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v输电线路初步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85/30的钢芯铝绞线相配合的地线为 GJ50。 导线、地线张力的确定及其防振措施 导线、地线张力的确定 本工程对导线设计安全系数取 ,最大使用张力 ;其平均运行张力 , 不大于其保证拉断力的 25%。 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按宜大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的原则和 满足档距中央导线和架空地线之间的距离要求 , 取值为。 故本线路工程 GJ50 架空地线的最大使用张力为 ,平均运行张力不大于其拉断力的 %,即 :。 本工程钢管杆 导地线 按 放松 设计,即钢管杆段导线设计安全系数取 ,地线设计安全系数取。 防振措施 导线采用 FD4 防振锤加预绞丝护线条的联合防振措施;地线采用 FG50防振锤防振。 防振锤安装个数如下表: 防振锤安装数量表 防振锤 档距 (米 ) 个数 防振锤型号 1 只 2 只 LGJ185/30 导线用 FD4 ≤ 350 > 350~ 700 GJ50 地线用 FG50 ≤ 300 > 300~ 600 导线、地线的机械电气特性 导、地线机械电气特性表 线型 项目 LGJ185/30 GJ50 电线结构 铝 26。 钢 7 钢 73. 0 截 面 积 铝 181. 34 mm2 / 钢 29. 59 mm2 49. 46 mm 2 总截面 210. 9 mm2 49. 46 mm 2 计算外径 18. 88 mm 9. 0 mm 单位重量 732. 6 kg/km 423. 7 kg/km 弹性系数 76000 MP a 181420 MP a 温度膨胀系数 18. 910 6 1/℃ 11. 5 10 6 1/℃ 保证拉断力 61100N 58200 N 直流电阻 ≤ 0. 1592 Ω /km / 交货长度 ≥ 2020 m ≥ 2020 m 5 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 绝缘配合及绝缘子的选择 根据安徽电网污区分布图( 2020 版)》的有关规定来 确定本线路设计污秽等级及绝缘子型式和片数。 (1) 污秽等级的确定 查阅 2020版《安徽电网污秽分布图》,本工程泄漏距离分布如下:全线按。 (2) 导线绝缘子型号和片数的确定 导线悬垂串采用 1( 2)支 FXBW435/70合成绝缘子单(双)联成串;计算泄漏比距。 导线耐张串采用 4片 FC70/146普通型玻璃绝缘子单联成串;计算泄漏比距。 跳线串采用 4 片 FC70/146 普通型玻璃绝缘子单联成串 ;计算泄漏比距。 以下为本工程 站 使用绝缘子的机电特性 绝缘子主 要尺寸及机电特性 绝缘子型号 机械破坏负荷kN不小于 公称结构高度 H 最小电弧距离 最小公称爬电距离 雷电全波冲击耐受电压kV不小于 工频 1分钟湿耐受电压 kV不小于 单件重量kg mm FXBW435/70 35 660 460 980 230 95 绝缘子型号 机械破坏负荷kN不小于 公称结构高度 H 绝缘件公称直径 D 最小公称爬电距离 工频耐受电压 (kV)不小于 单件重量kg mm 1min干耐受 1min湿耐受 冲击耐受 击穿 FC70/146 70 146 255 320 70 40 100 130 按规程规定,本线路工程带电部分与铁塔构件间的最小空气间隙,在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外过电压 450 mm 内过电压 250 mm 运行电压 100 mm 防雷和接地设计 根据《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 620— 1997)标准的规定,考虑到本工程线路路径经过地区年平均雷电日数为 40天,雷电活动比较频繁,为防止线路遭受直接雷击,本线路主要 在 变电站进出线段 按架设单 地线进行防雷设计,杆塔上地线对导线的保护角一般采用 不大于 25176。 (钢管杆 保护角采用不大于 10176。 设计 )。 为防止雷击档距中央反击导线,在+ 15℃无风情况下,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间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S≥ + 1 式中: S— 导线与地线间距离 (m) L— 档距 (m) 本工程铁塔接地装置,采用φ 12 圆钢以水平方式敷设。 一般埋深不应小于。 杆 塔的接地引下线全部采用φ 12 热镀锌圆钢。 每基杆 塔的接地装置,不连地线的 工频接地电阻,在雷季干燥时,不宜大于下表的要求。 地线绝缘设计 本工程地线按不绝缘设计。 6 绝缘子串和金具 导地线绝缘子串组装 本工程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最大使用荷载时不小于(合成绝缘子不小于 );断线情况下不小于 ;断联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