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恩施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有利于推进初中化学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为高一级 学校培养合格新生。 二、命题的依据和范围 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及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020 年初审通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下两册为依据,其中①选学内容(拓展性课题和阅读材料如资料、化学 .技术 .社会等)不列入考试范围(但可以做背景材料考查学生某种能力);②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家庭小实验及讨论均属考试范围;③重点考查认识性目标和技能性目标中的知道、认识(了解)、理解和初步学会四个层次的知识。 三、考试形式和试题结构 考试方式、时长 与物理合卷,在同一时段内组织考试。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化学试卷满分为 50 分。 试卷结构 试题设有选择题(单选)、填空题、实验题和计算题四种题型。 四、赋分比例 题型比例: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和计算题四种题型约为 20:15: 8: 7 能力层次比例:知道、认识(了解)、理解和初步学会约为 10:15: 15: 10 知识比例: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网址: 13 基本计算约为 12: 22: 8: 8 试题难易比例:低、中、高难度约为 7: 2: 1 主题内容比例:根据课程 标准,试题中的主题内容比例分布如下 一级主题 比例 科学探究 约 25%左右 身边的化学 约 30%左右 物质构成的奥秘 约 20%左右 物质的化学变化 约 15%左右 化学与社会发展 约 10%左右 注:上表仅列出课程标准中的一级主题内容的大致比例,关于涉及教材的具体考点内容及能力层次的确定(即知道、认识、理解和初步学会)请老师们对照课程标准中的二级主题说明(化学课程标准 P8- P31)和教师教学用书自行理解掌握。 五、几点说明 试题将突出新的课程理念,在重点考查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 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适度体现试题的开放性。 注重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工农业生产问题以及与社会经济、人类文明发展等问题的考查。 注意计算题解答过程的规范性。 思想品德 一、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 ,做到四个“有利于”: 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推进。 有利于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利 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命题原则 网址: 14 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把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 坚持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注重试题形式的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统一。 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问题和学生自身实际问题的结合。 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行为能力水平。 使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试题要充分考虑城市、农村学生实际及教育资源、信息资源实际。 试题还 要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及必要的区分度。 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三、命题依据 考试命题主要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实验稿 )》和 2020 年毕业生使用的 79 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人民出版社 .出版)。 四、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结构为单项选择、简答、阅读感悟或问题解析、观点思辨、创新实践(探究活动)或小论文五个方面。 全卷难度按 7: 2: 1 的坡度安排。 五、考试的基本要求 基础知识 分为“识记”、“理解”、“活动”三个层次的要求。 各层次的具体含义是: 识记:能够描述、再认、再现所学概念、观点、事实或意义。 理解:对知识的转换、解释、判断推理。 活动:是评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有关的知识运用到新情景、新材料、新问题之中,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那些教师未曾讲过或未曾帮助解决过的简单问题,增强实践能力。 基本能力 1.识记能力:了解、认识、再现基本知识、及其有关概念、原理、观点。 网址: 15 2.理解能力:对概念、原理、知识能解释、概述、迁移。 3.比较能力:能对所学的相关基础知识、概念、原理进行比较。 4.判断能力:能分析、判断观点和行为 的正误,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地做出选择。 5.分析能力: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全面地、发展地、联系地看问题的观点,分析和解决社会现象;能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思考、质疑、反思。 6.社会实际活动能力: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帮助他人,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参与公共生活的能力,学会合作与交往。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情感方面具有积极的学习热情和 兴趣,形成一定的生活情趣;在态度方面树立认真的学习态度,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在价值观方面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六、考试范围 七年级上 培养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远大理想。 知道公民受教育的权利,维护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控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习惯。 认识生命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从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把握时间)。 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帮助,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 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正确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批评和表扬,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网址: 16 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 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觉保护自然界的生命。 1知道我国生态、人口、资源、环境的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七年级下 1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1学会拒绝,自觉抵制黄赌毒的不良诱惑。 1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了解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1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1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1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突。 1理 解竞争,学会竞争。 1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八年级上 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 2了解家庭传统,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2克服“逆反”心理 ,理智对待追逐“流行风”和“追星”现象。 2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2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 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了解公民的肖像权等人身权利,了解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2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网址: 17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犯,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2了解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积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八年级下 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客观分析挫折和 逆境,寻找有效的对应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优良品质。 善待自己的生命。 3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3观察社会生活中的合作现象,懂得合作的重要性,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学习合作的方法,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3了解人际关系中产生冲突的原因和处理好冲突的重要性,学会理解宽容、换位思考,关心和尊重他人,能够与人为善。 懂得防止校园暴力。 3懂得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社会发展的根基,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守信的基本 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守信的人。 3了解我国城镇与乡村的差异、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其影响,知道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 3了解我国西部的自然资源与文化,知道我国东西部的差距,懂得我国事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性和重大举措。 3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其自身的民族特点,懂得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自觉维护和发展我国宪法确定的新型民族关系。 九年级 3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全球问题, 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 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努网址: 18 力维护世界和平。 4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4感受社会生活中的关爱,知道关爱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关爱的艺术。 4知道负责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懂得为自己负责,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