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规划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模具制造 校内实习、企业专业实习 典 型 零 件加工 、模具装配 调试 专项技能 第三学年 强化训练 职业技能鉴定 顶岗实习 校内实习、企业顶岗实习 企业实习 综合技能 切实推进数字化教学,修订 试题库, 开发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完善 模具制造技术 专业的网络教学资源库。 ( 2)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师资(包括专、兼职教师)培训计划, 二年内 ,选送 4 位 专业教师到 国家教级教师培训基地 或 国外 进修 ,引进 1 名专业带头人、 2 名骨干教 师,其余教师 到 合作 企业 采用挂职锻炼或 顶岗实习 方式轮流到企业培训 2 个月,聘 请 企业 专 家 5 名作为兼职教师 ,充实教师队伍 , 将模具专业师资队伍 打造 成为一支卓越的 双师型师资 团队。 ( 3)校企合作 与工学结合 深化产品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产品找企业,扩大引厂入校(正在与北汽福田谈合同,建立培训基地)的 17 规模 ,为 生产性实训和 轮岗实习创造 更好的 条件。 加强与 企业 的深度 合 作 ,争取企业 设备投入 , 建设 设备一流的模具技术中心(国联集团计划投入 50 万元设备),与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完善实训室的设备配置。 与 北汽福田合作 建立 集学生顶岗实习、企业职工培训、教师培训、技能鉴定四位一体的 培训中心。 规划资金 本 专业建设资金投入见表 3。 表 3: 模具制造 技术专业建设资金投入 (单位:万元) 建设内容 中央财政投入 自筹配套资金 小计 人才培养模式 与 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建设 30 30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0 10 办学模式建设 10 10 教育教学模式完善 15 15 教学资源库建设 35 35 评价体系建设 10 10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 30 30 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 20 20 设备投入 实训室建设 40 70 40 小 计 200 70 270 保障措施 ( 1) 组织 保障: 领导小组下设模具专业建设工作小组 ,组长由专业带头人担任。 根据示范学校建设实施规划方案,制订本专业的实施方案和任务书,并分解到相关部门,落实到人。 该项目实施项目负责人制。 校长与项目负责人签订项目目标责任书,各项目负责人对校长负责。 项目负责人 与相关教师签定 目标责任书。 18 ( 2)制度保障 : 项目责任人必须严格按照《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执行,实现项目管理的规范化。 ( 3)经费保障: 在中央财政投入 200 万元的基础,主动争取行 业、企业的资金支持 和学校 自筹 共 70 万元,以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19 项目二 汽车检测与维修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需求论证 ( 1)建设背景 汽车工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 2020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突破 1800 万辆, 居 世界第一。 目前,中国的汽车维修企业多达 30 万家,每年还以 10%~ 15%的速度激增。 根据人社部公布的 2020 年 《紧缺人才报告》, 国内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 达 80 万 人。 据湖南机械行管办 2020 年人才需求统计,未来 5 年湖南汽车维修行业,技工的需求量将达到 万人。 加快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是行业产业 发展的迫切需要。 ( 2)建设基础 我校于 2020 年设置该专业, 经过 6 年的摸索、改革和发展, 该专业现有在校学生 463 人,专业教师 15 名,其中高级职称 3 人,“双师型”教师 14 人,企业技术骨干兼职 3 人。 建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中心、汽车综合实训中心,发动机、底盘、汽车电气与信息化技术等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面积 4340 平方米,设备价值 820 余万元。 学校按照“前店后校”形式建有江淮 4S 店(汽车综合实训中心)。 建设目标 用 2 年时间,进一步完善产品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课程模块化设计,改革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做到课程建设以产品为主线,以能维修好汽车为 目标 20 的教学模式改革。 根据学校办学规划,依托职教集团,加强校企合作,打造一支卓越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把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中心建成具有“实习教学、汽车维修、师资培训、技能鉴定”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 建好校外实训基地。 完善创新管理与评价机制,用 2 年时间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成为国家级示范专业。 建设思路 依托职教集团,充分发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由行业、企业专家、学校骨干教师等多方参与的专业建设小组,制定课程体系,实施模块化教 学、教材开发,建立课程建设动态调整建设机制,跟踪新技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建设内容 (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完善产品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课程对接岗位为切入点,以产品的技术实现路径为主线,形成公开课群和技术课群。 技术课群中包括: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底盘构造与维修、变速器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整车实训 等模块,见图 2。 21 图 2 模块化课程图 专业课程,以产品为导向, 选定德系和日系两大车系,通过过程讲应会、对照实物讲应知 , 改革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分离式的教学方法,将模块化的课程揉合一起,把真实的产品带入每一堂技术课中,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实物教学中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实现专业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今后二年,按照该教学模式,编写一套一体化模块教材,省级精品课程一门(《 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 》)。 第三年, 通过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 ,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具体 技能教学 进程 见表 4。 表 4 技能教学进程表 学 年 实训内容 场 所 产品导向 备 注 第一学年 认知教育、钳工技能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底盘构造与维修 校内实习、企业社会实践 典型车系 认知实践 基本技能 第二学年 变速器原理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整车实训 校内实习、企业专业实习 典型车系 专项技能 第三学年 强化训练 职业技能鉴定 顶岗实习 校内实习、企业顶岗实习 典型车系 综合技能 技 术 课 群 钳工 技能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变速器构造与维修 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 汽车 综合 实习 底盘构造与维修 22 切实推进数字化教学,修订试题库,开发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完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网络教学资源库。 ( 2)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师资培训计划,二年内,选送 4 位专业教师到国家教级教师培训基地或国外进修,培养或引进 1 名专业带头人、 3 名 骨干教师,其余教师到合作企业采用挂职锻炼或顶岗实习方式轮流到企业培训 2 个月,新聘请维修企业的技师 5 名作为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师资队伍打造成为一支优秀的双师型师资团队。 ( 3)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 深化产品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产品找企业,厂中有校(正在与北汽福田谈合同,厂中建校、厂校一体),校中有店,为学生企业实训和轮岗实习创造更好的条件。 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加强与汽修企业、汽车企业的深度合作,争取设备投入,建设设备一流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中心,完善实训室的设备配置。 与北汽福田等 企业合作建立集学生顶岗实习、企业职工培训、教师培训为一体的培训中心。 规划资金 本 专业建设资金投入见表 3。 保障措施 ( 1)组织保障: 领导小组下设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项目工作小组,组长由专业带头人担任。 组长根据示范学校建设实施规划方案,制订本专业的实施方案和任务书,并分解到相关部门,落实到人。 该项目实施项目负责 23 人制,校长与项目负责人签订项目目标责任书,项目负责人对校长负责。 项目负责人与相关教师签定目标责任书。 ( 2)制度保障: 项目责任人必须严格按照《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执行,实现项目管理的规范化。 ( 3)经费保障: 在中央财政投入 200 万元的基础,主动争取行业、企业的资金支持 和学校 自筹 共 70 万元,以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表 5: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资金投入 (单位:万元) 建设内容 中央财政投入 自筹配套资金 小计 人才培养模式 与 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建设 30 30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0 10 办学模式建设 10 10 教育教学模式完善 15 15 教学资源库建设 35 35 评价体系建设 10 10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 30 30 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 20 20 设备投入 实训室建设 40 70 40 小 计 200 70 270 24 项目三 数控 技术专业 重点 建设计划 需求论证 ( 1)建设背景 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 技术的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工业现代化水平的标志。 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 ,数控人才紧缺日益凸现。 近几年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湖南成为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基地和生产制造基地,装备制造业 已成为全省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装备制造业是数控技术和数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户, 据湖南机械行管办2020 年的人才需求统计,未来 5 年对数控加工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将达到 12 万人,我校数控加工专业的快速发展是湖南装备制造业发展 的迫切需要。 ( 2)建设基础 我校数控加工技术专业 经过 11 年的建设与发展 ,已成为学校的主干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 目前,拥有专任教师 24 名(其中高级讲师 6 名, 高级技师 8 人,技师 16 人,双师型教师 22 人), 兼职教师 5 名。 在校学生 676 人。 建有车工实训中心、数控加工 技术 中心、数控维修实训室 等实训场地 ,实训 场地 面积达 3920 平方米。 有 实训设备 102 台套。 近三年来,在全省技能大赛中成绩突出, 6 人参赛,获 一等奖 1 人、二等奖 2 人、三等奖 2 人。 建设目标 用 2 年时间,进一步完善产品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 25 优化课程模块化设计,改革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做到课程建设以产品为主线,以加工合格零件为 目标的教学模式改革。 根据学校办学规划,依托职教集团,加强校企合作,打造一支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把数控加工技术中心建成具有“ 学生实习、 机械加工、师资培训、技能鉴定” 四位 一体的实训基地。 建好校外实训基地。 把该专业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国家级示范专业。 建设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行业经济为目标, 以“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 , 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进一步构建 一体化 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硬件设施,建立完善的 质量评估体系,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依托职教集团 ,充分发挥 数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的作用 ,加强校企合作,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学校骨干教师等多方参与 的专业建设小组,建立课程建设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跟踪新技术、新工艺,更新教学内容。 4.建设内容 (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完善产品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课程对接岗位为切入点,以产品的技术实现路径为主线,形成公开课群和技术课群。 技术课群中包括:车工工艺与技能、机加工 工艺 26 与 技能、数控车工工艺与技能、数控铣工工艺与技能、数控编程与仿真等模块,见图 3。 图 3 模块化课程图 专业课程,以产品为导向, 选定一套特定的典型轴套类 零件 (由易到难) 分析 ,通过过程讲应会、对照实物讲应知 , 改革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的分离式教学方法,将模块化的课程揉合一起, 把真实的产品带入每一堂技术课中,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产品教学中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实现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