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银古高速公路辅道段路线设计-三级公路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点桩号 : K100++L= K100++= K102+ 依次类推可计算其他平曲线主点桩号 ,直至第 三 平曲线 HZ 点桩号 :K101+ 则终点桩号 : K102++S6T5= K102++=K103+ (5) 直线上 50米里程桩坐标计算 JD1的 ZY 点之 前 直线上桩号 K101+ 处     1 4 9 6 11 8 0c o s 1  ALZHTXJX     2 3 3180s i n 1  ALZHTYJY JD1的 YZ 点之后直线上桩号 K101+ 处   6 9 4 1 3c o s 2  AHZLTXJX   7 6 5 9 2s in 2  AHZLTYY HZ 依次类推可计算其他直线段上整桩号坐标 (6) 曲线上 50米 里程桩坐标计算 计算出 l 用 HY 点、 QZ 点、 YH点坐标公式相应计算可得 (7) 交点桩号计算 用交点处 ZH 点桩号 +切线长可得 平面设计总述 全线共设平曲线 3 个,路线总长。 平均每公里交点 个,最大圆曲线半径200 米,最小圆曲线半径 150 米。 最大缓和曲线长度 65 米 ,最小缓和曲线长度 50 米 ,同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 米 ,反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 米。 曲线占路线总长的%。 平面设计的计算成果详见直线、曲线及 转角表和逐桩坐标表。 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原则 (1) 满足 “ 标准 ” ﹑ “ 规范 ” 的要求 , 提高平纵 组 合。 (2) 纵坡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以保证车辆能以一定的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 (3) 考虑填挖平衡,尽量使挖方运作就近路段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以降低造价和节省用地。 (4) 平原微丘区地下水埋深较浅,纵坡除了应满足最小纵坡要求外,还要满足最小填土高度的要求,以保证路基稳定。 (5) 对沿线地形 ﹑ 地质 ﹑ 水文 ﹑ 气候等综合考虑,视具体情况加以处理,以保证道路宁夏大学毕业设计 9 的稳定和畅通。 (6) 充分考虑农田 ﹑ 水利等方面的要求。 纵断面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 (1) 新建三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为设计标高。 (2) 三级公路最大纵坡坡度为 8%,最小纵坡坡度为 %。 ( 对于干旱地区,以及横向排水良好,不产生路面积水的路段,也可不受此最小纵坡的限制 )。 (3) 最大坡长 :当 i=4%时 Lmax=1100m 当 i=5%时 Lmax=900m 当 i=6%时 Lmax=700m 当 i=7%时 Lmax=500m 当 i=7%时 Lmax=300m 最小坡长 :极限最小坡长为 100m 一般最小坡长为 130m (4) 缓和坡段:三级公路当连续纵坡 5%时 ,应在最大纵坡内设置缓和坡段 ,其纵坡应≤ 3%,长度应≥最小坡长 . (5) 平均纵坡:在一定长度路段内 ,路线在纵向所克服的高差值与该 路段距离之比p Hi L,当越岭路线相对高差为 200500m 是 ip=% (6) 合成坡度: 在超高的平曲线上,路线纵坡与超高横坡所组成的坡度 22 10%hI i i   (7) 满足视觉要求的最小竖曲线半径值:当 V=30Km/h 时 凹形: 2020 米 凸形: 1000米 (8)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为 400m,极限值为 250m, 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为 400m,极限值为 250m, 竖曲线最小长度: 25 米。 竖曲线要素的计算过程 本设计共有 9个变坡点,桩号分别为: K100+150 K100+400 K100+600 K101+50 K101+450 K101+850 K102+100 K102+450 K102+750 变坡点高程分别为: 坡长分别为: 银古高速公路辅道马莲台 C100C101段路线设计 10 坡度分别为: i1=+% i2=% i3=+% i4=+% i5=% i6=+% i7=+% i8=% i9= i8=% (1) 计算竖曲线要素 ( 以变坡点 1为例 ) 取 R=6100m, %1 5 %5 9 %5 6  ii (  “ +”为凹形,“ – ”为凸形) 判断为 凸 形曲线 曲线长  mRL %   切线长  mLT 3 0 1  外 距  mRTE 1 0 1 0 02 3 0 22  (2) 计算设计高程 ① 竖曲线上各桩号高程计算 竖曲线起点桩号 =( K100+) =K100+ 竖曲线起点高程 =%= 桩号 K100+150 处: 横距 x1== 竖距  mRxh 2211  切线高程 =+%=(m) 设计高程 ==( m) ② 直线上各桩号高程计算 K100+    mHH bp %  K100+    mHH bp 2 7 7%  竖曲线总述 全线共设竖曲线 9 个(不包含起终点), 最小竖曲线半径 1500 米。 竖曲线长度占路线总长 %,竖曲线平均每公里变坡点 3个 /km,最大纵坡为 %,最小纵坡为 %,最大坡长为 450m, 最小坡长为 150m。 进行纵断面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道路平 ﹑ 纵线形组合的设计原则: 宁夏大学毕业设计 11 ① 应在视觉上能自然的引导驾驶员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② 注意保持平 ﹑ 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 ③ 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 ④ 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 (2) 平、纵线形组合的基本要求: ① 当竖曲线与平曲线组合时,竖曲线宜包含在平曲线之内,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② 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 ③ 要选择适当的合成坡度。 (3) 平 ﹑ 纵线形设计中应注意 避免的组合: ① 避免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② 避免将小半径的平曲线起、终点设在或接近竖曲线的顶部或底部。 ③ 避免使竖曲线顶、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 ④ 避免出现驼峰、暗凹、跳跃、断背、折曲等使驾驶员视线中断的线形。 ⑤ 避免在长直线上设置陡坡或曲线长度短、半径小的凹形竖曲线。 ⑥ 避免急弯与陡坡的不利组合。 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