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建设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业工学结合校企共建专业 14 2.建设内容 ( 1)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强化校企合作载体功能 依托陕西交通物流职教集团,成立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建设委员会, 健全组织机构,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责、权、利 , 拓展业务领域,加快推进交通物流职教集团的实体性运作。 ( 2) 完善 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运行机制 优化 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建设委员会 内部治理结构 , 建立符合校企合作需要的管理制度 ,如 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生产性实训规程》、《企业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企业教育学生管理办法》管理制度。 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合作,突破校企合作单一运行机制,建立校企共管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合作保障机制、情感交流机制和文化融合机制等多形式互利机制,增强校企双方合作的内在动力。 以协议形式明确合作企业职责。 双方共同聘请行业技术骨干,与专任教师结对组成教学小组,共同开发核心课程教学项目、合作编写教学案 例、合作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共同实施实践要求较高的核心专业课程教学,落实顶岗实习教学指导任务。 ( 3) 依托职教集团搭建教学、育人、就业、服务 “ 四位一体 ” 校企合作平台 依托 陕西交通物流职教 集团 , 搭建教学、育人、就业、服务 “ 四位一体 ”校企合作平台。 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 , 共同组织实训教学 ,开展就业合作、服务合作。 共建学习平台,加强信息资源整合 , 提高合作平台的技术水平、拓展合作平台的功能,形成信息化、综合性的合作平台,提高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的效能和辐射面。 15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内容与进度见表 4。 表 4 校企 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内容与进度 序号 建设 内容 进度 预期成果 1 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建设 2020 年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召开校企合作建设委员会至少 2 次,讨论和完善合作机制、形成互惠互利、双赢的校企体系。 2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 2020 年 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机教育平台,并依托平台开展人才培养、在职员工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推广应用等。 3 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2020 年 共建 合作 平台,加强信息资源整合 , 提高合作平台的技术水平、拓展合作平台的功能,形成信息化、综合性的合作平台,提高人才培养和技术服 务的效能和辐射面。 (二)完善“岗位导向、学训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1. 建设思路 紧 抓 陕西交通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和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广泛开展物流人才需求调研,进行毕业生跟踪与反馈,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根据行业发展动态,分析、研究和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组织模式,制定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企业全程参与教学,根据物流岗位(群)工作要求,共同开发课程体系、设计实训项目,企业参与指导系统化物流仿真实训中心的建设,按照实际工作流程进行模拟训练,实现从校内模拟训练到校 外顶岗实习的有机结合。 通过规范化的校内模拟训练和组织学生到企业定点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熟练掌握运输、仓储、配送、包装等物流各个环节的工作,毕业后直接上岗就业, 完善 “ 岗位导向、学训交替 ” 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 “ 零距离 ” 培养与 “ 零距离 ” 就业。 2.建设内容 ( 1)充实专业建设委员会力量,完善相关运行机制 以 西安宅急送快运有限公司、天地华宇物流集团、陕西宇鑫物流有限公司 16 和陕西苏宁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等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为主,扩大专业建设委员会人员的数量,研讨并制定专业建设委员会运行机制。 充 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案制定方面的咨询和指导作用。 定期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监控人才培养过程实施,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建设内容与进度见表 5。 表 5专业建设委员会建设内容 序号 工作内容 进度 预期成果 1 充实专业建设委员会企业高技术人员力量,制定专业建设委员会运行机制。 2020 年 形成 10 人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会人员结构合理,团队成员能力和影响力得到学院和企业认可,能对专业建设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2 调研分析专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讨论和提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课程体系等 意见。 2020 年 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和体系,指导规范专业建设的相关工作。 3 完善专业建设委员会运行机制 2020 年 总结机制运行情况,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并形成研究报告。 ( 2)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实施第三方评价建立就业 ( 用人 ) 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 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深入行业和企业调查研究,分析行业 发展动态和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及时调整专业定位,进一步明确本专业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优化建设内容与进度见表 6。 表 6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内容 序号 工作内容 进度 预期成果 1 完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2020 年 形成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分析报告。 2 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优化 2020 年 开展专业行业分析研究,根据研究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分析。 完善专业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框架。 3 积极实践人才培养方案总结建设成果 2020 年 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具有指导性、科学性、职业性、实用性和示范性。 17 1 认知能力 明确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完成任务的过程,与其他职业的关系 第 1 学期 学: 物流基础 训 : 物流岗位、任务及流程实训 3 操作能力 完成仓储、配送、运输等一线操作任务;获取“物流员”职业资格证。 第 24 学期 学: 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国际物流等 训 :仓储运输、配送采购实训 1 管理能力 完成对作业 活动进行组织、成本控制、信息管理等 一线 管理 任务;获取“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证。 第 5 学期 学: 系统规划、信息管 理、服务营销 训: 物流信息管理模拟实训 1 综合能力 完成真实岗位任务,使学生具备操作与管理的综合能力;获取“物流师”职业资格证。 第 6 学期 顶岗实习: 第三方物流 零售物流、批发物流、制造商物流实训 ( 3) 实施“ 1311”的多学期、分段实施的教学组织模式 物流管理专业实行“ 1311”的多学期、分段实施的教学组织模式,遵循“能力本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的高职教育理念。 具体实施方法为:“ 1”是指第 1 学期,实行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物流工作岗位与工作流程的认知实训;“ 3”指第 4 学期进行仓储、配送、运输等项目模拟实训,强化学生操作能力;第二个“ 1”指第 5 学期进行物流成本控制、业务组织、信息管理 校内外实训教学,通过模拟完成职业岗位综合任务,强化学生管理能力;最后一个“ 1”是指第 6 学期以兼职教师为主的校外顶岗实习课程教学,通过完成真实岗位任务,使学生具备操作与管理的综合能力(如图 2)。 图 2 “ 1311”多学期、分段实施的教学组织模式 18 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 物流人才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后,原则上不得调整,但根据经济发展的形势,物流管理专业应敏锐把握当今社会需求、区域经济发展的变化,在认真考察必要性的基础上由专业教研室写出申请调整培养方案的报告,适时调整 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 建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 表 7 “岗位导向、学训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内容 序号 工作内容 进度 预期成果 1 开展行业和市场调研,进行行业分析、职业分析 2020 年 完成行业分析、行业职业分析研究报告,为进一步开展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前期的资料和支持。 2 深化 “岗位导向、学训交替” 人才培养方案并实践 2020 年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 2020 级进行实践,并收集实践情况,及时研究出现的问题并解决。 3 总结提炼人才培养方案经验 2020 年 根据实践情况,研讨并提炼人才 培养方案,形成总结报告。 ( 4)完善 “ 双证书 ” 制度 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在第五、六 学期 ,通过岗前培训和顶岗实习,使学生进入岗位工作角色,培养岗位工作能力,实现就业与上岗的有机衔接。 学生在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取职业岗位对应的“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 、 “ CPLM 中国 物流职业经理 资格 证书 ”、“ 国际货运代理从业 人员 资格证书 ”、“ 报关员资格证书 ” 等职业资格证书,实现毕业生 “ 双证书 ” 取证率达到 100%以上。 完善内容与计划见表 8。 表 8 “双证书”制度完善内容 序号 工作内容 进度 预期 成果 1 成立专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小组 2020 年 培训和鉴定教师队伍人员结构合理,经验丰富,培训和鉴定质量得到学院、企业和学生的认可,鉴定过关率高。 2 大力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工作 2020 年 对专业所有学生进行职业资格培训,并要求至少获得一项国家职业资格。 3 完善专业技能鉴定运行机制 2020 年 不断完善和总结双证书制度建设和运行情况,形成研究报告。 (三)完善课程体系与专业教学资源库 19 1.建设思路 在对陕西省内外大型物流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对我 国现代物流企业基层操作及基层管理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以物流管理作业流程为建设点,按实际工作过程开发设计学习情境,完善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行动体系,完成适应该学习领域的实施、管理、评价制度及相关标准,提供一个真实化、个性化的教学环境,竭力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 加强工学结合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开发校本特色教材,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 2.建设内容 ( 1)完善课程标准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校企共同深入研究,进一步明确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课程目标,遵循课程构建原则,职业 岗位素质、知识和技能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完善整个专业的课程标准。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完善内容参见表 9。 表 9 课程标准完善内容及进程 序号 工作内容 进度 预期成果 1 组建团队 2020年 组建团队并制定计划、落实任务、开展前期行业分析调查 2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和课程实施原则,完善课程标准 2020年 完善专业课程标准,包括确定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制定课程评价指标等内容,汇编成册。 仓储管理实务 课程标准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 课程标准 物流配送管理实务 课程标准 物流信息技 术 课程标准 物流服务营销 课程标准 现代物流概论 课程标准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 课程标准 3 根据教学试点情况修订课程标准,确定后推广 2020年 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总结课程和教材的教学试点情况,完善修 订课程标准。 ( 2)完善课程体系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通过与企业专家、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论证,参照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20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同时把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完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见图 3)。 ( 3)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针对企业物流管理工作岗位特性,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嵌入物流师职业 标准的课程体系;融入物流企业先进文化,与企业合作重点建设《现代物流概论》、《物流配送管理实务》、《物流运输管理实务》等 7 门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见表 10),运用于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企业员工的培训,达到校企共建共享。 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内容及进度见表 11。 行行 动动 领领 域域 物流基本理论 配送管理 运输管理 物流客户服务 物流信息技术 典典 型型 工工 作作 任任 务务。物流建设方案(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滚涂一次 设备进厂前,在地坪上铺上硬纸箱垫底,以免在运输设备过程中刮伤地面 推车,板车之车轮请用硬质或弹性胶轮,并厂房内外分开使用 可根据地面要求做打蜡处理(其效果可防止地面刮伤) 参考建议二 ,施工环境要有足够隔离区,以免灰、砂粒等渗入未干透的漆膜环氧地坪。 ,比较显眼的门面部位,走郎应每天用宽布拖把清洁 12 次。 、泥浆应及时扫除干净,以免砂粒碾磨地面,减少地面磨损。 ;在容易带进砂粒
可以分为通用干货集装箱、保温集装箱、冷藏集装箱、隔热集装箱、通风集装箱、台架式集装箱、 平台集装箱、 敞顶集装箱、汽车集装箱、罐式集装箱、 动物集装箱、服装集装箱 ( 2)按主体材料可以分为钢质集装箱、铝质集装箱、 不锈钢制集装箱和 玻璃钢质集装箱 仓库分类 ( 1)按保管目的划分:配送中心型仓库、存储中心型仓库、物流中心型仓库; ( 2)按建筑形态分:平房型仓库、二层楼房型仓库、多层楼房型仓库
在施工现场的 西南 面 空地设置生活区和办公区,办公区与生活区围墙隔开,办公区、生活区与施工区采用围墙隔开。 办公区独立设置一个出入大门供人员疏散、消防车通行,办公区通向施工区设置 ,生活区设置通向施工区道路的 4m宽大门供人员疏散、消防通告。 危险品仓库设置在 现场 的西南角,共设置三间 ,分别存放氧气、油漆、乙炔。 库房远离钢筋棚、机修间等固定动火作业场所。 配电室分别设置于场 地 东南
个轮子,实现三角轮系的滚动运动。 另外新增电机实现轮系的旋转。 图 .5 优点 :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所要求的爬楼功能。 轮系的驱动和翻转是由各自独立的电机所控制,这样的设计使爬楼的效果稳定。 缺点:电机数量增多,使爬楼车重量增大,成本增高。 总体方案确定 本课题拟开发一种采用三组轮系做为行驶系统的爬楼爬楼车。 该爬楼车在行驶过程中,在遇到台阶和斜坡等特殊路面时
业健康体检投入 (万元) 职业健康体检投入占销售额比(%) 地区 1 地区 2 …… 合计 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联系电话: 报出日期: 年 月 日 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煤矿。 :本表 由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逐级统计上报。 :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2020 年 11 月 20 日前报送本年度的 MKZWB1表。 煤矿安全监察分局 MKZWB1 表的报送时间由省级机构规定。 14 表
可经灼伤的皮肤吸收 ,经一定潜伏期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急性中毒表现。 眼接触 :可致灼伤。 急性中毒处理 :立即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 皮肤污染后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 ,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20 分钟。 面积小也可先用 50%酒精擦试创面或用甘油、聚乙二醇或聚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 (7:3) 抹皮肤后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再用饱和 硫酸钠 溶液湿敷。 口服者给服植物油 15~ 3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