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办法报批稿(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确定助航标志的类型、数量、工艺要求和布置等, 必要时对助航标 志的配布进行方案比选。 锚地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 1)说明港口现有锚地状况和使用情况; ( 2)确定锚位数、系泊方式、锚地规模和面积; ( 3)确定锚地水深、位置及控制点坐标,必要时对锚地水域设置界标; ( 4)对选划锚地水域底质、水流、地质等条件进行评价。 第 6 章 装卸工艺 装卸工艺应包括“主要设计参数”、“工艺方案及工艺流程”、“装卸机械设备的选型”、“泊位通过能力”、“仓库、堆场面积及储罐容量”、“装卸车能力”、“装卸作业人员”、“装卸工艺方案比选”、“设备配置 表”等 9 节。 主要设计参数应包括下列内容: 18 ( 1)货种和特性,说明货物种类及影响装卸系统设置和设备选型的物理性质。 对于装卸油品和液体化工泊位,说明货物种类、比重、粘度、闪点、凝点、挥发性、危险等级和毒性等; ( 2)年运量,按货种列出年装船量、卸船量和总运量; ( 3)设计船型,按货种列出靠泊作业船型和计算采用的载货量; ( 4)码头和堆场年营运天数、工作班制、日工作小时数; ( 5)船舶和车辆到港不平衡系数; ( 6)货物平均堆存天数、港口生产不平衡系数、直取比例; ( 7)对于对外采用管道运输的液体散 货泊位,说明管道接管点位置、规格、工作压力、工作温度及其它技术条件; ( 8)集疏运方式和集疏运量。 工艺方案及工艺流程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装卸工艺应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分别论述。 方案论述应包括下列内容: ( 1)泊位性质、规模和数量; ( 2)装卸工艺流程; ( 3)装卸船、堆场 (仓库、罐区 )作业、装卸车等装卸工艺方案; ( 4)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的名称、性能和数量; ( 5)液体散货泊位配管,各货种管道等级、数量、规格、材质、流量、流速、工作压力、工作温度 、保温、伴热、补偿、管线带布置和管道敷设方式等。 装卸机械设备的选型应从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节能环保、技术 19 先进等方面论述确定。 泊位通过能力应通过计算确定,并应说明采用的计算公式、选取的参数和计算结果。 仓库、堆场面积及储罐容量应通过计算确定,并应说明采用的计算公式、选取的参数和计算结果。 装卸车能力应包括下列内容: ( 1)计算确定铁路装卸线能力; ( 2)计算确定装卸车机械设备能力; ( 3)计算确定装卸汽车的车位和通过能力。 装卸作业人 员应列出装卸工、司机、一线业务管理人员的配备。 装卸工艺方案比选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对装卸工艺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并说明理由; ( 2)列表说明装卸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并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设备配置表应列出主要设备名称、规格和数量。 第 7 章 水工建筑物 水工建筑物应包括 “ 水工建筑物的种类和安全等级”、“设计条件”、“结构方案”、“主要外力计算”、 “作用与作用效应组合”、“结构计算”、“ 地基处理”、“结构方案比选”、“耐久 性设计”、“试验结论”、“主要工程量”等 11 节。 20 水工建筑物的种类和安全等级应说明本工程水工建筑物的种类,并分别确定它们的安全等级。 设计条件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工建筑物应说明主要尺度,包括设计顶高程、底高程、长度和宽度等。 工艺荷载应包括下列内容: ( 1)堆货荷载范围、堆货荷载标准值; ( 2)人群荷载标准值; ( 3)起重运输机械荷载标准值; ( 4)其他荷载。 水文、气象条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 1)气象,列出水工建筑物计算采 用的风、气温等气象条件及其设计参数; ( 2)设计水位,列出设计高水位、设计低水位、极端高水位、极端低水位; ( 3)波浪要素,列出水工建筑物结构计算所采用的波浪重现期、波向、各累积频率的波高和周期; ( 4)水流,列出水工建筑物附近水流类型、流速及其特性; ( 5)冰,列出冰的冰型、固定冰的宽度和厚度、流冰的速度和堆积高度等。 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 1)简述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评价; 21 ( 2)确定水工建筑物基础的持力层。 抗震设防标准应确定水工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结构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 1)论述 水工建筑物结构型式的选择,对主要水工建筑物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型式方案; ( 2)说明水工建筑物附属设施的选取,对主要附属设施说明选取理由,并列出其主要参数。 主要外力计算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要外力计算应列出计算公式、 注明公式的引用处、参数取值、计算结果。 主要外力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 1)自重力; ( 2)土压力; ( 3)波浪力; ( 4)船舶荷载:系缆力、挤靠力、撞击力; ( 5)风压 力; ( 6)冰压力; ( 7)水流力; ( 8)其他外力。 作用与作用效应组合应包括下列内容: ( 1)作用的种类和取值,确定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偶然作用分类,并列出其代表值; ( 2)作用效应组合,确定持久作用效应组合、短暂作用效应组合、偶然作用效应组合状况。 22 结构计算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结构计算包括 持久组合、短暂组合和偶然组合下的主要计算内容; ( 2) 结构 计算内容包括整体稳定、抗滑、抗倾、基床应力、地基承载力、桩基承载力和地基沉降以及主要构件的强度和变形计算等; ( 3) 说明结 构计算采用的主要方法及计算程序; ( 4)列出最不利作用效应组合下的计算结果和结论。 地基处理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对需要进行地基加固处理的水工建筑物,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基加固处理方案,并进行方案比选,提出推荐方案; ( 2)说明推荐方案设计参数的选取、技术要求和处理效果等。 结构方案比选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 1)说明水工结构各方案,并对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 2)提出推荐方案并说明理由。 耐久性设计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 1)说明主要水工建筑物设 计使用年限; ( 2)说明水工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防腐蚀措施及有关技术指标。 试验结论应说明模型试验的主要结论和设计采用情况,必要时试验报告可作为初步设计文件的附件。 各方案的主要工程量应列表说明。 第 8 章 陆域形成和道路、堆场 陆域形成和道路、堆场应包括“陆域形成及地基处理”、“道路”、“堆场”、“综合方案”等 4 节。 23 陆域形成及地基处理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场地条件应说明原场地地形、工程地质条件、地面高程及地面设计高程。 陆域形成 应包括下列内容 : ( 1)论述陆域形成方式、填料来源、填筑方法和开挖方法,必要时进行方案比选,提出推荐方案; ( 2)确定陆域形成推荐方案的挖、填土方量,设有挡土墙时,应说明挡土墙位置、结构型式、主要尺度及工程量。 场地地基处理 应包括下列内容 : ( 1)说明工程对场地地基承载力、密实度等技术要求; ( 2)论述工程场地是否需进行整体地基处理。 对于需要整体地基处理的场地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比选,提出推荐方案; ( 3)说明工程场地的地基处理推荐方案的地基承载力、沉降量和 工程量。 道路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设计条件 应包括下列内容 : ( 1)说明港口道路设计取用的地层岩土物理力学指标; ( 2)说明港口道路性质、使用要求、交通量、分类和等级。 道路应论述道路面层类型、路面结构和工程量。 路面结构应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比选,提出推荐方案。 道路应论述并确定路基结构。 对于软弱地基土的路基应提出加固处理方法,并说明道路残留沉降量。 24 堆场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设计条件 应包括下列内容 : ( 1)简述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岩土物理力学指标; ( 2)列出堆场堆货荷载、流动机械荷载、装卸设备轨道基础荷载和其他荷载; 堆场应论述面层类型、铺面结构和工程量。 铺面结构应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比选,提出推荐方案。 堆场应论述地基处理方案。 地基处理应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比选,提出推荐方案。 装卸设备轨道基础 应包括下列内容 : ( 1)论述并确定装卸设备轨 道 基础结构形式、主尺度和工程量; ( 2)论 述 并确定装卸设备轨道基础地基处理方案。 综合方案应论 述堆场和道路的铺面结构、装卸设备轨道基础、地基处理组合推荐方案。 第 9 章 港区铁路 港区铁路应包括“概述”、“设计运量与行车组织”、“线路与站场”、“铁路信号”、“铁路通信”、“铁路供电”、“站场其它设施”、“铁路生产、辅助生产建筑”等 8 节。 概述应说明港区铁路现状。 既有港区铁路应说明与相邻干线铁路的关系,港区铁路的组成、规模、能力、管理方式及存在问题等。 25 新建港口应说明港口在国家铁路网的位置、相邻干线铁路的技术标准、接轨站的技术条件等。 设计运量与行车 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 设计运量应根据码头吞吐量、货种、流向和集疏运方式确定。 行车组织应包括下列内容: ( 1)论述车型或代表车型, 确定车辆自重、净载重、总重,计算日到、发车流; ( 2) 论述行车组织原则,确定 接、发列车的编组标准,计算日到、发列流; ( 3)根据装卸车作业的要求,确定调车、取送车作业 方式。 港区铁路应说明管理方式。 线路与站场应包括下列内容: ( 1)论述 港区铁路设计的主要技术标准; ( 2) 论述 港区铁路总体布置与港区铁路的平面、纵断 面和路基型式; ( 3)确定轨道建筑标准、配件型式、轨道加强设备及线路标志等; ( 4)验算港区铁路通过能力。 铁路信号应说明设计原则和信号、联锁、闭塞等设备的选型及布置。 铁路通信应论述通信网络的构成、通信设备类型和容量的选定、通信线路配备原则及配接线方式等。 铁路供电应论述供电负荷的分布、负荷等级、电源情况,确定供电系统、照明方式、设备选型、供电线路布置等。 站场其它设施应说明围墙、道路、排水沟、绿化、轨道衡、机务检查坑等的布置。 当港口有自备机车,需设 置机务检修或大型机务整备 26 设施时,可将机务独立成一节,论述其组成、规模、设备、布置等。 铁路生产、辅助生产建筑应包括下列内容: ( 1)列出生产、运输、管理机构及按车务、机务、工务、电务等专业分类的生产定员及非生产定员; ( 2)说明港区铁路生产及辅助生产建筑的布置与各单体建筑物的名称、建筑面积。 第 10 章 生产及辅助建筑物 生产及辅助建筑物应包括“建、构筑物”、“重要建筑物的设计方案”、“主要建、构筑物结构”等 3 节。 建、构筑物应包括下列内容: ( 1)确定生产及辅助生产建、构筑物的项目、面积、规模; ( 2)确定辅助生活建筑物的项目、建筑面积; ( 3)列出建、构筑物一览表,包括名称、面积、规模、主要几何尺寸、层数、结构型式、基础型式及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重要建筑物的设计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 1)简述建筑的功能分区、建筑平面布局和建筑组成,以及建筑立面造型、建筑群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 2)说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工艺要求,建筑层数、层高和总高度; ( 3)论述建筑物结构选型; ( 4)说明建筑物消防设计的建筑分类、耐火等级、防火防烟分区的划 分、安全疏散及人防等设计情况和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27 ( 5)必要时进行方案比选,提出推荐方案并说明理由。 主要建、构筑物结构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工程地质条件资料和指标取值应包括下列内容: ( 1)简述场地地质勘察报告的主要结论; ( 2)列出场地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取值;确定建筑场地类别; ( 3)列出建筑抗震设防烈度。 荷载应确定工艺荷载、风荷载、雪荷载、楼面荷载等结构荷载。 结构及地基基础应包括下列内容: ( 1)确定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 2)论述上部结构类型、选用的主要建筑材料; ( 3)说明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设置情况; ( 4)说明结构布置,进行结构计算。 必要时,列出结构分析所采用的计算程序名称、计算模型及主要结构特征参数; ( 5)说明地下建构筑物的结构型式和防水等级; ( 6)说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基础结构型式、基础埋置深度及持力层。 采用桩基础时说明桩的类型、桩端持力层及进入持力层深度; ( 7)论述地基处理方案。 对软弱地基和不良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比选,提出推荐方案。 建、构筑物应列出主要工程量。 28 第 11 章 供电、照明 供电、照明应包括“供电电源”、“总降压站、变 (配 )电所的布置”、“负荷与电气设备选择”、“港口照度与室外照明”、“防雷及接地”、“维修设施”等 6 节。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办法报批稿(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室内温度 相对湿度 (176。 C) 类别 ≤ 12 13~24 24 干燥 ≤ 60 ≤ 50 ≤ 40 正常 61~75 51~60 41~50 较湿 75 61~75 51~60 潮湿 — 75 60 16 1 居住建筑部分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采暖、空调设计 序号 审查内容 规范条文号 规范条款内容 暖 A10202 分户热计量和 室温控制 新建住宅热水集中采暖系统
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 √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 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 √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运用 √ √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 √ √ 正多边形的概念 √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 √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 √ √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 √ √ 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定 √ √ 线段、矩形
f 式中: n— 主轴转速( r/ min) f— 主轴进给量( mm/ r) fv — 滑台每分钟进给量( mm/ min) 钻孔组合机床总设计 三图 一卡 所谓三图一卡是指被加工零件工序图、加工示意图、机床总联系尺寸图和生产率计算卡片而言。 三图一卡是机床设计的依据,也是验收机床的依据。 被加工零件工序图 被加工零件工序图的作用及内容 被加工零件工序图是根据选定的工艺方案
多样化。 同时 与 水山结合, 充分体现了 中国 古典园林的 风格 : 园林建筑: 建筑 形式 品种齐全 ,例如 : 亭、榭、厅、堂、轩、馆、楼、阁、廊、舫等。 独特的建筑外观 , 运用 岭南水乡特色 的 建筑 , 结合 了 多姿多彩的窗 ,为本来单调的墙体增添了装饰性趣味的窗。 建筑多处 结合 门、窗 等 运用了框景,形成了景外有景, 使 各处 的 建筑物 形成了一个一个 相对独立的景 点,
第十三条 的 规定。 房建、市政基础设施 “建筑工程”以外的公路、港口等工程,有相应的行15 业行政规定时,可从其规定。 项目安全策划(书)应包含工程概况,编制依据适用范围,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安全管理制度,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安全管理技术措施,应急预案,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费用投入计划等内容。 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 编制和批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力争达 100%,各单位要深入开展建筑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特、一级施工企业达标率 80%;二级施工企业达标率 60%;三级施工企业达标率 50%,提高建筑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夯实安全生产基础,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促进全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下半年进一步稳定好转。 三、治理范围和内容 (一)范围: 市及各辖区、各建筑施工企业、各监理单位,重点是各类开发园区的招商引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