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指南地学部分摘录(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深部过程与浅层响应 ; ( 8)典型造山带及大陆边缘形成与演化 ; ( 9)地质过程的精细记录、示踪、模拟和实验研究 ; ( 10)现今大陆活动监测、数据融合与解释 ; ( 11)地球与近地星体的对比与相互作用 拟资助 6~ 8 项。 4.成矿成藏过程、机理与分布 该领域的科学目标是:通过浅部地壳结构与成矿关系分析、区域性成矿流体示踪、矿田构造和成矿过程精细刻画、特色成矿系统及成矿地球动力学研究,实现成矿理论和找矿勘查的重大突破。 开展大型叠合盆地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关系理论,特别是海相碳酸盐岩和深水沉积体系沉积、成藏过程与油气聚集理论研究,煤层气成藏动力学、层序地层学、地球系统演化与生烃古环境研究,以及油气藏探测方法研究,完善反映我国复杂地质条件的油气地质理论体系,扩大已开发多年的成熟盆地的剩余油气资源、拓展我国油气勘探的远景。 加强 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大洋多金属结核结壳和热液硫化物等战略性、非常规性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理论研究。 该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中国重要与特色矿床形成机理与时空演化;大规模成矿域的形成;区域和全球尺度成矿系统对比;深部矿床和油气探测理论与方法;含油气盆地动力学与沉积、成藏作用;海底大规模成矿成藏理论。 2020年度拟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包括: (1)沉积盆地和岩浆系统成矿物质的巨量富集机理 ; (2)特色成矿系统的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 ; (3)大陆板块内部成矿作用的背景和过程 ; (4)大型矿集区区域流体系统示踪与 成矿系统演化 ; (5)隐伏矿床和深层油气藏的形成演化机制及地球物理响应系统 ; (6)大陆聚合过程中的成矿作用 ; (7)大型盆地演化的区域动力系统及油气聚集规律 ; (8)地球系统演化与盆地中生烃物质和储层的沉积环境 ; (9)现代海底热液系统与古今成矿作用对比 ; (10)矿产资源与非常规能源勘探的新理论、新方法 拟资助 6~ 8 项。 该领域的科学目标是:以地球系统理论为指导,以陆地表层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自然与人类相互作用为核心,基于对过程理解的模型研究,强调不同空间尺度上多种自然 过程的相互作用研究,以及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相互作用的研究,揭示陆地表层系统关键要素、过程的机制与演化规律,揭示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中人为作用与自然作用的关系,探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该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是:关键要素变化过程与机制;界面过程与物质迁移转化规律;关键要素相互作用与模拟;综合灾害风险形成机制与评价。 2020年度拟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包括: (1)地貌过程与演化机理 ; (2)湖泊界面过程与机理 ; (3)湖泊生境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影响的机理 ; (4)湿地演替过程及其生态效应 ; (5) 高强度利用下土壤质量演变过程 ; (6)土壤过程中的物质迁移与转化规律 ; (7)土壤 C、 N、 P转化过程及其微生物学机理 ; (8)根土界面过程 ; (9)冰冻圈水热过程 (陆地表层生态系统 )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10)生态地理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1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区域综合 ; (12)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价与管理 以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群迅速发展,带动了地球系统科学的全面发展和变革。 地球系统观测与信息处理的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将成为未来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与发展竞争的核心内容。 为此,地球科 学部“十二五”期间将加强对地球系统观测与信息处理的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并鼓励针对具体的学科或领域开展研究。 地理信息科学是以地理信息的形成演化机理研究与信息的获取与分析技术发展为核心研究内容的一门新兴的地理学分支学科。 它以不断提升人类对地理综合研究对象的完整科学认识为根本学科发展目标。 近年来,地理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技术、网络技术、航天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为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机遇。 2020年度拟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包括: ( 1)遥感辐射、散射、传输机理和定量反演;( 2)多源数据融合、同化、协同与信息提取;( 3)遥感地表参数反演;( 4)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与组织; ( 5)地理信息尺度转换与表达;( 6)空间数据挖掘与空间分析方法;( 7)地表空间分异与演变过程模拟。 拟资助 6~ 8 项。 该领域的科学目标是:研究区域水循环过程,建立水循环模式,研究水资源形成演化的时空特征,揭示水资源利用影响生态环境的规律,提出水资源宏观调控和优化利用模式,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该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是 :水与气候、生态、环境、社会的相互作用机理;“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的时空变化与循环过程;区域水资源形成与转化关系;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社会水循环的驱动机理。 2020年度拟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包括: (1)流域水文过程观测实验与尺度效应 ; (2)土壤水盐运动与生态过程的耦合机制 ; (3)水文过程定量描述、模拟与不确定性分析 ; (4)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机制 ; (5)水文地质结构变化及介质非均质性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 (6)人类活动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及其效应 ; (7)水循环过程及其极端水文事件 拟资助 6~ 8 项。 7.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及其调控原理 该领域的科学目标是:以地球系统科学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研究区域性、典型性和关键性环境问题,阐明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及其调控原理。 该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是:资源开发和利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重大工程和自然灾害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有毒污染物时空分布和环境风险;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导致环境异常的识别与调控。 2020年度拟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包括: ( 1)不同地域人类适应环境变化模式比较研究 ; ( 2)城市、区域发展过程与环境 变化 ; ( 3)土地复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 ( 4)环境污染物的源识别、过程示踪和定量解析 ; ( 5)有毒污染物的生态与健康风险 ; ( 6)地下水的污染过程与修复原理 ; ( 7)重大工程的环境和灾害效应 ; ( 8)矿产资源、能源开发诱发的地质灾变机理 ; ( 9)重大地质灾害成因机理及监测预警 拟资助 6~ 8 项。 、环境与生态系统 该领域的科学目标是:紧紧围绕该领域的国际前沿和与国家重大需求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立足近海,面向深海大洋和极地海域,以海洋资源的演变规律、海洋环境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在气候变 化中的作用为重点,力争在近海海洋过程与生态系统变异、深海大洋与极地的环境演变等方面取得重要科学进展。 该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是:海洋动力过程与环境变化;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物多样性;陆 — 海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深海大洋环境与生态系统;极区环境变化与海 — 陆 — 气 — 冰相互作用。 2020年度拟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包括: ( 1)海洋中尺度过程的动力机制及其环境效应 ; ( 2)海洋物质输运过程、陆架环流动力过程与生态系统响应 ; ( 3)河口与近海动力沉积过程与地貌演化 ;( 4)中 国近海中新生代大陆边缘动力学及油气资源 ; ( 5)深海极端环境系统与资源环境效应 ; ( 6)陆源痕量金属和同位素的海洋学过程 ; ( 7)海洋生态系统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 ( 8)大洋钻探与深部生物和环境演变 ; ( 9)近海复合污染机理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 10)极区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