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数字化城管建设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管理问题的收集、指挥、派遣、考核。 两级平台: 建立市、区两级平台,在市一级成立市监督指挥中心,在区一级成立区监督指挥分中心。 三种职能: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下设信息受理处、指挥协调处、监督考核处三个部门,分别行使受理、指挥、考核三大职能,实现监管分离。 四级网络: 在市、区两级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并建立城管信息传输网络,在街道办(镇 )设立数字化城管办公室、社区建立城管信息工作点,形成市、区、街办(镇)、社区四级网络,对城市管理进行全方位覆盖。 2. 总体业务流程主线 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七个阶段。 德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方案 第 7 页 ( 1) 信息收集阶段(受理)。 信息受理处 ( 12319 人工语音座席值班)集中受理社会公众举报, 信息受理处 登记举报信息, 通知 城管监督员 现场核实, 城管监督员 通过 城管通核查后 上报 信息受理处 ;或 城管监督员 在所负责的单元网 格 内发现问题后,通过 城管通 上报 信息受理处。 上报内容包括发生问题的位置、图像、表单、音 频等信息。 同时 ,根据运行情况, 呼叫中心 ,受理市长 热线 和 110 等 转接的涉及城管 部( 事 ) 件投诉。 ( 2) 案卷建立阶段(立案)。 信息受理处 接收 城管监督员 上报问题,审核立案后,批转到 市 指挥 协调处。 ( 3) 任务派遣(指挥)。 市指挥 协调处将信息受理处 批转的案卷派遣至 区监督指挥分中心或各城管 相关联动部门处理,按照城市 事、 部件的管理权属进行任务派遣。 ( 4) 任务处理阶段(处置)。 各联动部门根据 监督 指挥中心 派遣 的任务,按照城市管理有关规定和处置程序,负责组织并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及装备,在限期内对城市部 ( 事 ) 件进行维护处置。 ( 5) 处理反馈阶段(反馈)。 各区和联动部门 处理结果反馈 至信息受理处。 ( 6) 核查结案。 信息受理处 将问题的处理结果通过 城管通 通知 部(事)件所在单元网络区域的 城管监督员 进行核查, 城管监督员 现场核查 并 上报,核查信息与处理信息一致进行结案,否则重新处理。 ( 7) 综合评价。 监督考核处负责对城市问题处理全过程进行跟踪、评价及德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方案 第 8 页 考核。 3. 运行规则 依照职能划分责任,市监督指挥中心对部、事件处理任务进行收集并派遣,属于区管辖的问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派遣到区级监督指挥分中心,再由区监督指挥分中心派遣区级相关城管联动部门处置或 办事处处置;属于条线管辖的问题,市监督指挥中心派遣到市职能部门、责任单位;属于非市、区级联动职能部门管理权限范围内的事件,由市监督指挥中心负责转送(电话、传真、现场直接协调)。 监督考核处负责对数字化城市管理全过程的检查、监督和考核。 评价考核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来源: 系统评价模型记录的事部件处理数据和指标; 市民对于各项城市管理工作的评价和打分(电话、短信、传真、网站、媒体等来源);考核督查员现场考核打分。 其中考核督查员的评分采用二次评分法,在巡查中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后先进行责任认定、上报和第一次扣分 (巡查责任人和处置责任人),问题处理完成后,对现场进行核查并进行第二次打分(处置责任人)。 4. 处置力量 市、区职能部门均要建立和完善处置力量与服务应急队伍。 各街办(镇)除有一名领导分管外,建立健全城管科,配备专职人员,同时成立相应的处置队伍。 5. 联动机制 上下左右联动是数字化城管系统 的 重要特点,又是其快捷、高效运转的重要条件。 将涉及城管的信息服务、投诉热线、公开电话以及短信、电话、网站、彩信等整合到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平台上来,与 城管监督员 采集的信息一同管理、一同立案、一同处置、一同督查、一同考评。 既 可统一城市管理信息平台,避免资源重复浪费,又可增强市民对城市管理的参与度,促进系统发现与投诉问题的有效解决。 为加快问题的协调处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与综合考评制度,定期分别召开有关部门联席会议。 剖析典型案例,不断调整完善部门联动处置的职责和流程规范,使疑难问题得以快速有效解决;应用综合数据对事、部件发生变化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不同时段、不同区域规律性变化情况和共性问题,为政府决策、德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方案 第 9 页 实现精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6. 综合评价 整合现有考评内容,将城管创优考核、防违拆违考评、市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考核等纳入数字 化城管考评体系,形成统一、规范、综合的考核体系。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负责对各区、各相关职能部门城市管理工作进行现场考核,并结合社会评议结果进行综合考评。 (三) 平台软硬件建设 1. 基础地理 数据建设 根据数字城管建设的要求,在已有的 德阳市 城市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包括: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