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高架二期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网络图表示,并把施工全过程用“粗线条”表示,称为一级网络。 各分部的施工网络称为二级网络,关键部位的网络称为三级网络。 一级网络计划见图 578,二级网络和三级网络 受一级网络控制,并根据现场施工进度及时调整。 图 578 一级网络计划图 第六章 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主要施工方法 钻孔灌注桩施工 1.测量放线 现场派专职测量人员负责测量放线及桩孔定位。 开工前按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网和水准点做好坐标控制点和水准控制点做好记录,并签具建筑测量复核单。 2.埋设护筒 采用十字吊锤法将钢制护筒(φ 1000mm 桩,护筒直径φ 1100mm;φ 1200mm 桩,护筒直径φ 1300mm)垂直、稳固地在桩位处用粘土埋实,确保护筒在施工中不漏失泥浆,不发生位移。 3.钻机安装就 位 钻机水平、稳固地安装,天车前缘、转盘中心与护筒中心做到“三点一线”,钻盘中心与护筒中心偏差不大于 20mm。 4.进钻成孔 ( 1)选用导向性能好、强度高、排渣导流性能好、切削量大的双腰笼钻头。 采用分层钻进技术,确保成孔质量,针对不同的土层特点,适时调整钻进技术参数,按先期进行试成孔的钻压、转速、泵量和泥浆选择等各项参数,作为钻进中的各项控制参数。 ( 2)钻进中用钢卷尺丈量钻杆长度,准确丈量机上余尺,做好记录,确保终孔对孔深误差小于 100mm。 终孔后用重锤法测量钻孔深度,做好记录。 ( 3)钻进成孔中做好泥浆 的合理配制和管理。 注入孔口泥浆指标,相对密度≤ ,粘度 18~ 22s;排出孔口泥浆指标,相对密度≤ ,粘度 20~ 26s;施工中定期检查和调整泥浆性能。 ( 4)钻进至设计标高后,低速扫孔,并进行第一次清孔,时间不少于。 5.桩身施工 ( 1)钢筋笼制作和安装中应严格按设计图及技术交底要求进行,置放时,轻提缓放,采用加焊保护块和焊接吊筋确保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置。 ( 2)选用φ 250mm 的灌浆导管,导管须内平、笔直,下管时清点连接根数,检查连接处的密封情况,严防泥浆渗入管内。 导管就位后开始第二次清孔 ,至孔内返出泥浆相对密度≤ ,且沉渣厚度≤ 100mm 时视清孔合格。 ( 3)现场设立混凝土拌台,按符合设计强度的水下混凝土配比进行配制混凝土。 ( 4)在做好准备工作后,开始灌注水下混凝土,要求连续灌注,首次灌注量必须确保导管底面埋入混凝土面 以上,灌注时勤提勤拔导管,使导管埋深控制在 2~ 6m 之内,灌注混凝土面必须高于桩顶标高 2m 以上。 ( 5)钻孔灌注桩桩身内留设 3 根均布的声测管,该声测管随钢筋笼下放时同时安装。 声测管采用丝牙束接连接,沿桩长通长布置。 在桩身混凝土灌注 14d 后由专业单位对灌注桩桩身混凝 土进行超声波检测,以检查桩身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承台施工 ( 1)本工程承台底标高 ~ 左右,基本上顺着马路路面标高的变化而变化。 最大挖土深度 左右,最小挖深也达 ,因施工现场是沿环城西路中心两则各 6m 范围之内,所以决定沿顺桥向每个承台两侧各布置 32号槽钢板桩围护,另两侧采用 1∶ 放坡,以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 ( 2)钢板桩打设在承台边缘外侧 80cm 处,插桩时要求锁口对准,钢板桩在自然土面以下 处设一道支撑。 ( 3)基坑开挖后即可进行承台的垫层钢筋、模板和混凝土施工,要求承台 的几何尺寸、标高、轴线的位置准确。 采用型钢支架搁置钢筋并固定墩身插筋的方法,严格控制墩身插筋位置的正确性。 墩身施工 ( 1)墩身模板采用钢大模板,分 4块组装,一套到顶。 其中 4m宽的大模板采用桥架式钢框钢板面大模板, 、 、 宽的大模板采用槽钢檩钢板面大模板。 ( 2)由于模板高度是定数,而墩身高度随着 桥面坡度变化是个变数,因此在墩身底部采用调节模板, 来调整模板高度。 ( 3)墩身主筋采用搭接焊,考虑保护层厚度, 主筋搭接方向与混凝土面平行,见图 579所示。 盖梁施工 ( 1)适用于施工围场范围 内的盖梁支撑采用φ 48钢管搭设成排架形式,对于需留设车道部分的盖梁,采用密排钢管立杆,槽钢门架式支撑形式留设 7m 宽车行道。 图 579 墩身主筋焊接平面图 ( 2)盖梁采用七夹板木底模,侧模采用钢骨架铺七夹板面板,对拉螺栓固定。 侧模拆除须等到混凝土强度达 ,底模及梁底支撑须在第一批预应力束张拉及灌浆完成后拆除。 ( 3)盖梁混凝土采用一次浇筑,不设施工缝。 混凝土浇捣前,对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和验收,清除模板内杂物,适当浇水湿润。 上盖梁混凝土分层浇捣,每层厚度 30cm,采用φ 50 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时要求做到快插慢拔,振动棒与模板应保护 5~ 10cm 的距离,振动上层混凝土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 5~ 10cm,以利于两层混凝土的结合,混凝土应振动到密实,达到混凝土停止下沉,无显著气泡上升,表面平坦,呈现为薄水泥浆为止。 ( 4)混凝土浇筑完毕待其表面收水后,就应进行养护,上表面采用草袋覆盖,浇水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 7d。 侧模拆除后立即喷涂养护剂进行养护。 脊骨箱梁支撑系统施工 ( 1)在脊骨箱梁施工中,支撑系统的形式根据不同结构、不同现场条件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满堂钢管排架支 撑形式。 主要用于标准段脊骨箱梁和部分变宽段脊骨箱梁的支撑。 2)劲性柱门架式支撑形式。 主要用于马路路口的脊骨梁和悬臂板支撑。 3)排架基础式钢梁支撑形式。 主要用于变宽段脊骨箱梁留设机动车道处的支撑。 4)带通道的钢管排架支撑形式。 主要用于围场范围内的悬臂板支撑。 5)钢管桁架式支撑形式。 主要用于有匝道范围的高架桥悬臂板支撑。 ( 2)满堂排架支撑中,根据脊骨箱梁的受力特性,在支撑搭设中每隔 6m设排架临时支点支撑,该临时支点应成为独立系统,即非临时支点拆除时不影响临时支点的支撑,在一跨脊骨箱梁成形后混凝土强度达 60%时拆除非临时支点支撑,所以在临时支点处的支撑系统下设路基箱均衡传力给地基。 对排架支撑的地基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处理:原承台和泥浆池开挖范围的填土用压路机压实,再浇 100mm 厚 C20 混凝土,上部铺 30mm 厚砂垫层,再放置统长[ 14槽钢。 满堂排架的施工流程如下: 地基压实→浇混凝土垫层或铺设路基箱→钢管排架搭设→脊骨箱梁底模板铺设→脊骨箱梁钢筋、侧模,混凝土成型→脊骨箱梁顶板混凝土成型→混凝土强度达 60%拆除非临时支点处支撑→预应力张拉→拆临时支点处底模及支撑。 ( 3)由于本工程处于交通要道,无法封闭施工; 又因是连续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无法分段施工;所以采用焊接角铁劲性柱作立柱与高度为 50cm 的焊接角铁钢横梁组成门架式结构,留设了双向宽 5m、高 的两车道,保证了交通要求,如图 580所示。 图 580 路口门架式支撑示意图 图 581 匝道段主体高架悬臂板支架示意图 ( 4)在两马路之间的路段,由于加减速变宽段脊骨箱梁宽度从 变化到 22m,几乎占据了路中间的大部分地区,为了保证车辆通行,采用了跨度为 6m,间距为 至 3m 不等的钢梁支撑形式,钢梁采用 2[ 28 槽钢组成,支点是 由φ 48 脚手钢管组成的立柱,形成了车道。 ( 5)在上下行匝道的施工区域,由于工期等因素影响,上下行匝道和主体高架同时施工,采用了一套利用φ 48 钢管和扣件搭设成的桁架门架支撑,以满足主体高架悬臂板施工 支撑和车行通道的留设,如图 581所示。 桁架式门架支撑的施工流程如下: 地基处理→浇混凝土垫层→铺设槽钢→排架立杆搭设(控制垂直度)→桁架下弦搭设(统长杆件)→桁架上弦搭设(控制标高)→桁架的腹杆搭设→横向连系杆搭设→铺设底板槽钢和底板。 ( 6)排架搭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