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新的课题和挑战。 有机化学已经并将继续在物理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天然产物化学、金属有机化学、有机分析、计算化学、化学生物学和应用有机化学等各个方面得到发展。 三、本专业研究方向及简介 本 专业 1986年获批 硕士学位授予 权, 2020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 教授 8人 (含兼职教授 1人) ,副教授 9人, 讲师 4人,其中 10人具有 博士 学位 , 6人具有 硕士 学位。 本学科专业是湖南师范大学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项目和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学科之一。 拥有核磁共振仪、红外光谱仪、色 质联用仪、液 质联用仪、紫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总价值 2020 余万元现代分离分析仪器设备。 近 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省部级课题和横向合作开发课题 20 余项,在 J. ., Green Chem., J. Mol. Catal. A和《 有机化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 160余篇。 有机合成 围绕绿色化学的发展,以提高原子经济性而进行固体酸碱催化、过渡金属催化、复合光催化、相转移催化、离子液体作介质、 CO2 作介质等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为精细化学品清洁生产工艺的发展提供基础与应用成果。 有机催化 针对我国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和特色物产的深度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发展的需要,以择形催化反应为目标研究催化活性中心的构造与组装方法学、催化剂制备新技术,开展萜类催化转化与合成新的光学活性和生物活性物的研究。 应用有机化学 采用组合合成和高通量筛选等组合 化学技术,研究药物的定量构效关系,创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农药。 研制农药的新剂型,结合纳米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研究开发环境友好型高效低毒农药制剂。 生物有机化学 将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进行酶催化和仿生催化有机反应研究。 围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的创制和生态农药的发展,研究药物、毒物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利用分子力学、密度泛函等方法研究药物分子与靶标位点的结构及作用机制,为设计新型药物分子提供理论基础。 天然产物化学 根据天然产物成分分离纯化的需要,研制新型有机高分子吸附分离 功能材料,探索新的分离原理和分离工艺,以实现天然产物成分的大批量和高通量分离。 采用结晶、制备色谱分离等技术,进行中药成分标准对照品的高通量制备。 四、专业 课程 一览表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课程 学时 学分 任课教师 开课学期 (春 /秋 ) 备 注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0 1 秋 公共必修课 自然辩证法概论 36 春 硕士英语精读翻译与写作 144 4 秋、春 硕士英语听说 64 秋、春 01207030301 专业外语 30 徐满才 秋 专业必修课 01207030302 物理有机化学 40 2 徐满才 曾佑林 秋 01207030303 有机合成化学 40 2 邓桂胜 春 01207030304 有机结构分析 40 2 杨明生 秋 01207030305 催化原理 40 2 尹笃林 秋 01207030306 金属有机化学 40 2 李金恒 秋 AC 01207030307 现代色谱分离分析 40 2 陈波 秋 ACDE 01207030308 催化剂表征 40 2 银董红 秋 B 01207030309 不 对称催化合成 40 2 兰支利 春 B 01207030310 生物催化 40 2 毛丽秋 春 D 01207030311 天然有机化合物剖析方法 40 2 李添宝 春 E 01207030312 分子识别化学 40 2 李志强 秋 专业选修课 01207030313 现代化学前沿知识 40 2 教授群 春秋 01207030314 量子化学 40 2 黄宏新 春 01207030315 分离工程 40 2 李谦和 秋 教学实践 10 1 必修环节 学术报告 68次 2 五、专业课程开设具体要求 课程编号 : 01207030302 课程名称 : 物理有机化学 英文名称 : Physical Organic Chemistry 任课教师 :徐满才、曾佑林 适用学科方向: 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预修课程: 大学本科主干课 内容简介: 课程分 3块:有机结构理论;研究和描述有机反应机理的一般方法;各类有机反应的机理。 共如下 13章: 第一章 化学键与结构 第二章 立体化学原理 第三章 构象、立体效应和立体电子效应 第四章 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和描述 第五章 亲核取代反应 第六章 极性加成和消去反应 第七章 碳负离子和其他亲核性碳 第八章 羰基化合物的反应 第九章 芳香性 第十章 芳香取代反应 第十一章 协同周环反应 第十二章 自由基反应 第十三章 光化学 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 Francis A. Carey and Richard J. Sundberg.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Forth Edition) Part A: Structure and Mechanisms[M]. Klewer Academic. New York: Plenum Publishers, 2020. 张永敏.物理有机化学 [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 N. S. Isaacs. Physical Organic Chemistry[M]. Addison Wesley Longman,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1997. 课程编号 : 01207030303 课程名称 : 有机合成化学 英文名称 : Organic Synthesis 任课教师 :邓桂胜 适用学科方向: 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预修课程: 大学本科主干课,物理有机化学 内容简介 : 课程分两块:有机合成反应;有机合成方法学。 共如下 18 章: 第一章 亲核性碳中间体的烷基化反应 第二章 碳亲核体与羰基的加成反应 第三章 通过亲核取代反应进行官能团转变 第四章 碳碳重键的亲电加成反应 第五章 羰基和其他官能团的还原反应 第六章 环加成 单分子重排和热消去反应 第七章 I、 II、 III族金属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第八章 涉及过渡金属的反应 第九章 涉及硼、硅、锡化合物的碳碳键形成反应 第十章 涉及碳正离子、碳负离子和自由基等活性中 间体的反应 第十一章 芳香取代反应 第十二章 氧化反应 第十三章 有机合成中的保护基 第十四章 合成等当基 第十五章 逆合成分析以及合成路线的筛选和优化 第十六章 立体化学控制 第十七章 固相合成 第十八章 组合合成 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 Francis A. Carey and Richard J. Sundberg.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Forth Edition) Part B: Reactions and Synthesis[M]. Klewer Academic. New York: Plenum Publishers, 2020. 吴毓林,姚祝军.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M].科学出版社, 2020. 巨勇,赵国辉,席婵娟.有机合成化学 [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0. 课程编号 : 01207030304 课程名称 : 有机结构分析 英文名称 : Organic Structure Analysis 任课老师 :杨明生 适用学科 :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分析、高分子化学、应用化学 预修课程 :基础有机化学 内容简要 :有机结构分析建立在波谱分析的基础上,波谱分 析包括核磁共振( NMR)、红外光谱( IR)、紫外光谱( UV)、质谱( MS)。 根据四大谱提供的信息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和表征。 具体内容为:紫外光谱产生的原理和影响因素;红外光谱(包括拉曼光谱)产生的原理和官能团与吸收波数的关系特征;质谱的原理、质谱的解析方法、不同电离源对质谱的影响、碎片离子及分子离子与结构的关系;核磁共振的原理、氢谱中化学位移和偶合常数与分子结构的关系、碳谱化学位移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DEPT 谱、二维谱(氢-氢相关谱、碳-氢相关谱、远程碳-氢相关谱)。 利用波谱分析对化合物进行综合解析。 主要教材和参考书: 有机化合物光谱和化学鉴定[ M]. 有机波谱分析法[ M].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 M]. 课程编号 : 01207030305 课程名称 : 催化原理 英文名称 : Principles of Catalysis 任课教师 :尹笃林 适用学科、方向 :化学和化工一级学科下的相关专业与方向 预修课程 :本科化学或化工专业的必修课 内容简介: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的分类,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的表示方法与联系,催化作用的多样性,催化剂的组成与结构,工业催化剂的要求,催化剂在利用资源、节约 能源、保护环境和发展高新技术中的作用;多相催化中的基本过程,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特点,吸附速率与吸附平衡,吸附等温式,扩散影响的考察与消除,表面催化反应动力学方程;有机反应中的酸(碱)催化反应的类别,酸(碱)催化反应的本质与决定因素,布朗斯台德规则,典型固体酸(碱)催化剂的结构与应用,择形催化作用,酸(碱)协同催化;金属催化反应类别,金属的原子结构、晶体结构与表面结构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助催化剂的作用,载体的作用,多功能催化作用;配位络合催化过程中的基本反应,中心离子和配位体对催化性能的调变作用,酶催化与 模拟酶催化;半导体的整体性能与表面结构对吸附与催化作用的影响,典型氧化物和复合氧化物的结构与催化作用,氧化 还原催化循环;催化剂制备中的单元操作与沥析法、沉淀法、浸渍法和枝节法制备催化剂中的技术集成。 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 曹声春、胡艾希、尹笃林.催化原理及其工业应用技术 [M].湖南大学出版社, 2020年. 吉林大学编写组.催化作用基础 [M].科学出版社, 1990年. 催化学报 [J]. Journal of Catalysis[J]. 课程编号 : 01207030306 课程名称 : 金属有机化 学 英文名称 :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任课教师 :李金恒 适用学科、方向: 有机化学、化学及工业催化。 预修课程 :有机化学、无机 化学 及结构化学 课程内容 : 本课程主要研究对象是 金属有机化合物(络合物)的合成和表征,以及在有机合成中应用。 课程主要介绍 金属有机化学 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目的是通过对 金属有机化学 基础理论知识及研究方法的学习,并将其主要应用于 有机合成 领域。 本课程要求深刻领会金属有机化学 基本概念;掌握 金属有机化合物(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及其研究方法 和 技术;金属有机化合物(络合物)在 有机合成中 应用及其 作用机理。 主要内容包括: 绪论:金属有机化学的定义以及一般原则、性质和重要性;基本合成方法;常见的分析表征手段;金属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应用; 金属有机化学的一般原则:简要介绍十八电子规则;配位场理论;基元反应等等; 金属有机化合物(络合物)的合成方法; 金属有机化合物(络合物)的分析表征方法; 金属有机化合物(络合物)在有机合成中应用。 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 三本明夫.有机金属化学 基础与应用 [M].陈惠麟, 陆熙炎 等.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陆熙炎 , 杜灿平 . 金属有机化合 物的反应化学 [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0年 . Murai. S. Topics in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M]. Springer: Berlin, 1999. 张启峰 、 张世平 、 张启涛 . 有机分析教程 [M].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6年 . Organometallices[J]. J. Organomet. Chem[J]. J. Am. Chem. Soc[J]. J. Org. Chem[J]. Org. Lett[J]. Tetrahedron Lett[J]. 1 Tetrahedron[J]. 1 Chem. Commun[J]. 1 Angew. Chem. Ed. Engl[J]. 课程编号 : 01207030307 课程名称 : 现代色谱分离分析 英文名称 : Advance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and Analysis 任课老师 :陈波 适用学科、方向: 化学 预修课程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 内容简要:通过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介绍:色谱过程热力学;动力学如:线性理想色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