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登革热疫情防控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革出血热)个案调查表、登革热病例调查一览表/登革热发病情况入户调查登记表、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孳生地调查登记表、登革热媒介伊蚊成蚊密度调查表、媒介伊蚊登革病毒分离送检登记表、疑似登革热病人检材送检一览表和病原学检测结果一览表等表格。 三、登革热疫情现场调查处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各级 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登革热病例应在诊断后 24 小时内填写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在诊断后 24 小时内向相应单位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与此同时,对于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登革热疫情,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接到疫情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迅速组织专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现场处置。 (一 )信息收集和分析。 进入现场后,第一步就是确认、核实上报登革热疫情状况,判断疫情性质及其程度。 可采取以下工作方式: 听取有关方面的情况介绍,尤其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的介绍。 组织多部门、多层次的座谈会。 6 查阅当地有关登革热历史资料及自然和社会因素情况。 ( 1)自然因素:自然地理资料(包括人口、地形、地貌、河流、植被、海拔、气温、降雨量、土壤等)、既往登革热流行情况。 ( 2)社会因素:人员流动情况、供水及储藏情况。 对首发病例或首发家庭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原因并取样(血样、蚊虫)、活动范围等。 对发病者进行病史、接触史、临床表现等个案调查。 采集病人血样分离病毒及检测抗体;同时捕捉病家的蚊虫分离病毒。 血清样本应在各个疫点采集;发生输入性病例和暴发疫情时,首发病例及首例临床诊断病例必须采集样本。 对上述各方面资料进行讨论、分析、判断后尽快采取控制措施。 同时开展登革热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二)组建疫情处理现场指挥部。 在登革热出现暴发的情况下,有必要成立由卫生、质检等多部门参与的指挥部,统 一协调和处理疫情。 (三)登革热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是摸清疫情流行原因、流行类型、流行特征、疫情范围及严重程度。 流行病学分析重点统计罹患率,分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