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35米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适的。 ( 2)主梁截面细部尺寸 主梁翼板的厚度主要取决于桥面板承受车轮局部荷载的要求,还应考虑能否满足主梁受弯时上翼板抗压强度的要求。 本设计预制 T梁的翼板厚度取用 150mm,翼板根部加厚到 260mm 以抵抗翼缘根部较大的弯矩。 在预应力混凝土梁中腹板内主拉应力较小,腹板厚度一般由布置预制管道的构造决定,同时从腹板本身的稳定要求出发,腹板的厚度不宜小于其高度的 1/15。 本设计腹板厚度取 200mm。 马蹄尺寸基本由布置预应力钢束的需要确定,初拟马蹄宽度为 560mm,高度260mm,马蹄与腹板交接处做三角过渡,高度 140mm,以减少局部应力。 ( 3)横截面沿跨长的变化 本设计采用等高形式,横截面的T梁翼板厚度沿跨长不变,马蹄部分配合钢束弯起而从四分点附近开始向支点逐渐抬高。 梁端部分段由于锚头集中力的作用而引起较大的局部应力,同时也为布置锚具的需要,在距梁端 7800mm 范围内将加厚到与腹板同宽。 变化点截面(腹板开始加厚处)到支点的距离为 2800mm,其中还设置一段长 为 500mm 的腹板加厚过渡段。 ( 4)横隔梁的设置 为减小对主梁设计起主要控制作用的跨中弯矩,在跨中位置设置一道中横隔梁当跨度较大时,还应在其它位置设置较多的横隔梁。 本设计在桥跨中点和四分点、支点处共设置五道横隔梁,其间距为。 考虑脱模,端横隔梁高度为 2300mm,厚度简化计算为 160mm;中横隔梁高度为 2040mm,厚度为上部 180mm,下部 140mm,简化计算为 160mm。 本设计将锚固端截面分成上 .下两部分,上部钢束的弯起角定为 15176。 ;下部钢束的弯起角定为 7176。 钢筋竖向距 离为 45厘米。 为简化计算和施工,所有钢束布置的线形均为直线加圆弧,并且整根钢束都布置在同一个竖平面内。 预应力钢筋采用 1 7( 7 股)钢绞线,标准强度 fpk =1860Mpa。 预应力钢筋采用 1 7标准型 Ⅱ GB/T 5224— 1995 钢绞线 抗拉强度标准值: fpk=1860MPa 抗拉强度设计值: fpd=1260MPa 弹性模量: Ep= 105 MPa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 a=,ξ pu= 参考资料和现有基础条件(包括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等) ( 1)李国平.《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二版. 2020年 5 月. ( 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20)》 .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20. (一) 恒载内力计算 1. 恒载集度 ( 1) 预制梁自重 ,主梁的恒载集度: g(1)=25=,折算成恒载集度为: g(2)≈ 4 () 25/=: g (3)≈ 2( )( +) 25/= KN/m : ( ) = m3 端横隔梁体积: ( ) = 故: g( 4) =( 3 +2 ) 25/= KN/m : g1=+++= KN/m (2)二期恒载 T 梁翼板恒载集度: g(5) =25= KN/m : 一片中横隔梁(现浇部分)体积 = 一片端横隔梁(现浇部分)体积 = 故: g(6) =( 3 +2 ) 25/= 10cm 混凝土铺装: 15 24= 8cm 沥青铺装: 23= 若将桥面铺装均摊给五片主梁,则 g(7) =( +) /5= ,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