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潞新一矿12mta新井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46 综放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 ......................................................................................... 46 机采高度对综放面超前支 承压力分布规律影响的数值模拟 ..................................... 48 小结 ................................................................................................................................. 50 4 大采高综放开采煤岩冒放规律与放煤工艺研究 ................................................................ 51 大采高 综放开采放煤工艺相似实验研究 ..................................................................... 51 大采高综放开采煤矸流动场特征 ................................................................................. 53 放煤工艺参数优化 ......................................................................................................... 53 机 采高度 ............................................................................................................... 55 放煤工艺参数的确定 ..................................................................................................... 57 小结 ................................................................................................................................. 58 参考文献 ....................................................................................................................................... 59 翻译部分 ....................................................................................................................................... 60 英文原文 ................................................................................................................................... 60 中文译文 ................................................................................................................................... 66 参考文献 ....................................................................................................................................... 70 致 谢 ......................................................................................................................................... 71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1 页 一般部分 1 矿区概况及井田概况 地理位置、交通情况 全套图纸,加 153893706 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矿井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三道岭矿区中部,行政区划属哈密市管辖,地理坐标:东经 92176。 40′02″- 92176。 42′05″,北纬 43176。 07′07″- 43176。 08′17″。 煤矿以北 ,有 312 国道通过 ,南 处有兰新铁路通过 ,交通方便。 煤矿采矿许可证规定的矿界范围由 6 个拐点坐标限定,一矿井田矿界范围拐点坐标及地理坐标:见表 11。 表 11 矿井地理坐标 拐点 X 值 Y 值 经度 纬度 S1 92176。 42′05″ 43176。 08′06″ S2 92176。 41′55″ 43176。 08′17″ S3 92176。 40′11″ 43176。 08′17″ S4 92176。 40′02″ 43176。 07′58″ S5 92176。 40′02″ 43176。 07′09″ S6 92176。 42′05″ 43176。 07′07″ 区内的总人口为 34883 人,主要分布在井田北部。 井田面积内没有建筑及耕田,也没有人员居住。 区内公路交错,运输便利。 工业以煤炭生产为主,同时具备煤炭勘查、煤炭设计、煤矿施工、热电厂 、建材、化工、机械加工及维修、汽车运输、棉纺、硅铁、电石、石材开采及加工、农业种植、仓储服务,物业管理、钢材销售等企业。 一矿井田北部和东部以 F2 断层为界,东北角以 4煤层底板等高线 +960 为界,西部以XⅢ 排勘探线为界,南部以 4煤层底板等高线 +580 为界。 井田东西走向平均长 ,南北宽 ,面积约为 ,开采深度由 +960m 至 +560m标高。 矿区内有公路、铁路贯穿,东距哈密市 84km,西至乌鲁木齐 508km,国道 312 线及省道通过。 兰新铁路柳树泉站距矿区 ,设有专用线,交通方 便。 见图 11。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2 页 图 11 交通位置图 地形气候与水电概况 地形及地貌 该井田地处巴尔库山南侧戈壁平原,地势较平坦,地形北高南低,坡度千分之二十左右,海拔高度 980~ 1020m,属戈壁丘陵准平原地形,由干涸河床、河漫滩及低缓山丘相间的风蚀地貌组成。 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田内除保留有浅而干涸的冲沟和风积丘岗外,均为平坦戈壁。 气象及地震 矿区气候属大陆性气候,多风、干旱、少雨雪,最高气温 40℃ 以上 (7~ 8 月 ),最低气温 ℃ 以下 (元月 ),冻结 期 5 个月 (11~ 3 月 ) ,冻结深度为 ,年平均降雨为 26mm,蒸发量高达 4269mm,最大积雪厚度为 30mm;春秋两季多风,风向以东北风为主,最大风速为 47m/ s。 三道岭气候基本气象要素 (见表 1~ 2) ,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20),该区地震动峰加速度为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对应的地震基本裂度为 Ⅶ 度。 见表 12。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3 页 表 12 三道岭气候基本气象要素综合表 地 区 气象要素 三道岭 气 温 ℃ 年平均 一 月平均 七月平均 年极端最高 年极端最低 ≥10℃ 活动气温 3440 平均无霜冻期(天) 173 年日照数(小时) 3056 年蒸发总量( mm) 4269 年降水总量 (mm) 26 一日最大降水量 (mm) 年大风日数 (天 ) 年最大积雪深度 (Cm) 30 年冰雹日数(天) 太阳辐射年总量 158 资料年代 20202020 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公司有自备火力电厂一座,内装 3000kW 机组一台, 6000kW 机组三台,总装机容量达 21000kW,并且由柳树泉区域变电所架设一回路 35kV 输电线路将哈密电厂的电引入矿区,矿区用电基本保证。 矿井供电由集团公司自备电厂引出的 6kV 双回路到一矿井田工业广场地面高压变电所,其后以 6kV 输送到矿井各供电区间和设备,满足日常生产需要。 矿井供水由集团公司在沙枣泉水源地和在天山白杨沟水源地内建有的水库经过分配后,由中心区铺设管路供给矿井生产、生活使用。 矿井地质特征 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公司哈密三道岭煤矿矿区位于东天山褶皱带内的山间盆地的冲洪积扇前缘,北有巴尔库山,南 为觉罗塔格山。 三道岭煤田为中下侏罗系沉积煤田,受天山纬向构造带的影响,在第三系晚期经喜马拉雅运动改造,形成现煤田中部隆起被剥蚀,即现在的西山倾伏背斜,致使煤田呈现西部封闭,东部开放的 “马蹄形 ”煤田格局,其次在煤田内发育有次一级北东~南西走向和近东西走向的断层,进一步切割了煤田的整体形态。 地层 1)第四系:基本为全区分布,厚度 0~ 260m,以砂砾层为主,局部为砂质垆坶层,厚度最大处位于西山倾伏背斜的北翼,其他区域厚度较薄。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4 页 2)第三系:基本为全区分布,厚度 0~ 600m,以砖红色砂砾岩、泥岩和砂岩及 过渡岩性为主,厚度最大处主要分布在煤田南部外围,其他区域厚度在 100m 左右,煤田西部直接出露地表成丘陵。 3)侏罗系:基本全区分布,厚度在 30~ 700m,以灰色、灰绿色、灰黑色的泥岩、砂岩为主,其中下侏罗系含煤 6 层。 4)石炭二迭系:厚度不详,主要出露在天山内和西山倾伏背斜轴部。 构造 根据精查地质报告,一矿井田位于三道岭西山倾伏背斜的南翼,煤系地层总体为一向南倾的单斜构造,走向 NE- SW,倾向 ES,由于整个煤田处于天山褶皱带内,其构造形态受纬向构造的控制。 因此区内主要构造线的走向大致呈东西方向。 区内中小构造较为发育,现分述如下: 1)褶曲 主要是位于南部的宽缓向斜,褶曲对生产影响不大。 2)断裂 F1号逆断层:位于井田的南部,走向近 N50176。 E,为一向北倾斜的高角度逆断层,倾角约 80176。 ,断距约 500m左右。 该断层发生在第三系沉积以前,将侏罗系地层断开,上覆第三系地层未受破坏(或断距很小),断层两侧的第三系地层厚度变化很大,北盘平均厚 m,南盘厚约 700m。 F2号逆断层:向西倾并南转与地 F1号断层相交,断层倾角 24- 54176。 ,断距 18- 120m,为一、二矿分界的自然标志。 F13下断层:位于 一矿井田 ⅪⅤ 勘探线西附近,断层走向 NE250SW,长约 500m,倾向东南,倾角 64176。 ,落差 25~ 30m,往深部减少。 揭露的断层一般落差在 2m 左右,对生产影响不大。 、三维地震勘探揭露的断层落差均在 3~ 6m 之间,倾向南东,倾角在 45176。 ~ 70176。 之间,不会影响正常生产。 一矿井田地处天山地槽褶皱时所形成的凹陷盆地~哈密凹陷中。 在这凹地中又沉积了侏罗系、第三系和第四系等地层,其厚度 1500m。 在这些地层的沉积过程中,又发生了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运动,使中新生界地层产生了褶皱,形成侏罗系背斜、向斜和第三系向斜,伴随 着褶皱的同时,又产生了各种性质的断裂。 由于沉积间断,使中新生代地层之间形成了不整合。 3)本区所见地层由新到老有第四系、第三系、侏罗系、石炭二迭系等,现分述如下: 第四系:冲、洪积砾石层,下部有粗砂、亚砂、亚粘土及砾石,厚度 0~ ,平均厚度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第三系:厚度在 0~ 60m,岩性由砖红色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砂岩、杂色砾岩所组成 ,底部为含钙砂质泥岩、泥质砂岩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潞新一矿12mta新井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厚 ~ , 平均 68m。 由青灰色~黄灰~灰色薄~中厚层钙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组成。 水文地质情况 矿区内地面标高为 +35~ +,历史最高水 位为 +,主要含水层为12 第四系孔隙含水层,二迭系的砂岩裂隙含水层,太原组灰岩溶隙含水层,奥陶系灰岩溶隙含水层。 现庞庄井正常涌水量为 120m3/h。 最大涌水量为 180m3/h。 沼气、煤尘及煤的自燃性 本矿为低瓦斯矿井,涌出量很低。
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取。 根据钻孔布置,在矿井地质资源量中, 60%是探明的, 30%是控制的, 10%是推断的。 根 据煤层厚度和煤质,在探明的和控制的资源量中, 70%的是经济的基础储量, 30%的是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Z111b= 60% 70% = Z122b= 30% 70% = Z2m11= 60% 30% = Z2m22= 30% 30% = 由于地质条件简单, k 取值
田工业储量为 ,可采储量 ,矿井服务年限为。 矿井 正常涌水量为 3/mh,最大涌水量为 3/mh;矿井 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3/mh,属 高 瓦斯矿井。 根据井田地质条件, 设计采用双立井 暗斜井延伸两水平开拓方式,井田采用全采区式布置方式,一水平 划分为 两 个采 区,轨道大巷、胶带机大 巷 为岩石大巷, 布置在 煤层底板岩层中。 考虑到本矿井为高瓦斯矿井, 矿井通风方式 采分区 对角式通风
上界为淡黄色底砾岩底面。 亦是冲刷接触。 一般厚约 430 米。 本组属 纯陆相沉积。 岩性以灰白、紫灰色中粗粒砂岩为主,间夹紫色粉砂岩和粘土岩。 砂岩成份单一。 泥~硅质或硅质胶结。 粉砂岩或粘土岩多呈团块状构造。 有时含褐铁矿结核。 本组中部含一层铁质粘土岩( A 层),是全区主要标志层之一。 该层下约 40~ 50 米处粗砂岩中有同心环状层理(称李泽岗格同心环)。 再下是厚层的硅质中
对双层 双 车( )罐笼。 井筒净直径 6m,井筒内装备为金属罐道梁、金属罐道,端面布置;设梯子间、管子间。 主副井均采用混凝土砌壁,支护厚度取 350mm。 运输大巷布置在煤层底板中,标高为 +980m。 采用胶带输送机,辅助运输采用电机车。 风井布置 、通风方式及辅助水平的建设 同第一方案 ,详见 图 324 开拓方式 平 面图 和图 325 开拓方式剖面图。 工业广场保护煤柱如图 326。
..................................................... 65 排水方式和排水系统简介 ........................................................... 65 主排水设备及管路选择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