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新 知 学生板演 并进行订正。 (二)教学例 2 通过练习看来同学们掌握 的 还不错 ,下面老师要提高难度,有没有信心挑战 一下。 课件出示例 2:怎样列 式 呢。 (板书: 35+32=) 该怎样列竖式笔算呢。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如果有困难,可以请小棒帮帮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你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 ”“列竖式时你是怎样对位的。 为什么这样对位。 ”(引导学生说出列竖式时应注意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时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 小结: 在计算两位数 笔算 加法时,一定要记住相同数位对齐并从个位加起。 下面看小精灵聪聪又给我们带来了几道什么样的练习( P12 做一做 2),学 生板演并进行订正。 二、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自主 尝试,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与算法的内在联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综 合 训 练 习 题 的 设 计 课后习题的分析处理和综合训练题的设计 目 的 (一) P13“做一做 第 1 题” 学生按要 求先摆一摆,再算一算。 (二) P12“做一做 第 2 题” 学生先独立解决,然后交流订正。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 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练习题,在列竖式计算中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两位数笔算加法的直观模型。 作 业 题 的 设 计 作业题目 设计意图及目的 P14 思考题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并通过思考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整节课教师的 “教 ”适应了学生的 “ 学 ” ,给学生创造了有利于数学学习的环境,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 背景 ,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 充分体现数学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主线的思想,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方 面都得到发展。 回顾本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如:书写细节上还要多注意,给学生 以更良好的示范。 内容上还可安排的更紧凑些,题量可在多些。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 总结 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二 年级数学“教与学”有效性研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 P14 进位加法(例题 3) 教学时间 2020年 9月 2日 教材分 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 前面教学时,学生已经接触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特别是竖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的写法,掌握进位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突破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难点。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重难点 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具使用 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 探究 引 课 及 主 题 图 的 处 理 主题图的编排意图及使用 目 的 一、 复习 导入: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 笔算下面各题 (每小组各做一道小题且派一个代表板演) 25+42= 36+21= 24+35= 指名回答: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同学说的真不错,上节课我们研究的是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 通过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为本节课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做了很好铺 垫。 探 求 新 知 例题编排意图及“教与学”活动设计 目 的 一、探求新知: 课件出示主题图:你都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我们先 来 解决“二( 1)班和二( 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这个问题,该怎样列算式呢。 (板书: 35+37=) 为什么用加法呢。 35+37=。 ,我们可以先用 小棒摆一摆,想:先加什么。 (教师指导) 根据上面摆的过程列竖式算一算,该怎样算。 ( 学生回答,师板书竖式写法 ,强调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 进 1,这个 1 就写在十位 的下面 ,要写的 小 一些 ) 如何书写进位加法笔算的过程,同 学们看懂了吗。 好,那我们先来做 几道练习题,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 懂了。 同学们,做了这么多的练习,你们能不能先自己说一说两位数笔算加法应注意些什么呢。 ( 学生先说然后 出示课件,并让学生强化记忆) 进位加法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抽象思维弱,直观思维强,所以教师采用直观教具、学具的方法,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单根相加满 10 根捆成一捆的过程, 以此直观地说明进位加法中当个位满十时 如 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 二、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综 合 训 练 习 题 的 设 计 课后习题的分析处理和综合训练题的设计 目 的 ( 一 ) P15“ 练习二 第 2 题” 先让认真观察,下面的题均错在哪里,并让学生 独立解决,然后交流订正。 ( 二 ) P15“练习二 第 3 题” 区分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在计算方法上的不同。 (三)解决问题 运走了 18 箱橘子,还剩下 29 箱橘子,一共收了多少箱橘子。 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 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加法 的计算方法。 作 业 题 的 设 计 作业题目 设计意图及目的 □里都可以填几呢。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有序思考的能力。 板 书 设 计 进位加法 课 后 反 思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存在着 以下 不足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 1)在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操作过程理解算理时,引导过于急切,没有给学生留下相应的思考余地,如果在这个环节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操作和思维空间,这样对学生理解算理就更有帮助了。 ( 2)在小结的时候没有给学生讨论及思考的时间。 ( 3) 由于班级人数少,总想每位同学都照顾到,所以在做练习的时候出现了拖沓的现象,如果将时间缩短学生还可能多练两道题型 , 甚至还能 进行教学效果的 检测。 ( 4)板书内容没有书写完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的去钻研教材,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 年级数学“教与学”有效性研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 P1718 不退位减法(例题 1) 教学时间 2020年 9月 3日 教材分析 两位数减两位数是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列竖式笔算两位数加法之后,是对列竖式笔算的进一步巩固,又为后面的多位数减法作铺垫。 不退位减重点是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后才能相减,理解运算的顺序:从个位减起。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具使用 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磁扣 教 学方法 自主探究 引 课 及 主 题 图 的 处 理 主题图的编排意图及使用 目 的 一、 谈话 导入: 2020 年 7 月 13 日 , 国际奥委会通过投票的方式,决定 2020 奥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举办,我国的运动健儿非常的优秀在 2020年的奥运会上取得 51 枚金牌的好成绩,位居金牌榜的榜首。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 2020年奥运会的金牌榜。 课件出示主题图: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道 用 减法 解决的数学 问题吗。 (学生汇报) 同学们说了许多关于减法的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不退位的笔算减法(板书课题)。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 求 新 知 例题编排意图及“教与学”活动设计 目 的 一、探求新知: 小精灵想请同学们帮她解决 “ 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 ” 的数学问题,该怎样列算式呢。 (板书: 3623=) 你是怎样算的呢。 鼓励算法的多样性。 (学生汇报) 同学 们 说的真不错,下面老师想用摆圆片的方法来验证同学们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教师演示: ①用圆片在数位顺序表上摆出 36,十位上的 3个圆片表示什么。 个位上的6 个圆片表示什么。 ②减去 23 也就是从个位的 6 个中去掉 3 个,从十位的 3 个中去掉 2 个。 请同学们思考根据老师摆的过程,如何列竖式笔算呢。 (学生试着列竖式) 在尝试、交流中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探 求 新 知 学生汇报,根据汇报写出规范的板书格式。 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要对齐) 对了,数位对齐后我们才能去减。 (个位: 6 3 =3 写在对着个位的横线下。 十位: 3 2 =1 写在对着十位的横线下) 同学们,刚刚老师在算 36 23=13时,你们注意了没有,老师是先算哪儿。 再算那儿。 小结:引导学生归 纳(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二、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综 合 训 练 习 题 的 设 计 课后习题的分析处理和综合训练题的设计 目 的 (一) P18“ 做一做 第 1 题” 通过直观图列竖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 (二) 数学小诊所: P18“做一做 第 2 题” 以判断对错的方式完成做一做的第 2 题,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的印象会更为深刻。 (三) 蝴蝶下面藏着几 竖式上的一个或两个数用蝴蝶遮挡上,让学生 猜。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作 业 题 的 设 计 作业题目 设计意图及目的 P22 第 14 题(思考题)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通过思考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板 书 设 计 不退位减法 3623=13 课 后 反 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 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 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 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 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二 年级数学“教与学”有效性研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 P19 退位减法(例题 3) 教学时间 2020年 9月 4日 教材分析 学生之前学习了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九的运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基本掌握了加减的转化,退位的意义和必要性,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作了很好的铺垫,该环节在教学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