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音响设备系统的设计与制作-西安培华学院(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A4102)的内部电路图,它们由输入级、中间级(第二级和第三级)和输出级三部分组成。 输入级是由 T T2 组成的单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差动放大电路。 外接电源 EC 经过T R R5和 T5 组成的分压网络,在端点 10 上产生直流电压 U10,其值等于 EC/2。 该直流电压通过电阻 R1加到 T1 的基极,作为 T1 的基极偏置电压。 输出端点 1 通过 R11接到 T2 管的基极,实现交直流负反馈。 其中,直流负反馈用来稳定输出端点 1 的直流电位,使它维持在 EC/2 上。 交流负反馈用来稳定整个放大器的增益,并改善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 中间级由第二级和第三级组成。 其中第二级是由 T4 管组成的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T T6 管组成的镜象恒流源是该放大器的集电极有源负载。 因此第二级放大器具有很高的增益。 第三级是由 T7 管组成的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它为输出级提供所需的推动电压。 输出级是由 T8~T14 管组成的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其中, T12 和 T13 组成等效的NPN 管, T8 和 T14 组成等效的 PNP 管。 为了克服交越失真,将 T12 的集电极直流电压通过 R8加到 T8 管和 T12 管的基极,同时,电源电压 EC 通过 R9加到 T8 管的发射极,并通过 T9~T11 管加到输出端点 1,以保证加到 T T12 和 T13 管 B、 E 间的静态电压大于各管的导通电压,而 T14 管所需的偏置电压则由 T8 管提供。 图 110 集成功率放大器 LA4100( LA410 LA4102)的内部电路图 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基于音响设备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11 ( 2) .集成功放的典型应用 图 111 OTL 形式电路图 该电路外部元件的作用如下: 电容名称从左到右: CF、 C1 、 C CD、 C CB、 C CH、 CC RF、 CF  与内部电阻 R11组成交流负反馈支路,控制电路的闭环电压增益 Auf, 即 : Auf  R11 / Rf 相位补偿。 CB减小,频带增加,可消除高频自激。 CB一般取几十至几百皮法。 CC ── 输出端的耦合电容,两端的充电电压等于 VCC/2, CC一般取耐压 大于 VCC/2的几百微法电容。 CD ── 反馈电容,消除自激振荡, CD一般取几百皮法。 CH ── 自举电容, 使复合管 YT1 YT13 的导通电流不随输出电压的升高而减小。 C1 ── 输入端的耦合电容。 C3 C4── 滤除纹波电压,一般取几十至几百微法。 C5 ── 用来滤去高音频分量,改善声音质量。 C2── 电源滤波,可消除低频自激。 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基于音响设备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12 2 响放大器主要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法 概述主要的技术指标 有额定频率,频率响应,音调控制性,输入阻抗,输入灵敏度,噪声电压,整机频率。 测 试方法 1. 额定功率 音响放大器失真度小于某一数值(如 5%)时的最大功率称为额定功率,即式中 RL—— 额定负载阻抗 : RUP LOO 2 ( 21) U0(有效值) —— RL两端的最大不失真电压。 测量 P0的条件: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 fi=1kHz,输出电压 Ui=20mV,音调控制器的两个电位器 RP RP2 置于中间位置,音量控制电位器 RP3 置于最大值,双踪示波器观测 U0及 U0的波形,失真度测量仪监测 U0的波形失真。 测量 P0的步骤是:功率 放大器的输出端接额定负载电阻 RL(代替扬声器),输入端接 Ui,逐渐增大输入电压 Ui,直到 U0 的波形刚好不出现削波失真(或r 3%),此时对应的输出电压为最大输出电压,由上式可算出额定功率 P0, 注意,最大输出电压测量后应迅速减小 Ui,否则会因测量时间太久而损坏功率放大器。 2. 频率响应 放大器的电压增益相对于中音频 f0(1kHz)的电压增益下降 3dB时所对应的低音频率 fL和高音频率 fH称为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测量条件同上,调节 RP3 使 输出 电压约为最大输出电压的 50%。 测量步骤是:话筒放大器的输入端接 Ui=20mV,输出端接音调控制器,使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 fi 从 20Hz~50kHz 变化(保持 Ui=20mV 不变),测出负载电阻RL 上对应的输出电压 U0, 用半对数坐标纸绘出频率响应曲线,并在曲线上标注 fL 与 fH值。 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基于音响设备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13 3. 音调控制特性 Ui=100mv 从音调控制级输入端耦合电容加入, U0从输出端耦合电容引出。 先测 1kHz处的电压增益 AU0( ≈ 0dB),再分别测低频特性和高频特性。 测低频特性:将 RP1 的滑臂分别置于最左端和最右端时,频率从 20Hz~1kHz 变化,记下对应的电压增益。 同样,测高频特性是将 RP2 的滑臂分别 置于最左端和最右端,频率从( 1~50) kHz 变化,记下对应的电压增益。 最后绘制音调特性曲线,并标注 fL fLx、 fL f0(1kHz)、 fH fH2等频率对应的电压增益。 4. 输入阻抗 从音响放大器输入端(如话筒放大器输入端)看进去的阻抗称为输入阻抗 R。 如果接高阻话筒, Ri 应远大于 20kΩ。 接电唱机, Ri 应远大于 500kΩ。 Ri 的测量方法 与 放大器的输入阻抗测量方法相同。 5. 输入灵敏度 使音响放大器输出额定功率时所需的输入电压(有效值)称为输入灵敏度。 测量条件与额定功率的测量相同。 测量方法是,使 Ui 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直到 U0 达到额定功率值时对应的电压值,此时对应的 Ui值即为输入灵敏度。 6. 噪声电压 音响放大器的输入为零时,输出负载 RL上的电压称为噪声电压 UN, 测量条件同上。 测量方法是,使输入端对地短路,音量电位器为最大值,用示波器观察输出负载 RL的电压波形,用交流电压表测量其有效值。 7. 整机效率 %100 PP CO ( 22) 式中 P0—— 输 出 的额定功率; Pc—— 输出额定功率时所消耗的电源功率。 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基于音响设备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14 3 实际电路的设计 设计过程 设计电路 : 本题的设计过程为:首先确定整机电路的级数, 再 根据各级的功能及技术指标要求分配电压增益,然后分别计算各级电路参数,通常从功放级开始向前级逐级计算。 本题已经给定了电子混响器电路模块,需要设计的电路为话筒放大器,混合前置放大器,音调控制器及功率放大器。 根据题意要求,输入信号为 5mV时输出功率的最大值为 1W,因此电路系统的总电压增益 ,由于实际电路中会有损耗,故取,各级增益分配如图 31 所示。 功放级增益 Av4 由集成功放块决定,取Av4=100(40dB),音调控制级在 f0=1kHz 时,增益应为 1(0dB),但实际电路有可能产生衰减,取 Av3=(2dB)。 话放级与混合级一般采用运算放大器 ,但会受到增益带宽积的限制,各级增益不宜太大,取 Av1=(), Av2=1(0dB)。 上述分配方案还可以在实验中适当变动。 图 31 各级电压增益分配图 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由于采用集成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变得十分简单,只要查阅手册便可得到功放块外围电路的元件值,如图 32 所示。 其功放级的电压增益 4uA 为 4uA =20KΩ / FR =100 得 FR =200 如果输出波形出现高频自激 (叠加毛刺 ),可以在 ⒀ 脚与 ⒁ 脚之间加 0. 15μ F 的电容。 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基于音响设备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15 图 32 功率放大器 音调控制器(含音量控 制)的设计 音调控制器的电路如图 33 所示。 运算放大器选用单电源供电的四运放 LM324,其中 RP33称为音量控制电位器,其滑臂在最上端时,音响放大器输出最大功率。 转折频率 2Lf及 1Hf 2Lf = LXf 6/2X =400Hz 则 1Lf = 2Lf /10=40Hz 1Hf = HXf 6/2X = 则 2Hf =10 1Hf =25 KHz R3 R3 RP31不能取得太大,否则运放漂移电流的影响不可忽略,但也不能太小,否则流过它 们的电流将超出运放的输出能力。 一般取几千欧至几百千欧。 现取 RP31=470kΩ , R31=R32=47kΩ ,则 uLA =(RP31+R32)/ R3l=1+RP31/ R3l=11(20. 8dB) 1Lf =1/ 2π RP3lC32 则 C32==13121LfRPμ F 取标称值 0. 01μ F,即 C31=C32=O. 0lμ F Ra=Rb=Rc=3 1R =3 2R =3 4R 则 R34=R31=R32=47kQ Ra=3R4=141kΩ uHA =(Ra+R3)/ R3≥ 20dB 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基于音响设备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16 R33=Ra /10=14. 1kΩ 取标称值 13kΩ 2Hf =1/ 2 R3C3 则 C33=23321HfR=490pF 取标称值 510pF 取 RP32=RP31=470kΩ , RP33=10KΩ ,级间耦合与隔直电容 C34=C35=10μ F 图 33 音调控制器 话筒放大器的设计 图 34 所示电路由话筒放大电路组成。 其中 A 组 成同相放大器,具有很高的输入阻抗,能与高阻话筒配接作为话筒放大器电路,其放大倍数 1uA 为 1uA =1+R12/R11=() 四运放 LM324 的频带虽然很窄 (增益为 1 时,带宽为 1MHz),但这里放大倍数不高,故能达到 Hf =10kHz 的 频 响要求。 电路图: 图 34 话筒放大器 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基于音响设备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17 该电路在 EWB 中的仿真如图 35 所示,其中 A 通道为输入端 Ui, Ui=5mV。 B 通道为输出端 Uo, Uo≈ 40 Mv。 放大倍数为 Au=40/5=8,满足设计框图的要求。 元件参数选用: 电阻: R =10K R =68K R=10K *2 电容: C =10uF C =1uF 集成电路: LM324 混合前置放大器的设计 混合前置放大器的电路由运放 A 组成,这是一个反向加法器电路如图 35,输出电压Uo2的表达式为 Uo2=[(R22/ R21)Uo1+(R22/ R23)Ui2] 元件参数选用: 电阻: R =10K R =39K R =39K R=10k *2 RP =10k RP =10k 电容: C =10uF C =10uF C =10uf C =10uf C =10uf 集成元件: LM324 根据图 3— 5 的增益分配,混合级的输出电压 U02≥ 37. 5mV,而话筒放大器的输出U01已经 达到了 U02的要求,即 U01=Au1 Ui1=39mV,所以取 R21=R22。 录音机输出插孔的信号 Ui2一般为 100mV,已经远大于 U02的要求,所以对 Ui2要进行适当衰减,否则输出会产生失真。 取 R23=100kΩ , R22=R21=39kΩ ,以使录音机输出经混合级后也达 到 U02的要求。 如果要进 行卡拉 OK 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