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羊东煤矿15mta新井通风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谢 ......................................................................................................................................... 85 全套图纸,加 153893706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1 页 一 般 部 分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2 页 邯郸市武安峰峰矿区磁县岳城讲武城临漳国道省道京国道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邯长铁路环行铁路邯 济 铁 路 观台都党新坡马头康城大社淑村峰峰羊渠河矿第一章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矿区概述 羊东矿井是峰峰集团公司羊渠河矿井田的矿井,位于太行山的支脉 —— 鼓山的东麓,是峰峰集团所属最东边的一个生产矿井,其行政区划隶属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 地形特点 羊东矿井西距鼓山 10km,东临华北平原,地形为低山丘陵向平原过渡地带,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地面标高为 +102~ +142m,发源于北部山区的 4 条南北向冲沟与井田东南部的小汇河相通。 小汇河终年流水,冲沟属季节性。 交通条件 本井田及其附近完全是陆路交通。 公路交通四通八达,井田西行 即到峰峰矿务局,在向西南 14km 可 达新市区。 井田向北,向南可直达邯郸、安阳等地。 铁路交通也十分便利,本区以南 4km 有邯郸 —— 磁山 —— 马头 —— 邯郸环行铁路上的新坡车站 , 东距京广铁路马头站 10km,新坡 —— 羊渠河矿 —— 小屯矿铁路专用线环绕井田南侧和北侧,马峰正线公路和复线公路从本区南侧穿过,林史公路纵贯本区南北,我矿和牛儿庄、薛村、小屯矿所产的煤炭均由新坡站编组转运到祖国各地。 由井田沿铁路向东仅 15km 即达马头火车站,和我国最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 —— 京广线相连,向北 30km 到古城邯郸,见图 1— 1。 中国矿业大学 2020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3页 邯郸市武安峰峰矿区磁县岳城讲武城临漳国道省道京国道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邯长铁路环行铁路邯 济 铁 路 观台都党新坡马头康城大社淑村峰峰羊渠河矿图 12 羊东矿交通位置图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4 页 河流及水系 本井田位于煤田最西端 ,被 ~ 厚的第四系表土层覆盖。 区内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井田内无大的河流及水库,只有四条季节性河流,由北向南流出,在井田南部与小汇河汇集流入漳河。 气象 本区属大陆型与海洋型气侯的过渡型。 最高气温 176。 c,最低气温 20176。 C,年平均气温 176。 C,年降水量平均 , 最大 ( 1964 年),最小 ( 2020年),多集中于 8月份。 近十年来,降水偏少,均低于正常年份。 1991 年降雨量最高 , 2020 年降雨量最少为。 本区域经济状况 本矿井所用建筑材料,如水泥、石子、沙子、钢材、木材等都由当地生产供应。 水源及电源 本矿的工业和生活用水水源均为奥灰水。 以第四系潜水作为供水水源。 1)宿舍区生活供水:宿舍区供水水源是奥灰水。 原始水位标高在 +62~ +63m 左右。 在井下施工水源井一眼,供水管路由井下经副井井筒到地面,一部分供工业广场用水,一部分反压井下供井下防尘用水。 2)供水水源水质:矿井生产及生活区用水均为奥灰水,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3)供 电系统:在羊二工业场地内有邯郸供电局所属的 110kV 羊二区域变电站,该变电站两回电源线路引自马头发电厂,现担负矿区东北部五对矿井及附属企业的供电任务。 羊二地面变电所 6kV 线路直接从羊二区域变电站进线。 另外,在羊东副井工业场地东 7km 处有邯郸供电局所属的贺兰 220kV 变电站。 故矿井供电电源可靠。 井田地址特征 井田地形及勘探程度 区域地层与华北煤田大部分地区相似,出露岩层主要为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 在中奥陶统上沉积了石炭系、二叠系和第三系、第四 系。 石炭二叠系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为海陆交互相及陆相含煤岩系,煤田内尚未发现火成岩。 区域构造上处于祁吕贺“山字型”弧形构造东翼,不同级别不同形态的褶曲构成了为田的基本格架,并以高角度正断层为主,次一级的波浪起伏是为田的一大特点。 因此,本区地质构造至少受着“山”字型构造、华夏系构造以及汾河凹陷的控制,燕山运动构成了该区地质构造的基本轮廓。 井田为背斜的一部分,总体为一走向南北,倾向东的单斜构造,倾角平缓,一般在1176。 ~ 14176。 ,仅在井田的东南角受断层影响倾角较大,在 25176。 左右。 井田内大部分区段发育有宽缓褶曲,局 部地段地层沿走向和倾向有波状起伏现象,同时伴有高角度的断裂构造。 没有岩浆岩存在,井田内构造复杂程度应属简单类。 井田内可采煤层共 3 层,分别编为 10煤。 2煤结构简单,厚度变化小,一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5 页 般在 左右,最厚点为 ,属稳定型。 9煤为下组煤的主要可采煤层,结构简单,厚度在 左右,属稳定型。 10煤稳定可采,结构复杂,厚度 左右。 根据二类二型井田勘探类型,工程布置采用勘探线法,详查阶段勘探线线距1000m ,精查阶段在两线二分之一处布置加密勘探线。 勘探线大致垂直地层走向。 钻孔布置形成勘探网,在分析各种地质因素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基本做到地质孔、水文孔兼顾,以提高经济效益。 勘探工程的施工顺序是按照由已知到未知,先浅后深,由稀到密的原则进行的。 总之,是按“规范”要求合理布置,按顺序施工的,从而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井田地层 煤系地层的基底为奥陶系灰岩,在其 上部沉积了石炭系,二叠系地层及第三、第四系红黄土层,煤系地层与奥陶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矿区大部分地区被红黄土覆盖,在沟谷中出露有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石盒子组地层,现根据勘探及生产中的有关资料由老至新叙述如下: ⑴ 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 ( SO2 ):位于峰峰组之下,与峰峰组为整合接触。 勘探钻孔均未打到该组,该组地表无出露,依据区域地质资料,岩性由厚层状石灰岩,泥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等组成。 岩溶裂隙发育,平均厚约 250m。 ⑵ 奥陶系中统峰峰组 ( fO2 ):地表无出露,厚度 cm。 平均厚。 岩性有质地较纯的石灰岩,纯石膏及泥灰岩类纤维状石膏等组成。 ⑶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 ( bC2 ):平行不整合于峰峰组之上,井田内无出露,部分井巷工程穿过本组地层。 主要由灰色、黑色页岩、砂质页岩,铝土页岩,石灰岩等组成。 厚度 ,平均厚度 ,上部局部夹薄煤一层,石灰岩 13 层,厚度变化大,层位不稳定,石灰岩中产有蜓科等动物化石,底部为夹有团块状黄铁矿的铝土泥岩。 ⑷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 tC3 ):本组由黑灰色砂岩,砂质页岩、页岩、石灰岩及煤层等组成,含煤 9 层,其中 10煤层为稳定可采煤层,亦系本矿井主采煤层, 7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 石灰岩 46 层,其中 K K K4 三层灰岩稳定 ,是良好的标志层,在矿区内极易对比,但 K4 灰岩在矿区西北部官窑村附近相变为砂岩,本组厚 ,平均。 可采煤层总厚。 太原组地层一般又分为上、中、下三段。 ①太原组的下段 ( 13tC ): K1 砂岩底板起至 K2 石灰岩底板,厚 ,平均 ,由黑灰色之页岩、砂质页岩、砂岩、石灰岩、煤组成, K1 砂岩为太原组与本溪组分界标志,成分为细、中粒石英,胶结良好,此层砂岩岩性坚硬,无论是在井下还是钻孔中易于识别, K1 砂岩之上有 13 层石灰岩,下层厚一般在 2m 左右,上两层极不稳定,石灰岩之上是黑色页岩或砂页岩,及煤层,其中 10煤层在本矿合并为一层厚煤层,厚度为。 其上为 之灰色页岩 (泥岩 ),系 9煤层底顶, 9煤层厚 ,此外 10煤层的下部有 12层不稳定, 9煤层之上是 K2石灰岩,其底层局部有不到 1m 的页岩一层,系 9煤伪顶。 ②太原组中段 ( 23tC ): K2 石灰岩底至 K4 石灰岩顶,厚度为 ,平均 ,有石灰岩三层,由下至上编号为 K K K4,此三层石灰岩稳定,为良好的标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6 页 志层,该段岩层具体有明显的沉积韵律。 7 8 8煤层位于其间。 K2石灰岩厚 ,平均厚 为厚层深灰色石灰岩,其中有条带状及团块状黑色燧石,石灰岩下部常有一层灰色的页岩,厚 1m 左右,石灰岩中产有较为丰富的海相动物化石,有伞贝、螺等。 K3 石灰岩厚 ,平均厚 ,距 K2 石灰岩 19m 左右,亦为深灰色石灰岩,含燧石情况与 K2石灰岩相似,石灰岩也产有海相动物化石。 K4 石灰岩厚 ,平均 ,距 K3 石灰岩约 10m 左右,为深灰色石灰岩,一般不含燧石,在官窑附近露 头上所见此层石灰岩在短距离内相变为黄色细粒砂岩。 ③太原组上段 ( 33tC ):自 K4 石灰岩顶板至 K7 砂岩的底板为止,平均厚。 6薄煤层位于其间,在露头上所见一般为黑色页岩、砂岩,性脆、节量发育。 其中常夹有条带状铁质页岩。 ⑸ 二 叠系 下 统 山西 组 ( SP1 ): K7 砂 岩 底板 起 , K8 砂 岩 底板 止 全层 厚 ,平均厚度 ,亦为矿区内重要含煤地层之一,与下伏之太原组地层在本区内为整合接触,出露于井田各沟谷中。 K7砂岩为一层灰白色石英砂岩,一般厚 12m ,胶结良好,在露头上一股呈白色细、中粒砂岩,全区不稳定常尖灭,不易对比。 山西组中共有煤层 4 层,即 3 3,只有 2煤层稳定可采, 3煤层为局部可采, 31 煤层均为不可采煤层。 山西组岩性由灰白、灰黑色页岩,砂质页岩及砂岩组成,岩性变化较大,下部多为砂 页岩,上部则砂岩较少,页岩中常夹有菱铁矿结核,风化后成为铁秀色。 ⑹ 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 ( XP1 ): K8 砂岩至 K10 砂岩底板,上部为黄绿页岩、砂岩及细中粒砂岩,中部以黄绿色中粗粒厚层砂岩为主,夹黄色,黄灰色页岩,砂质页岩,K9 为黄绿色粗砂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泥质胶结,下部为黑灰色页岩,砂质页岩夹薄层细砂岩,底部有 以下薄煤 13层,煤层不稳定常尖灭 K8砂岩为黄色中粒砂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泥质胶结厚度变化大。 本 组厚 ,平均。 ⑺ 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 ( sP2 ): K10 砂岩起至 K11 砂岩底板,主要位于井田中南部,由紫红色、紫绿杂色页岩,砂质页岩夹黄绿色石英长石砂岩组成, K10 砂岩一般为黄绿色粗粒一中粒砂岩,泥质胶结,本组地层厚 ,、平均 ,与下伏下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 ⑻ 第三系上新统 ( 2N ):一般分上下两部,该统下部仅在本区东北部偏城村南部其出露,岩性以三层砾岩为主,各层砾岩之间为未胶结的微红色, 黄色之粉砂,细砂,砂质粘土等组成,各层砾石厚度一般在 13m ,砾石成 份以石灰岩为主,砾石的直径一般为 110cm ,钙质胶结良好,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度为 ,该统上部为红色砂质粘土,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度一般在 1020m 左右。 ⑼ 第四系 (Q ):井田内可分为中更新统 ( 2Q )、上更新统 ( 3Q )及全新统 ( 4Q ),由砂质土、黄土、次生黄土,现代河流冲积等组成,平均厚 ,不整合 覆盖于各不同地层之上,其厚度变化较大。 井田内地层对比的方法主要以钻孔的勘探资料为主,将各标志层、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7 页 煤层、加以对比,在巷 道、实际揭露的资料中经验证对比较合理,能够指导生产,服务生产,整个井田对比可靠。 厚度(m)地层地层单位界 系 统 组标志层厚最小最大平均(m)煤层间距(m)柱 状煤层及标志层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