(相互支持,重新构建自我,自我保 护能力提升); 对于施暴者 : ( 1)利用规范条例进行教育 8 ( 2)进行其施暴原因分析和对施暴者进行心理干预与关怀 PS:一对一或多对一 (多方参与包括专家,社工,老师,法律人士) (三)维权与跟进 (法律部门介入,维护其权利争取其应该得到的补偿和本应履行的义务,面向未成年人要千万注意其隐私等的保护 ,预防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四、 项目执行 (一) 预防: : 关于 学校: 开设法制教育课 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常识,明白暴力导致的后果。 掌握一些紧急避险、正当防卫等处理紧急危险事务的法律常识 项目执行时间安排:每周安排一节课的时间,贯穿整个学期,和各个年级 项目内容:教授给学生相关法律常识:条例内容、触犯后果、应对暴力方法等 项目执行负责方:学校 项目开展所需资源:具备专业知识的老师 开设针对女学生的女子防身课 目标:对她们进行培训,使她们具备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项目执行时间安排:在每周的体育课上进行,贯 穿整个学期,各个年级 项目内容:应对紧急、危险情况的能力、技术 项目执行负责方:学校 项目开展所需资源:具备专业知识的老师、志愿者 教师教育 目标:教师通过对暴力行为的处理向学生阐明使用暴力解决问题或对他人使用暴力危害,以达到防止暴力的目的 项目执行时间安排:每周的班会、例会 项目内容:向学生阐明使用暴力解决问题或对他人使用暴力危害、如何应对暴力情况等 项目执行负责方:社工机构 项目开展所需资源:司法机构专业培训人员 知识手册 目标:使学生了解有关 个人保护、相关暴力伤害的法律知识 项目执行时间安排:在学生每学期刚开学之后,与校园内发放 项目执行负责方:社工机构 项目开展所需资源:知识手册、发放人员若干 9 家庭: 引导学生多看一些法制节目 , 多给孩子讲一些法制知识。 目标:增强孩子的法制意识 项目执行时间安排:贯穿整个项目 项目执行负责方:家庭(机构社工倡导) 项目开展所需资源:机构社工、法制短片或期刊 父母以身作则杜绝自己的不良习惯,在家庭教育中实行民主,不使用暴力 家长培训 : 目标: 家长们 加强法律常识、德育知识以及育人常识等方面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用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榜样 项目执行时间安排:贯穿整个项目 项目执行负责方:机构、司法部门 项目开展所需资源:法律、育人方面的专业人员、相关知识手册 家长们要多和孩子沟通和交流 , 目标: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此外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们以家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项目执行时间安排:贯穿整个项目 项目执行负责方:家庭 建立心理健康专栏 时间:项目之始 地点:校园内、教学楼或教师内 的各宣传板 内容大概: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办刊或书籍、不健康心理的危害等 开展法制教育专栏 时间:项目之始 地点:校园内、教学楼或教师内的各宣传板 内容大概:有关校园暴力的相关政策及法律、已发生过的案例再现等 定期做法制宣传专题报告 呼吁学校定期(每周一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