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6-ba、ga3对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率的影响(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3cm 时,移栽到混合土中, 散射光下覆膜保湿进行精心照料培养, 25℃ ,约 35 天后转入正常光下培养; ⑿ 待植株生长健壮,向植株上涂抹除草剂,观察,可正常生长的,方可初步鉴定为所获目的植株。 2 结果与分析 共培养阶段不同激素浓度配比 情况 实验共设置了 4 组不同的激素浓度梯度: 第一组: , 100mg/LGA3; 第二组: ,150mg/LGA3;第三组:不加 6BA, 200mg/LGA3; 第四组:不加 6BA,250mg/LGA3。 以此来分析共培养阶段大豆子 叶节丛生芽分化的情况。 图 1 和 mg/L 6BA 对丛生芽分化的影响 0黑农3 7 黑农6 4 黑农4 4 小粒豆 图 2 四种不同浓度的 GA3 对子叶节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共培养阶段,添加 或 mg/L 6BA 均可有效促进丛生芽的分化,诱导的愈伤组织紧致,生命旺盛,但二者差异并不显著 (图 1)。 而培养基中添加了 250mg/LGA3后,有效促进子叶节的伸长,提高丛生芽诱导率,丛生芽诱导率均在 50%以上(图 2)。 丛生芽 诱导 阶段激素配比 情况 实验共设 置了 4 组不同的激素浓度梯度: 第一组: , 20mg/L BIA; 第二组:, 40mg/L BIA;第三组: ,不加 BIA;第四组: ,不加 BIA。 以此来分析不同激素浓度对丛生芽诱导率的影响。 图 3 四种不同浓度的 6BA 对丛生芽诱导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丛生芽诱导阶段, 6BA 浓度在 ,随着 6BA 浓度的升高,丛生芽诱导率也随之升高,最适生长浓度在 ( 图 3,图 4)。 图 4 芽诱导阶段培养基中激素配比图片 0黑农3 7 黑农6 4 黑农4 4 小粒豆100mg/L 150mg/L 200mg/L 250mg/L0%10%20%30%40%50%60%70%黑农3 7 黑农6 4 黑农4 4 小粒豆 图 5 芽诱导时期产生的愈伤组织 及 其 褐化和玻璃化现象 图 5 的 A 和 B 为芽诱导阶段产生的愈伤组织,此种状态为培养较为理想的愈伤组织,培养基浓度适宜,培养温度以及 湿度 合适,培养基水分适合丛生芽诱导阶段的生长。 但在培养过程中也会出现 褐化和玻璃化现象(图 5 的 C 和 D)。 产生褐化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培养的外植体老化)、外植体伤口太大、消毒时间过长或是消毒液没有冲洗干净、培养温度过高、季节原因、培养时间过长等;产生玻璃化的实质是植物 细胞分裂与体积增大的速度超过了干物质生产和积累的速度,植物只好用水分来充涨体积,从而表现玻璃化。 不同作物种类或品种,玻璃化的发生频率各不相同。 另外,丛生芽诱导阶段培养基中水分不可过大,否则将会抑制丛生芽的生长。 芽伸长阶段激素配比 情况 通过配置不同浓度激素配比的培养基 , 对四种大豆进行培养,目的是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丛生芽牙伸长的影响,旨在选用芽伸长最适浓度的激素配比。 培养基如下, 第一组:不加IAA, 250mg/L GA3, 100mg/L BIA;第二组: 200mg/L IAA, 100mg/L GA3, 200mg/L BIA。 图 6 芽伸长阶段 GA3 和 IAA 浓度配比对芽伸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芽伸长阶段,在培养基中同时添加 100mg/L GA3 和 200mg/LIAA 的芽伸长率比单一添加 250mg/LGA3 略高 (图 6,图 7)。 IAA 对芽伸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同时添加适量浓度 GA3 和 IAA 时,两种激素相互作用促进芽的生长。 而只添加 GA3 时,随浓度大,但激素种类单一,对芽伸长的影响不够明显。 图 7 芽伸长情况时的图片 0%10%20%30%40%50%60%黑农3 7 黑农6 4 黑农4 4 小粒豆GA3 GA3+IAAA B C D 生根阶段 方法比较 实验采取了 2 种不同的生根方法, 第一 种是直接向培养基中添加 ;第二 种是 用。 以此来分析不同方法对生根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生根阶段用 明显,但一般采用前者,即向培养基中直接添加。 因为此法相对操作简单,且激素浓度在培养基中分布均匀。 不同浓度筛选剂对大豆生长各阶段的影响 如图 8 所示,大豆生长各阶段时加入不同浓度筛选剂对大豆的生长状态有很大影响,当筛选剂浓度过大时,大 量子叶节过早发黄老化,不利于目的子叶节的收获。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筛选剂的浓度应在不同生长阶段选择适宜浓度。 图 8 筛选剂浓度对比 3 讨论 共培养阶段 6BA、 GA3 浓度对丛生芽诱导率的影响 在遗传转化再生体系中,共培养阶段培养基中添加激素种类和浓度时影响丛生芽分化和植株再生的重要因素。 理论上来讲, 6BA 和 GA3 浓度越高,丛生芽诱导 率越高,每个外植体的丛生芽数目也越多,转化效率也就越高。 而丛生芽越多,芽之间的抑制作用也就越强,导致丛生芽不易生长,也没用 明显的主茎。 本研究中经过农杆菌浸染 ,共培养的大豆,在 mg/L 6BA 及 250 mg/LGA3 时,丛生芽的生长状况最好。 丛生芽阶段 各因素 对丛生芽诱导率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丛生芽阶段培养时,愈伤组织易出现褐化,一般采用较嫩幼新生的外植体且适当降低培养基的浓度,调节培养箱内的光照,或适当微调底培养基的 PH。 愈伤组织出现玻璃化现象时,一般会适当调节激素 6BA 跟 GA3 的浓度配比,以抑制玻璃化想象的产生。 基因型对大豆子叶节丛生芽诱导率的影响 选择一个合适的受体基因型,一方面应考虑到所选择的基因 型的农艺性状,另一方面取决于该基因型组培时的再生能力,最后还要通过实验检测它被农杆菌侵染后的再生能力。 关于基因型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的原因,有研究认为是由细胞生理状态不同造成的,如细胞壁结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