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科技行动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机构的国人个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 (蓝卡工程 ),为约 100 万人建立个人健康管理信息档案和健康指导方案; ——完善适合我国不同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标准;培训一批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完善与健全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科技服务网络; ——根据区域特点,选择 20~ 30 个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健康科技成果 的推广和示范。 行动内容 1)适宜农村和社区的医疗器具研发与应用 开发一批适宜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小型、可移动的检验、检查、治疗设备及与适宜技术配套的试剂、器械、仪器;选择适合地方需求、社会效益突出的适宜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建立适宜技术信息网络。 — 12 — 2)国人个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 (蓝卡工程)构建与应用 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攻克一批国人个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初步建立国人个人健康信息系统的概念模型、信息模型和功能模型,包括涵盖国人六大系统健康指标体系和数据库、七类重大疾病或状态预警指标体系和 数据库、健康状态评估模型和疾病预警模型、健康信息存储卡等,为普及现代健康管理理念、实践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及改善重大疾病的预防和诊疗现况提供技术支撑。 3)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科技资源配置研究与应用 研究我国不同地区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模式及科技资源配置需求,建立适宜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示范模式,明确其硬件设施、科室设置、床位数量、人员配备、药品储备和医疗仪器设备配置等相关标准,对全国的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起示范和带动作用。 4)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应用 通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如短期脱产、函授等形式培训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培养一批素质过硬的全科医生队伍,使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一专多能,适应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5)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研究与示范 针对农村居民居住比较分散、城市社区居民居住集中等不同特点,从实际出发,对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出统筹规划,研究和示范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 13 — 6)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科技综合示范 根据区域特点,选择 20~ 30 个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健康科技成果的推广和示范。 (五)公众健康知识普及科技行动 行动目标 针对全 民健康科技需求,筛选医疗卫生保健等科技知识,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讲座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健康知识,定期开展健康科技高峰论坛,建立全民健康知识网络平台,提升健康意识,促进科学生活。 具体目标为: ——筛选 300~ 500 项医疗卫生保健等健康知识,通过有针对性的多种形式的传播,到 2020 年,目标人群的覆盖率达到 80%;目标人群的知识知晓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 30%,目标人群的行为形成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 15%; ——定期举办 “健康科技高峰论坛 ”,将其办成一个品牌论坛。 行动内容 1)健康基本知识、理念及健康生 活方式宣传普及(包括人体正常健康指标及临床检查指标相关知识普及); 2)重大疾病预防知识普及; 3)常见病、多发病预防知识和安全用药知识普及; 4)重大灾难性事件公众逃生、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普及; 5)食品安全及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知识普及; 6)避孕节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及妇幼保健知识普及; 7)常用药品安全和合理用药知识普及; — 14 — 8)适量运动相关知识普及; 9)特定人群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普及(流动人口、儿童青少年、农村贫困地区居民、牧民、易发洪涝灾害地区居民); 10) 结合世界艾滋病日等宣传教育日,开展公众 健康普及宣传活动; 11)在民族地区使用汉语和民族语言、文字普及健康基本知识; 12)健康科技高峰论坛; 13)建立全民健康知识网络平台。 (六)人口安全科技行动 行动目标 开展环境与人口关系的研究,研究并推广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等人口安全关键技术,控制人口数量,降低出生缺陷发生,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 具体目标为: ——明确 3~ 5 种重大出生缺陷的发生机理; ——研发 10~ 15 种出生缺陷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新技术; ——开发 5 种长效和短效避孕新药物、新器具, 1~ 3 种绝育新技术 、新方法, 1~ 3 种人工流产新技术、新方法; ——综合评价 5~ 8 种常用避孕节育技术方法。 行动内容 1)节育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与应用 重点开展新型宫内节育器、高清晰宫腔操作可视系统、非堵塞 — 15 — 性男性绝育技术、女性绝育新技术、长效埋植避孕剂、外用避孕新药、低剂量口服避孕药、阴道避孕环的研究;开展透皮避孕贴膜、人工流产新技术、男性免疫避孕制剂以及避孕节育手术并发症防治技术等研究;开展避孕节育技术方法的综合评价、应用规范和大规模的人群队列推广示范研究;开展避孕节育技术方法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监测和评估研究。 2)重 大出生缺陷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重点开展胚胎早期发育的调控、重要组织器官发育、人类生殖控制的分子机理、遗传性精神神经系统出生缺陷和先心病等出生缺陷的致畸致病分子机制研究;开展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研究;开展干细胞治疗、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出生缺陷新型诊断和治疗技术研究;开展重大出生缺陷主要环境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以临床为基础的现有综合防治技术干预效果的评价、以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络为基础的出生缺陷人群监测与综合干预模式等研究;建立全国性的遗传病诊断高技术平台,为出生缺陷的 “三级预防 ”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七)新药 创制,大药改进科技行动 行动目标 大幅度提高药物创新能力,加速我国成为医药科技强国,医药产业大国。 具体目标为: ——研发创新药物 30~ 50 个; ——选择 20~ 30 个市场份额大的药物进行技术改进; ——构筑 5~ 10 个创新药物研发的大平台,建立或完善一批临 — 16 — 床前专业性单元技术平台、 30~ 40 个药物临床评价研究平台; ——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培育一批依靠创新引领、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 行动内容 1)新药研制及推广 围绕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肿瘤瘤谱,研制出包括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在内的各种抗肿瘤药物; 针对高血压病、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研制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根据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和机理,研发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作用机制不同的新药;研发药物顺应性好的胰岛素类新剂型、新制剂和具有新型作用机理的降糖药物;寻找抗抑郁药的作用靶点,获得治疗抑郁症的新药;研发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体、重组蛋白及小分子多肽药物;研究抗耐药菌新药、抗结核杆菌(包括耐药菌)新药以及抗真菌感染的新药;研发结构新颖、作用强、对病毒耐药有效的核苷类似物及针对 HBV 核壳蛋白的抑制剂,以及抗艾滋病和禽流感的新型药物。 2)大药改造及应用 选择现有 8~ 10 个具有知识产权的新药产品进行研究和技术改造,培育 4~ 5 个市场大品种;选择 5~ 8个临床效果可靠、市场需求量大的生物技术药物品种,开展关键技术的研究,降低生产成本,培育出 2~ 3个大品种;选择 5~ 8 种作用显著、市场需求大、我国急需的品种,突破关键技术,形成 2~ 3 个药物大品种。 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