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计,应符合本规范第 节的规定。 基础的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地面有较多的硫酸、氢氧化钠、硫酸钠等液体作用时,基础的埋置深度不宜小于。 基础附近有腐蚀性溶液的储槽或储罐的地坑时,基础的底面宜低于储槽或 地坑的底面。 基础、基础梁的表面防护,应符合表 的要求。 基础、基础梁的表面防护 表 腐蚀性等级 构件名称 防护要求 强、中 基础 底部设耐腐蚀垫层 表面涂冷底子油两遍、沥青胶泥两遍;或环氧沥青厚浆型涂料两遍 基础梁 表面贴环氧沥青玻璃布两层;或贴沥青玻璃布两层; 或涂环氧沥青厚浆型涂料两遍 弱 基础 - 基础梁 表面涂冷底子油两遍和沥青胶泥两遍 注:①耐腐蚀垫层可采用碎石灌沥青或沥青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 100mm; ②腐蚀性等级为强腐蚀的基础周围宜回填粘土并夯实; ③埋入土中的墙、柱表面应按表 的要求防护。 输送液态介质的管道或排水沟穿越基础时,基础应留洞,洞边应加强防护。 桩基础 地下水对混凝土桩的腐蚀性等级,宜按本规范表 确定。 污染土对混凝土桩的腐蚀性等级,宜按本规范表 确定。 桩基础宜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实心桩。 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的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 低于 C35。 混凝土的水灰比,当腐蚀性等级为强腐蚀时不应大于 ;当腐蚀性等级为中等腐蚀、弱腐蚀时不应大于。 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50mm。 腐蚀性等级为强腐蚀、中等腐蚀时,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应根据地下水或污染土的类别、污染深度以及桩的受力状况等因素,确定其防护措施及防护范围。 在氢离子指数 pH值小于 的腐蚀条件下,桩宜采用涂料防护。 在硫酸根离子腐蚀条件下,混凝土桩宜采用抗硫酸盐硅酸 盐水泥或铝酸三钙含量不大于 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制作。 当受条件限制不用上述材料制作时,可采用表面涂料防护。 在氯离子 Cl-腐蚀条件下,混凝土桩宜掺入钢筋阻锈剂。 桩基承台的表面防护,应符合本规范第 条中对基础的要求。 有表面防护层的桩,其承载力宜通过试桩确定。 5 建筑防护 地面 地面面层材料应根据腐蚀性介质的类别、性质、浓度以及对建筑结构材料的腐蚀性等级等条件,结合设备安装和生产过程中的机械磨损等要求,按表 选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受机械冲击作用的部位,宜采用厚度不小于 60mm的块材或水玻璃混凝土、树脂砂浆、密实混凝土等面层。 用作整体面层的水玻璃混凝土,其抗渗等级不应低于。 地面面层材料选择 表 介质 类别 介质 名称 指标 块材面层 整体面层 块材 灰缝 耐酸 石材 耐酸砖 水玻璃胶 泥或砂浆 树脂 胶泥 沥青 胶泥 聚合物水 泥砂浆 水玻璃混凝土 树脂稀胶 泥或砂浆 沥青 砂浆 软聚氯乙烯板 聚合物水泥砂浆 密实混凝土 水磨石 Y1 硫酸(%) 70 √ √ √ √ 〇 硝酸(%) 40 铬酸(%) 20 Y2 醋酸(%) 40 续表 介质 类别 介质 名称 指标 块材面层 整体面层 块材 灰缝 耐酸 石材 耐酸砖 水玻璃胶 泥 或砂浆 树脂 胶泥 沥青 胶泥 聚合物水 泥砂浆 水玻璃混凝土 树脂稀胶 泥或砂浆 沥青 砂浆 软聚氯乙烯板 聚合物 水泥砂浆 密实混 凝土 水磨石 Y1 硫酸(%) 50~70 √ √ √ √ √ √ 盐酸(%) ≥20 硝酸(%) 5~40 铬酸(%) 5~20 Y1 硫酸(%) 50 √ √ √ √ √ √ √ √ 盐酸(%) 20 硝酸(%) 5 铬酸(%) 5 酸洗液、电镀液、电解液( pH值) 1 Y3 醋酸 (%) 2~40 Y2 氢氟酸(%) 5~40 √ √ ≤5 √ √ √ Y3 柠檬酸(%) ≥2 √ √ √ √ 〇 √ √ 〇 〇 √ Y4 乳酸、脂肪酸(C5-C20 )(%) ≥2 √ √ √ √ √ √ √ √ 〇 〇 续表 介质 类别 介质 名称 指标 块材面层 整体面层 块材 灰缝 耐酸 石材 耐酸砖 水玻璃胶 泥或砂浆 树脂 胶泥 沥青 胶泥 聚合物水 泥砂浆 水玻璃混凝土 树脂稀胶 泥或砂浆 沥青 砂浆 软聚氯乙烯板 聚合物 水泥砂浆 密实混 凝土 水磨石 Y5 氢氧化钠(%) 15 √ √ 〇 〇 √ 〇 〇 〇 〇 Y6 8~15 √ √ √ √ 〇 Y7 氨水 (%) 10 √ √ √ √ √ Y8 碳酸盐、碳酸氢盐(%) 任意 Y9 硫酸盐、钾、钠、铵的亚硫酸盐(%) 1 √ √ 〇 √ 〇 〇 〇 √ √ Y10 铵、镁的硝酸盐(%) 1 √ √ 〇 √ 〇 〇 〇 √ 〇 〇 Y12 铵、铝的氯化物(%) 1 Y11 钾、钠的硝酸盐 、亚硝酸盐(%) 任意 〇 〇 √ √ √ √ √ Y13 钾、钠、钙、镁、铁的氯化物(%) 3 〇 √ 〇 √ √ √ Y14 尿素 (%) 10 √ √ √ 〇 √ √ 〇 √ 〇 〇 G1 固态介质 √ √ G2~G4,G G7 Y3 〇 〇 √ √ √ 〇 〇 G GG9 √ √ √ √ 续表 介质 类别 介质 名称 指标 块材面层 整体面层 块材 灰缝 耐酸 石材 耐酸砖 水玻璃胶 泥或砂浆 树脂 胶泥 沥青 胶泥 聚合物水 泥砂浆 水玻璃混凝土 树脂稀胶 泥或砂浆 沥青 砂浆 软聚氯乙烯板 聚合物水泥砂浆 密实混凝土 水磨石 S2~S17 腐蚀性水( pH值) 1~ √ √ 〇 √ √ 〇 √ √ √ 〇 〇 √ √ √ √ 注:①表中“∨”表示推荐;“○”表示少量或偶尔作用时可用;“”表示不可使用;“ — ”表示虽然耐腐蚀、但不推荐; ②固态介质处于潮湿状态时,可按相应类别的液态介质选择地面面层; ③水玻璃类材料不得用于亚硫酸钠、亚硝酸钠等呈碱性反应的盐类作用的地面面层。 树脂稀胶泥、树脂砂浆、玻璃鳞片胶泥、水玻璃混凝土、沥青砂浆、软聚氯乙烯板等整体面层以及沥青胶泥砌筑的块材面层,宜用于室内。 树脂类整体面层、沥青砂浆面层和软聚氯乙烯板 面层,不得用于有明火作用的部位。 树脂稀胶泥整体面层宜采用环氧类、不饱和聚酯类和乙烯基酯类树脂胶泥。 树脂砂浆整体面层宜采用环氧类、环氧煤焦油 (1:1)类、不饱和聚酯类、乙烯基酯类和呋喃类树脂砂浆。 聚合物水泥砂浆宜采用氯丁胶乳水泥砂浆和聚丙烯酸酯乳液水泥砂浆。 地面面层的厚度,应按表 确定。 地面面层厚度 表 名称 厚度 (mm) 名称 厚度 (mm) 耐酸石材 用于底层 30~ 100 树脂稀胶泥 1~ 3 用于楼层 20~ 60 软聚氯乙烯板 3 耐酸砖 20~ 65 聚合物水泥砂浆 15~ 20 水玻璃混凝土 ≥60 密实混凝土 ≥40 沥青砂浆 30~ 40 水磨石 30 树脂砂浆 4~ 7 块材面层结合层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灰缝采用树脂胶泥、水玻璃胶泥等刚性材料时,结合层应采用刚性材料,不应采用沥青胶泥、沥青砂浆等柔性材料。 灰缝采用沥青胶泥、水玻璃胶泥、聚合物水泥砂浆时,耐酸砖面层的结合层应与灰缝材料一致。 耐酸石材面层的灰缝采用树脂胶泥时,在酸性介质作用下,结合层宜采用水玻璃砂浆;在酸碱介质交替作用下,结合层宜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当地面面层采用不小于80mm的花岗石并采用树脂胶泥灌缝时,结合层可采用水泥砂浆。 地面隔离层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受腐蚀性介质作用且经常冲洗的楼层地面或有强腐蚀性、中等腐蚀性液态介质作用的底层地面,应设置隔离层。 当底层地面采用厚度不小于 80mm 的花岗石面层并采用树脂胶泥灌缝时,可不设隔离层。 地面 受大量强腐蚀性易溶盐作用,且易溶盐可能吸湿潮解或被溶解时,宜设置隔离层。 采用水玻璃类材料作面层或作块材的结合层时,应设置隔离层。 采用软聚氯乙烯板作面层时,不应设隔离层。 隔离层材料的选择,应根据作用于地面液态介质的腐蚀性等级、作用量以及面层材料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隔离层材料可选用橡胶类、沥青类、塑料类、聚氨酯类、树脂玻璃钢以及聚氯乙烯胶泥粘贴玻璃布或毡等。 当选用沥青类隔离层时,不宜采用沥青纸胎油毡。 沥青砂浆面层和用沥青胶泥砌筑的块材面层的隔离层,宜采用沥青类材料。 树脂砂浆、树脂稀胶泥等整体面层的隔离层,应采用树脂玻璃钢。 总厚度小于30mm的块材面层的隔离层,宜采用树脂玻璃钢。 玻璃布或毡宜采用 2~ 3 层。 地面隔离层应与地沟、地坑的隔离层连成整体;在踢脚板、设备基础及挡水处,隔离层翻起的高度不宜小于 100mm。 地面垫层材料及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室内地面垫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15,厚度不宜小于 120mm。 室外地面垫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20,厚度不宜小于 150mm。 室外地面、面积较大的地面、树脂类整体地面或地基可能产生不均匀变形时,垫层内宜配置钢筋。 垫层不得采用三合土、四合土、灰土等材料。 当土壤可能冻结时,地面垫层下应设置防冻层,其厚度不应小于 300mm。 土壤标准冻深大于 1200mm时,防冻层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地面设计规范》的规定。 地下水位较高时,树脂砂浆、树脂稀胶泥、软聚氯乙烯板的地面垫层以下,应采取防水或 防潮措施。 在预制板上设置防腐蚀面层时,必须设置配筋的混凝土整浇层,其厚度不应小于40mm。 受液态介质作用的地面,应设坡向排水沟或地漏的坡度。 底层地面坡度不宜小于2%;楼层地面坡度不宜小于 1%。 底层地面宜采用基土找坡。 楼层地面宜采用找平层找坡;当排泄坡面较长或坡度较大时,可采用结构找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