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项目(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將不予開設 ; 研究所課程研究生修習人數如仍未達二人者 , 該科目將不予開設。 ( 4) 各必修課程均依各系專業考量訂有人數上限最高限額 , 以管制教學品質。 ( 詳本校各學期開課資料表,因 附件 資料龐大將留置學校供訪評查閱 )。 ( 5) 網路教學 : 訂 有 「 辦理 遠距教學試行要點」 , 並與政大、陽明 校際學術 合作學校以網路教學方式進行非同步遠距教學。 教學及 教具數位化資料均 由 專人負責 建置,並置於網 頁 上供下載,本校 ecollege(網路 e 學院)即為一例 , 將老師上課實況錄影、課程大綱上網 , 學生可於網路上 進行 教學互動及繳交作業 等活動。 18 二、教學 指標項目 指標內容及學校說明 本校 為鼓勵教師發揮教育專業精神 , 致力教學與研究 , 提昇教學品質 , 於九十三年九月 起 訂有「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教學優良教師遴選與獎勵辦法」 , 凡在本校任教滿三年以上之專任教師 , 教學成效卓著 ,並有具體事蹟者 , 均得為候選人。 教學優良教師遴選與獎勵 每學年辦理乙次 , 原則上以二名為限 , 每位獲獎教師由校長於本校重要會議或慶典中公開表揚 , 並頒發獎狀及獎金伍萬元 , 以資鼓勵。 即 將於九十四學年度選出第一屆 教學 優良教師。 另外 ,本 校訂有「 績優職員、助教、研究人員獎勵辦法 」;「 教師研究 進修或講學辦法 」 、 「 教授休假研究辦法 」 , 老師 依據實際研究情形得申請留職停薪或帶職帶薪 從事研究進修或校外講學活動 , 以茲 激勵。 、研究及輔導學生工作之具體作法 ( 1) 本校實施小班制及主修分組教學: 各系學生從三年級開始都必須選定主修 ( 音樂系入學考試即選定主修 )。 擔任主修課之老師透過教學、排練、實作、實習與展演 、 製作、畢業製作, 並 輔導學生 課程、作品創作及生活上的問題。 ( 2) 適時給予學生成績評量之「預警」與輔導 : 各系 、 所 、 科由 各授課 教師進行學生成績評估,對表現不佳 ,成績有可能不 及格學生,由教務處提供學期成績透過該生導師、系 所 主 任適時給予「預警」與輔導。 ( 3) 導師制度: 各年級均 設 有導師,指導學 生 團體或個別之輔導。 導師 除定期 參與 導師班會、導師洽談,平日課堂亦與學生溝通交流,不論專業 19 二、教學 指標項目 指標內容及學校說明 領域、課程疑問、日常狀況皆能適時關切,並視學生學業及生活需求輔導,就個別案例幫助申請清寒補助及助學金, 讓 學生盡量不受生活問題困擾 , 專心 就 學。 配合主修老師的輔導機制, 形成綿密輔導網。 ( 4) 專業的心理諮商 、 生理諮商 : 本校學輔中心的諮詢師皆為外聘的專業 輔導 人員,只要學生 個人有需 求 ,或者各班導師認為學生需接受專業輔導時,皆可 轉介 學輔中心聯繫以獲得幫助。 ( 5) 畢業生之升學或就業諮詢輔導: 加強對應屆畢業生之升學或就業諮詢,針對學生興趣提供深造經驗及建議。 並且為校友資料建檔,成立資訊網,使校友和在 校生之連繋與互動更為密切。 (大學部學生參與研究專題參加全國或國際競賽表現等 )。 本校藝術創作及研究教學成果, 歷年備受 國內外 人士 肯定。 在 藝 術 創作上,師生獲得無數國內外大獎 ;在 研究計畫上本校承接許多重要國家型發展計畫。 學生 亦 積極參與相關研究,成果頗受矚目。 本校學生參與研究 專題或參加國內外競賽表現情形 , 請 詳參 附表 三: 「教學成果 — 學生參 與計畫、 展 演 及獲獎情形表」。 本校因 含括 各類藝術 專業 , 因此 通識 課程旨在 加強基礎性之教學, 以 充實學生之基本學養,豐富 其 發展潛 力 , 避 免過度專業導向 而忽略全人發展。 以下列舉各學門支援 共同與通識教育 或他系 之概況: 20 二、教學 指標項目 指標內容及學校說明 ( 1) 戲劇學 系 : 該 系課程因與劇場設計學系較多共通性,故教師多支援劇場設計學系課程,或採兩系合開的方式。 每學期並固定開設二到三門教育學程課程 , 供外系教育學程學生選修。 ( 2) 藝 術行政與 管 研究 所 : 基於全校師資資源共享及整合的原則,該 所專任教師於九十三學年度第一學期支援本校其他教學單位課程共 24 學分,包括美術學院 6 學 分 、音樂學院 16 學分、推廣教育中心學分班 2 學分。 ( 3) 音樂系 : 支援本校「通 識 課程」規劃之課程,如:「鋼鼓音樂」、「爵士音樂」、「中國音樂史」、「西洋音樂史」 … 等課程。 ( 4) 傳統音樂系 : 目前支援通識課程計有「藝術鑑賞」(傳統音樂)、「臺灣音樂史」、「中國音樂史」、「傳統器樂」、「臺灣民歌」、「音樂與書畫」、「亞洲音樂」、「中國音樂美學」,支援教育 學程中心有「藝術與人文」。 本 校各系 、 所 、科課程 均有明確的教學大綱,內容涵蓋課程目標、教學進度、授課方式及採用之教科書及參考用書,編輯印製成冊並上網公告供各系所師生參考。 ( 因 附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