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项目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部科技进步三等将。 产量和抗病性(尤其是菌核病)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生产上还在大面积应用。 2020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杂交种“白葵杂 6号”,子实含油率高达 43%,超过国内标准对照种近 3 个百分点,抗病性强,子实产量高。 但由于受种子生产、加工、储藏条件的限制,加之该 作物本身的特殊性(亲本繁殖要求隔离 5000米,制种要求隔离 3000 米),使种子的生产量不足,推广应用的速度较慢,其 13 主要原因是向日葵种子生产没有稳定的良种繁育基地,不能形成规模,所以,新品种的应用步伐较慢,科研和生产之间尚有较大的距离。 通过本项目配套形成高技术育种、繁育、生产、加工一体化良种生产格局,必将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向现代化迈进,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远不能适应现代发展,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是重要的举措之一。 我国“九五”计划和 2020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贸 工农一体化,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显而易见,产业发展会带动种植业的大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 在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欧美一些国家,对向日葵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其特点是利用向日葵油营养丰富的优势,以增加油的品种为主,开展油、饼粕、皮壳等综合利用的深加工。 目前,我国生产的向日葵油,主要以毛油销售于国内、外市场。 国外对向日葵油的加工以精练油为主。 即对榨出的毛油经脱胶、脱酸、脱色、脱臭、脱蜡等一系列精炼过程,生产出高级食用油。 同 时,以向日葵精炼为主,调配生产其他新品种,广泛用于食品工业。 在我国,由于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植物油的需求不断增加,对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向日葵油倍受青睐,消费向日葵精练油数量将不断增加,将成为我国人民消费的新热点。 目前我国生产向日葵精练油仅有包头金鹿油厂一家,年生产向日葵精练油的能力为 2 万 14 吨,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白城市农科院的向日葵“三步五脱”精炼油技术在我国处于领先水平,向日葵精练油项目的建成会调节人们的食用油结构,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还没有用向日葵秸秆作木质 纤维板的企业,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天然及生态的今天,保护生态,保护资源以列入议事日程,如果能有效利用向日葵秸秆,对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向日葵秸秆木质纤维板类似杨木,用其生产的刨花板经过林业部哈尔滨刨花板检测站检测,在全国非木质刨花板当中是最好的。 达到国标 1 级刨花板水平。 通辽农业部委托吉林省农业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向日葵育种工作始于上世纪初,到六十年代后期法国育成了胞质雄性不育系,七十年代初期,三系杂交种便应用于生产,使向日葵生产进入了杂种优势利用阶段 ,产量大幅度地提高。 目前向日葵生产先进的国家(如:法国、南斯拉夫)平均单产在 140公斤 /亩左右(美国平均 107公斤 /亩,世界平均 80公斤 /亩,我国90 公斤 /亩),子实含油率多在 45%左右。 生物技术(幼胚培养、花药培养和抗性鉴定)已成为成熟技术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应用,取得了较显著的成就,育成了对锈病、霜霉病、褐斑病及列当等具有高度抗性的杂交种,对菌核病和黑斑病的抗性研究也逐步深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抗性水平还不高。 欧美向日葵生产国把选育和推广抗病、优质杂交种为主要发展方向。 我国向日葵育种起步较晚, 1977 年 由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 15 院完成了三系配套。 先后育成了三十几个杂交种,但由于近年来菌核病的不断加重,多数杂交种已经被生产淘汰,推广面积较大的有白葵杂号、内葵杂号、辽葵杂号和沈葵杂号等。 这些杂交种有的产量和抗病性(尤其是菌核病)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子实含油率( 40%左右)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育种的手段和方法上基本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已经应用幼胚培养技术进行快速转育不育系和恢复系,远缘杂交胚拯救技术已经应用于育种程序中。 对病害鉴定的准确率较高。 但基础设施和设备还有较大的欠缺。 因此,对基础设施和设 备进行适当的投入,加强对良种繁育、种子加工、生物技术和植物保护等方面研究的配套建设,对我国向日葵的大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向日葵育种研究上,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无论是人员的投入,育成的品种和基础研究水平在同行中均处于领先地位。 现已通过生物技术利用野生资源转育抗性基因和优良农艺性状,技术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今后的育种发展将向着优质多抗方向发展。 项目的技术基础 吉林省向日葵研究所挂靠在白城市农业科学院,是我国唯一的向日葵研究专业所,主持科技部两国政府间的合作项目,主持全国 向日葵区域试验,是全国向日葵学组的组长单位,肩负着组织和协调全国向日葵学术工作。 向日葵科研力量投入较大,科研队伍阵容强大,从事向日葵育种的研究人员有 10人,耕作栽培 8人,植物保护 4人,综合化验分析 5人,产品深加工 9人,共 36 16 名研究人员,其中,研究员 4人,副研究员 11 人,助理研究员 12人,研究实习员 9人。 “七五”以来取得向日葵研究领域的科研成果 23项,其中包括,新品种、组织培养、耕作栽培、复合肥料、产品加工、植物保护等。 、向日葵精炼油新工艺是农业部“八五”重点攻关课题,1991 年通过农业部验收。 白城市 农科院拥有向日葵“三步五脱”精炼技术独立知识产权。 在向日葵精炼油基础上研发,将不断推出新品种,向日葵精炼油将成为人们主要的食用油。 4秸秆价颗粒饲料的研制是在玉米秸秆混菌发酵技术(见获奖证书,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独立完成,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的基础上研制出饲喂牛、羊、猪、兔和禽类的优化饲料配方。 其主要目的是为保护生态,实行禁牧舍饲政策服务,同时也为向日葵的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结果表明,向日葵秸秆木质纤维板类似杨木,用向日葵秸秆生产的刨花板经过林业部哈尔滨刨花板检测站检测,在全国非木质刨花 板当中是最好的,达到国标 1 级刨花板水平。 通过了农业部组织的专家鉴定。 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该项技术国家计委已立项建设向日葵秸秆刨花板厂,准备在白城市农业科学院建厂,后因动乱世界银行贷款终止,该项目 1991年被迫终止。 所以,有扎实的前期工作基础。 、目前推广的向日葵杂交种白葵杂 4号, 1999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见品种审定证书和获奖证书,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独立完成,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主要创新点: 1)白 17 葵杂 4号抗菌核病、抗褐斑病和黑斑病,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 2)适应区域广,推广覆盖面已达 4个省 (区),在我国育成的杂交种应用中是首例。 3)产量和产油量高,全国区试亩产 218公斤,比派列多维克增产 %。 示范区平均亩产量 184公斤,平均比对照增产 %,经济效益高,籽实含油率 40%。 4)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成果制成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作业历,简便易行。 5)采取地膜覆盖法繁殖亲本和制种新技术,通过时间隔离解决了生产区繁殖制种难和杂株率高的问题。 本项技术(向日葵杂交种应用与开发)已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见证书)。 白城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白葵杂 6 号”杂交种(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独立产权,见审定证 书), 2020 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确定推广。 其子实含油率高达 43%,抗病性强,子实产量高,与我国过去育成的油用型杂交种相比主要技术创新点是:①株高 181 厘米,比目前推广的杂交种白葵杂 4号降低 59厘米,抗倒伏性明显增强,适于机械收获。 ②增产幅度大,平均产量 公斤 /公顷,比标准对照增产 %。 ③品质好,籽实含油率得到了明显提高,比标准对照提高了近 3 个百分点。 ④在吉林省西部 6月 20日播种可以正常成熟,对西部的严重春旱有抗灾避灾作用。 ⑤抗褐斑病,耐菌核病,耐旱,耐瘠薄,较耐盐碱。 每 年播种面积可达到 20万亩。 仁用型白葵 6号品种(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独立产权),每年在吉林省的推广应用面积可达到 180 万亩左右,其主要技术创新是籽仁蛋白质含量 %,比普通食葵高近 5个百分点,籽 18 仁率 %,比普通食葵高 6个百分点,植株高大,秆产量高,可进一步提高效益。 高技术育种水平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 利用幼胚培养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快速转育恢复基因,并利用不育胞质标记法免去育性鉴定的育种技术环节,加速恢复基因纯合的核型转变;利用幼胚培养快速转育不育系;远缘杂交胚拯救技术等已应用于育种程序中。 利用 花药培养的成苗技术和染色体加倍技术近期可望有新的技术突破。 后续育成的新组合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加,有的新组合的子实含油率已达到了 47%。 这些新品种关键技术指标的突破,为今后的多抗和品质育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产业化开发储备了技术。 建设方案、规模、地点、期限 、优质、高产、多抗、油用型向日葵杂交种培育中试及产业化示范 、向日葵高新技术育种基地建设 、建设 500平方米生物技术实验室。 现有高压灭菌设备、超净工作台、电子显微镜、培养基制备设备等,需要建设 100 平方米恒温恒。向日葵项目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力方面的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本项目建成后将有力地加强现有交通设施衔接以及交通运输设施与库、场设施的衔接,使现有物流资源得以合理整合,基础设施及其技术装备的运作水平得以提高。 项目的建设是促进和田市社会经济发 展的需要 物流业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综合国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 发展物流业是推进城市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进而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产品价格低迷时 期的 生产连续性。 避免钢铁生产企业 因 资源性产品 价格和钢铁价格波动方向上的错位而形成剪刀差现象时所产生 的过度囤积行为和 及由过度囤积行为而造成钢铁生产企业 停产对 唐山钢铁产业自身 的损害。 、临港钢铁航运配送服务中心和内陆钢铁物流储备运输中转服务站。 其职能是降低钢铁产品的流通成本使钢铁物流体系扁平化。 同时为公司提供比较稳定的租金收入
方式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由课程建 设小组集体讨论,整合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 主要依据材料清单 1. 商务英语函电 多媒体课件 ; 2. 《实用外贸英语函电》自编教材 ; 3. 教案; 4. 作业; 5. 实习基地。 3— 观测点 实验及实践教学设计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A级标准 C级标准 自评结果 3. 教学内容 33 实验及实践教学 实验及实践教学 设计 设计出的 各类实践活
财富。 一、实习目的 毕业实习是我们大学期间的最后一门课程 ,不知不觉我们的大学时光就要结束了 ,在这个时候 ,我们非常希望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的正确性。 在这个时候,我来到圣鹿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这里进行我的毕业实习。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 为了达到毕业实习的预期目的。 在学校与社会这个承前启后的实习环节,我们对自己、对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在整个的实习工程中
量手册时,数据存在大量的重复和重叠,由于经验不足,在选取数据上存在一些问题,不过我的指导老师每次都很有耐心地帮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在我遇到难题时给我指明了方向,最终我很顺利的完成了毕业设计。 这次设计成绩的取得,与指导老师的细心指导是分不开的。 在此,我衷心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特别是每次都放下她的休息时间,耐心地帮助我解决技术上的一些难题,她 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客 多为看好该区域较有潜力的租赁市场而购买的本地投资客。 2. 客户群描述 A. 区域 根据我们的客户访谈以及结合周边几个楼盘的客户情况分析,本项目主力客户以瑶海区的区域内客户为主,其次为肥东地区和市区分流出来的消费群体。 其中瑶海区内的区域客户多为长江市场、槽冲市场 等各市场的经商业主以及周边的原住民。 以自用为主投资为辅 合肥地区是个理财观念尚欠发达的消费型城市,这类城市的收入来源较为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