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万吨连铸铜棒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约工程投资。 二、工程基础设施情况 交通运输条件 道路网结构延续总体规 划的路网结构,重点强化城市干道路网系统。 规划路网结构以方格网为主,局部结合现状用地和河流走向进行调整。 3 206 国道是工业区内的过境公路,规划在两条国道的交叉处设交互式立交桥一座。 同时为减少城市交通对其干扰,保证过境交通顺畅,国道在工业区内的平交路口只限于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 3 206 国道两侧设辅道,各城市支路只与辅道相接。 园区距梨温高速公路和景鹰高速公路连接口都仅有 公里,离鹰潭市铁路客站和货运南站的距离为 公里,高速公路和铁路将本项目建设地点与全国各地 24 相通,外部运输条件十分便捷。 供 电 本工业园区的电源由鹰潭市供电局用两条 110KV 的电压送电线路送到各地块的 1OKV/ 变压器,再由变压器变到 380V 后,用电缆埋地送到本项目用电点。 根据发展规划,规划至 2020 年在园区内新建 220kv 变电站一座,该站规划位于园区的东面( 206 国道以东、 320 国道以南),主变容量150MVA;新建 110kv 变电站 2 座, 一 座位于园区的西面( 206国道以西、 320 国道以南), 一 座位于园区的北面( 206 国道以东、 320 国道以北),主变容量为 2。 上述电源点距本项目的直线距离均不超过 1000 米。 给排水 根据鹰潭市工业园区的特点、功能和规划用地安排,规划工业园区设计最高日供水量为 万 m3/d。 根据《鹰潭城市总体规划》 (2020—202O),通过扩建江南水厂二期及新建腰沙埠水厂来满足工业园近期用水需要。 江南水厂与新建腰沙埠水厂联网供水,净水厂二级泵房地面标高(黄海 )、二级泵扬程。 工业园区用地竖向高差较大,最低处地面标高 m(黄海 ),最高处地面标高 m(黄海 ),工业区距腰沙埠水厂近8km。 为保证园区供水压力不低于 MPa,在工业园区 设供水加压泵站一座,加压泵站尽可能设在地势较高处。 25 本项目用水主要为循环冷却用水,用水量约为 万吨。 为保证供水可靠性,工业区供水管网沿主要道路按环状系统配置,并直接接入本项目建设场址。 配水干管布置时,应尽可能避开污水干管,减少管网综合时的难度。 2020 年整个工业园区的自来水供应量预计达到 万吨/日,因此,工业园区能满足本项目的生产和生活用水。 由于本项目位于工业区内,为减少污染,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雨水排水的分区按工业区的地表和主要自然沟网来划分,根据工业区的地形特点,用地安排、道路以及河流 分布,厂区雨水进入工业园区排水系统后再排入白露河。 厂区污水必须先排入厂内污水处理装置,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干管,再排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 电信 根据工业园区用地布局规划,考虑服务范围需要,工业园区规划设置 1 个电信局。 为满足工业园区发展的邮政业务需要,规划按服务范围在工业园区分设 1 个邮政局。 此外,在工业园区还将设立若干个邮电所,邮电所服务半径,在详细规划阶段根据工业园区人口密度确定。 目前上述项目正在建设中,因此,本项目对外通信条件良好。 三、当地施工和协作条件 26 ( 1)钢材:可由当地或新余市、南昌市购进。 ( 2)水泥:低标号普通水泥由当地水泥厂供应,如贵溪科华水泥有限公司出品的 42 325水泥,其水泥经抽样检验,性能指标均满足标号要求。 水泥出厂直接采用汽车运至工地。 高标号水泥可用万年县江西水泥厂的万年青牌 525水泥。 ( 3)木材:可从本地购进 ( 4)片、块、碎石材料:本项目所用的片、块、碎石材料主要岩性为石灰岩,主要料场为贵溪曹家山石料场、贵溪塔桥马岗岭料场,上述料场的材料经试验,可用作上、中、下面层材料,也适用于路面基层、垫层、构造物和防护工程。 ( 5)砂、砾石材料:沿线砂、砾石、中(粗)砂材料 均比较丰富,主要采自信江和芦溪河,采运方便。 其中鹰潭市当地生产的砾石、中(粗)砂材料,开采方便规模较大,可用汽车直接运至施工现场。 贮量丰富,适用于砼骨料及路基用料。 27 第四章 工艺方案及建设方案 第一节 工艺方案 黄杂铜成分复杂,大规模生产容易造成产品性能的不稳定;小规模生产效率低、能耗高、环境污染大。 为解决这些问题,金田公司经过近 10 年的不懈努力,结合生产实践,研发出一条大规模利用黄杂铜生产黄铜棒的技术, 逐步解决了铜液转注过程中氧化锌的环境污染、金属的蒸发损失、产品质量控制、多面多流和一流多头 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实现了技术突破。 自主研发的 “大吨位电炉熔炼-潜液转流-多头多流水平连铸铜棒技术及设备 ”项目 ,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专家组的鉴定,标志着该项生产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其装备结构具有原创性和实用性,而且工艺先进,金属损失少,环境污染小,设备故障少、寿命长,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成本低廉,整体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已申请了 8 项国家发明专利和 3项实用新型专利。 被评为 2020 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 2020 年宁波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取得了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的参评资格。 本项目水平连铸铜棒的生 产将全部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 “大吨位电炉熔炼 潜液转流 多流多头水平连铸棒技 28 术和设备 ”,直接利用黄杂铜通过水平连铸方法大规模化生产黄铜棒材,该技术主要有以下创新点: 大吨位电炉熔炼及多面、多流技术。 采用 3 吨至 5 吨大电炉熔炼,保温炉成多面体结构,每面布流,每流独立牵引,呈放射状分布; 潜液放流技术。 实现了间歇式转流,液流大小可随意调控,且熔体在转注时不与空气接触,避免了锌的氧化蒸发,改善了生产环境; 一流多头技术。 在一个结晶器上同时拉铸 2~ 4 根铜棒,从而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使熔炼炉能力 成倍增加; 自动在线液压剪切系统。 该系统集自动定尺剪切、集料等功能于一身,且利用特殊的设备结构有效克服了铅黄铜易热脆的缺陷。 该成果为直接利用废杂铜大规模生产黄铜棒开辟了一条既先进又实用的工艺路线,因其工艺流程短、劳动效率高,成本比热轧棒低了 140 元 /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缓解我国铜资源缺乏,走循环经济之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工艺流程 本项目采用的工艺为 “大吨位电炉熔炼-潜液转流-多头多流水平连铸铜棒技术 ”,其流程为: 29 黄杂铜、锌等 → 分拣 → 配料 → 熔炼 → 捞渣 → 成分分析 → 水平连铸 → 锯切 → 拉伸 → 精整 → 成品退火 → 检验 → 入库 第三节 建设规模 生产规模:项目拟新增六套水平连铸装置,其中 3 吨级三套(产能为 19000 吨 /年), 吨级三套(产能为 13000吨 /年),合计年产能为: 19000(吨 /年 套 )3(套 )+ 13000(吨 /年 套 )3(套 )= 96000吨 /年 建筑规模:根据生产规模确定建筑规模,并根据公司发展规划适度预留发展空间。 占地面积: 56 亩 总建筑面积 11058 ㎡ 其中: 水平连铸铜棒车间 5905 ㎡ 原料堆放区 4116 ㎡ 配送车间 1037 ㎡ 本项目为建设用地范围 内部分建筑,故其余容积率、绿化率、建筑密度等经济技术指标在整个厂区布置时统一考虑,本可研不作分析。 30 第四节 建筑方案 一、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1、《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18793。 2、《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GJG37872。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1997 年版 )。 4、业主对工程设计的要求及设想。 二、总体布置 本项目位于鹰潭市工业园区西北角,西边紧邻 206 国道(国道二级),南边紧邻园区 42 号路(城市二级),东边紧邻园区 7 号路(城市二级),厂区总用地 公顷( 167 亩)。 本项目占据整个厂区的西北约四分之一的用地 (约 56 亩 )。 由西到东分别布置原料堆放区、配送车间、水平连铸铜棒车间。 三、建筑设计 在厂房设计时需要充分注意各房间的回风或直排的设计、各操作间与走廊之间的缓冲设计、房间的大小、层高,以及设备选型等。 各建筑物均为一层,屋面采用钢结构,彩钢板屋面 ,立面造型力求简洁、明快、协调,以体现现代化厂区风格。 第五节 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31 本工程结构设计依据国家现行设计规范进行设计,主要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108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J98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J118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J789) 《钢筋混凝土施工规范》 本工程地耐力设计值 120Kpa,风载为 /㎡ ,雪重为/㎡。 办公室楼面 /㎡; 主厂房楼面 /㎡; 非上人屋面 /㎡。 走廊、卫生间、楼梯等部位使用荷载均按荷载规范取值。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本工程设计基准期为 50 年。 二、结构设计 厂房现浇,钢梁,屋面采用钢结构。 结构构件设计:现浇板, 取板厚 ,框架梁尺寸 ,次梁尺寸 ,钢筋 为 Ⅰ 、 Ⅱ 级钢,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0。 第六节 给水排水、消防设计 一、 设计依据 32 (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20 (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T1386( 1997 版) (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T1487( 1997 版) (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JGJ1687 ( 5)《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21995 ( 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14090( 1990 版) ( 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二、 设计范围 设计包括本工程红线内的室内给排水系统和消防系统。 三、 给水设计 水源 本工程的水源为市政水源。 分别从 42 号、 7 号路市政给水管道引入,经过水表井后,在红线内形成闭合环管供水以满足本工程生活和消防用水要求。 给水系统 室内均布 10 只室内单栓消火栓,室外设二只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利用市政自来水压力直接供应消防和生活用水,管网在厂房室外地下成环。 室外消火栓设在计量水表前,室内消火栓设在计量水表后。 用水量 本工程为丙类厂房,体积〉 10000m3,室 内消防用水量 10L/ S,室外消防用水量 25L/ S。 四、 排水系统 排水体制 33 采用分流制,室内排水采用污、废合流并设专用透气管,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方式。 污水系统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自然排放。 雨水系统 屋面雨水有组织排放。 雨水量计算根据鹰潭市气象资料和暴雨强度公式计算,设计重现期采用一年。 径流系数:在建设红线内 φ=;在有林木的汇水面积内径流系数按 φ=取。 五、管材 室内生活给水管采用 PRR 管;室外给水管采用球墨铸铁给水管;室内排水管采用 UPVC 管;室外排水管采 用UPVC 波纹管。 室内消火栓< DN100 时采用内外热镀锌钢管,丝扣连接, ≥DN100时采用内外热镀锌无缝钢管,沟槽式卡箍连接。 六、 环保设计 室内排水采用污、废合流并设专用透气管,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 污废水排至院内污水处理站,达标排放。 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 第七节 电气设计 34 一、设计依据 1、《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92 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J5005295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1997 年版 ) 4、《火灾自动报警系 统设计规范》 GB5011698 5、其它现行的有关国家规范、规程。 6、其它专业提供的技术条件及要求。 二、设计内容 本车间配电系统、照明、动力、火灾报警及防雷系统。 三、配电系统 1、电源引自厂区变电所,动力、照明各采用一根铠装电缆埋地引入车间动力、照明配电总柜。 2、自配电总柜采用放射式向动力及照明分配电箱(崐屏)供电。 四、照明及动力 1、车间内一般照明采用 250W 金属卤化物灯,照度按100LX 设计,局部照明根据工艺要求设计。 2、车间内设置一定数量应急灯。 3、车间内动力设备 配电箱(屏)根据工艺要求布置,并预留插座箱,供移动式用电设备用电。 五、管线敷设 35 动力及配电干线采用铜芯线或电缆穿镀锌钢管沿墙或埋地敷设。 照明线路采用铜芯线穿镀锌钢管沿墙暗敷或沿钢梁明敷。 六、火灾报警 车间内设置两台火灾显示盘,每隔 24 米设置一只手动报警按钮,火灾报警控制设置于传达室。 七、防雷及接地 1、本建筑属三类防雷建筑,利用金属屋面作接闪器。 引下线利用柱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