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滦钱家营矿24mta新井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上界为淡黄色底砾岩底面。 亦是冲刷接触。 一般厚约 430 米。 本组属 纯陆相沉积。 岩性以灰白、紫灰色中粗粒砂岩为主,间夹紫色粉砂岩和粘土岩。 砂岩成份单一。 泥~硅质或硅质胶结。 粉砂岩或粘土岩多呈团块状构造。 有时含褐铁矿结核。 本组中部含一层铁质粘土岩( A 层),是全区主要标志层之一。 该层下约 40~ 50 米处粗砂岩中有同心环状层理(称李泽岗格同心环)。 再下是厚层的硅质中、粗砂岩。 分选性甚好。 质地坚硬,俗称 “磨石砂岩 ”。 厚度一般在 10 米以上。 本组下部的粉砂岩中,常含羊齿及苛达树等化石。 2)洼里组: 下界为底砾岩底面,上界不清,厚度大于 500 米。 井田内钱 12 孔所见287 米。 与古冶组呈冲 刷接触。 本组地层岩性主要为紫色、紫红色粉砂岩间夹细砂岩,有时夹中砂岩和粘土岩。 组成细带状构造。 底部为暗紫色或灰绿杂色砾岩,有时相变为中~粗砂岩。 以石英为主,次为燧石、紫色岩屑。 分选不良。 泥~硅质胶结。 本组属陆相沉积。 显示由河床相粗碎屑物~湖滨波浪带或浅湖相细碎屑沉积特征。 5.新生界复盖层(第三、第四): 本界地层不整合于各时代地层之上。 厚度由北部钱 47 孔的 82 米往西南逐渐增厚,至钱 84 孔达 800 米,平均每公里厚度递增 42 米。 等厚线大致呈东西方向伸展。 井田西南部大致以钱 73~钱 88~钱 98 诸孔联线为界,此 线以南,复盖层厚度均超过 600 米,经部分取芯鉴定,下部似有第三系沉积物,其岩性为灰绿~黄绿色半固结状的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 曾送样于省公司化验室鉴定,岩样为细砂岩故未发现孢粉,无法确定其时代,暂划入新生界复盖层。 本界地层由各种粒级的砂、卵石,砾石及粘土和亚粘土组成。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7 页 图 煤层柱状图 唐家庄组迭深灰色,上部略粗夹细砂岩,向下渐变为致密,均一,纯净,具贝壳状断口和平坦状断口,局部含海百合茎和海豆芽等化石,偶见植物化石,含黄铁矿散晶及菱铁矿结核。 煤质好,光亮型,块状,厚度变化不大,为井田最上可采煤层,较稳定,一般为单一结构。 粉砂岩界统系生煤55 . 2 ~6 . 9度厚岩 性状柱述描Q中细砂岩:灰色,常夹薄层粉砂岩,具条带状构造,清晰的水平缓波状层理,局部为含钙中砂岩,含菱铁质结核。 粉砂岩:深灰色,较粗糙,具不明显的水平层理,略显条带状,含假蛋形翅羊齿,细羊齿等植物化石,为化石带之一,常相变为细中砂岩,局部含植物根化石。 1P古220下二21 3 . 7 ~2 5 . 9粉沙岩、中细砂岩上冲积层自北部钱4 7 孔厚8 2 . 0 0 米,向西南部井田边缘逐渐加厚,至钱8 4 孔达8 0 0 . 0 0 米,平均每公里厚度递增4 2 米,冲积层主要由不同粒度的砂层为主,中间夹有薄层粘土层,砂层以浅灰、灰白、灰黄为主,粘土则以黄褐色为主. 一般厚度为2 7 0 米。 界 系四生8 2 ~8 0 0270冲积层第新组统系界1:500最小~最大一般( 米)名 称地层系统 性岩 煤 岩 层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8 页 岩浆岩 一、岩浆岩的分布 建井以来,井巷工程尚未遇到岩浆岩体,但地面补充勘探钻孔又有新的发现,钱补 钱补 1钱水 2钱补 17共四个孔揭露了岩浆岩,使得井田内发现岩浆岩的钻孔达到了九个,各钻孔情况见表 6 钱家营矿 井田见岩浆岩钻孔情况一览表 表 6 孔 号 与孔位 钻孔坐标 见火成岩 深 度 厚度 侵入层位 岩浆岩特征及围岩蚀变 备注 钱补 3 六采区 X=380 Y=857 Z=9 335.48~ 3 基岩面上 米 斑状结构,岩浆岩上部围岩为杂色砾岩,下部为浅色角砾岩,均含有大量火成岩成分 钱补 13六采区 X=381 Y=858 Z=3 465.00~ 0.26 0.40 煤 6~煤 7 之间,距 7 煤 米和 米 岩浆岩比重较轻,隐晶质结构,具气孔构造,可见粉砂岩捕虏体及次物方解石充气填气孔内,形成杏仁构造,含 FeS 晶体 钱水 27六采区 X=381 Y=853 Z=9 553.09~ 1.75 距 7煤 米,相当于煤 5 层位 岩浆岩为辉绿岩,比重较大,以暗色矿物为主 钱18 八采区 X=381 Y=849 Z=9 煤 7底 米 ~ 米处岩石发绿有方解石细脉及斑点并有小气孔、已焦 化的小薄煤线、 FeS 未见火成岩 钱19 六采区 X=381 Y=856 Z=0 598.54~ 607.93~0.32 煤 7上 米 黑灰色辉绿岩,为古相喷出岩,具杏构造,火成岩上部 米和其下 米煤 7 变成天然焦 煤 9下缺失煤 11 此处外定为 F20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9 页 钱5 八采区 X=382 Y=857 Z=0 煤 9 煤 9 变成天然焦,具气孔构造,内有大量方解石脉充填 未取上火成岩,煤9 处为F19 钱补 17 八采区 X=382 Y=850 Z=2 827.73~829..23 1.50 煤121 中部 岩浆岩为辉绿岩,煤上分层 米及下分层上部 米均已变成天然焦 钱21 一采区 X=383 Y=890 Z=8 231.84~ 1.51 煤 5下 8 米 灰绿色已风化,呈脉状分岔。 围岩为细砂岩,无变质现象,所夹粘土岩有烘烤和龟裂现象 钱23 十二采区 X=382 Y=857 Z=0 煤121 下 米 暗绿色,只 有方解石脉,钻孔煤 121 处定 F25,煤 121 下 13 米定 F24 平面分布上:这些钻孔集中分布于矿井西翼, 9~ 11 号剖面之间(七个钻孔) ,即六采中部和其倾斜下方八采区中部;另两个孔:钱 21孔位于一采区,钱 23位于 850 暗立井以北 540 米。 侵入层位集中于煤系地层的煤 12 附近到煤 5 附近,其中钱补 17的煤 1钱 5孔的煤 钱 19孔的煤 7 全部变成天然焦,并且由西南向东北(沿地层倾向)侵入层位由浅而深(煤 5 附近到煤12 附近)。 二、岩浆岩复杂程度评定井田内仅局部区域受到岩浆岩侵入影响(预计对八采区影响极 大),侵入层位多变,部分煤层局部失去开采价值,岩浆岩复杂程度属 Ⅱ 类。 水文地质 1.大气降水 矿区年降水量在 350800mm 之间,由于巨厚冲积层的存在,阻隔了大气降水与矿坑涌水之间的联系,矿井涌水量基本不受季节影响。 2.地表水系 矿区地表水系主要包括沙河、老牛河、幸福河、矿井采动塌陷积水坑以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10 页 及一些人工排水灌溉沟渠。 矿井采动塌陷坑积水量随开采面积的扩大而增加,到 1997 年末最大积水量为 3344971 立方米。 所有地表水体均直接补给潜水 层,但与煤系含水层均无直接水力联系。 根据矿井开采以来涌水量观测 数据分析,地表水与矿井涌水量无联系。 3.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及其主要特征。 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包括第 Ⅲ 含水层 (煤 12 底至煤 14 顶砂岩裂隙含水层 )、第 Ⅳ 含水层 (煤 5 底至煤 12 顶砂岩裂隙含水层 )、第 Ⅴ 含水层 (煤 5 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 )。 1)第 Ⅲ 含水层 煤 12 至煤 14 砂岩裂隙含水层,含水性中等,局部较强,是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之一。 该含水层主要参数为:单位涌水量 升 /秒 .米,渗透系数 ~ 米 /昼夜,目前井田内观测到的最低水位为 480m(钱水24),其水质类型为重碳酸钠型或硫 酸钠钙型,矿井揭露该含水层长时间涌水后沉淀黄褐色胶状物质。 2)第 Ⅳ 含水层 煤 5 底至煤 12 顶砂岩裂隙含水层,含水性弱,工作面揭露时只出现局部滴、淋水现象,单位涌水量为 ~ 升 /秒 .米,渗透系数为 ~ 米 /昼夜,水质类型为重碳酸钠型。 3)第 Ⅴ 含水层 煤 5 顶至 A 层砂岩裂隙含水层,从煤 5 向上依次分为三段 (VA、 VB、VC),含水性中等,局部较强,是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之一,已采工作面中最大涌水量达 (1375 东工作面 ),该含水层主要参数为: VA 段单位涌水量为 ~ 升 /秒 .米,渗透系数为 米 /昼夜。 第 Ⅴ 含水层水质类型为重碳酸钠型或硫酸重碳酸镁钠型,工作面揭露该含水层涌水后沉淀乳白色胶状物质。 4.矿井间接充水含水层及其主要特征 矿井间接充水含水层包括第 Ⅰ 含水层 (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 )、第 Ⅱ 含水层 (煤 14 到 K3 含水层 )、第 Ⅵ 含水层 (A 层至基岩顶界面含水层 )、第 Ⅶ 含水层 (冲积层含水层 )。 1)第 Ⅰ 含水层 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该含水层含水丰富,单位涌水量为 升 /秒 .米,渗透系数为 米 /昼夜,其水质类型为硫酸重碳酸钙镁型。 在井田范 围内,奥陶系灰岩距煤 121 在 140~ 180m 左右,此范围地层由粘土岩、薄层灰岩、砂岩互层组成,正常情况下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水对采掘开工程不构成直接威胁。 2)第 Ⅱ 含水层 煤 14 至 K3(唐山灰岩 )含水层,含水性弱,单位涌水量为 升 /秒 .米,渗透系数 米 /昼夜,水质类型为硫酸钙镁型。 3)第 Ⅵ 含水层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11 页 A 层至基岩顶界面砂岩裂隙含水层,含水性弱,单位涌水量为 ~ 升 /秒 .米,渗透系数为 ~ 米 /昼夜,水质类型为重碳酸钠钙型或重碳酸钠型。 4)第 Ⅶ 含水层 第四系冲积 层孔隙含水层,在井田范围内冲积层厚度由东北部 80 余米向西南变厚至 800 余米,由砂、粘土、卵砾石互层组成,由上往下共分五个含水层组,其中第四承压含水层( Ⅶ E)与煤系地层直接接触,其厚度变化为 0~ 130 米,西南部最厚达 270 米,含水性较强,单位涌水量为 ~ 升 /秒.米,渗透系数为 ~ 米 /昼夜,水质类型为重碳酸钙型或重碳酸钙镁型,受矿井开采影响,其水位由建井前的 +10 米左右下降至目前的30 余米(最深达 60 余米)。 煤层 赋存条件与特征 煤层的结构、厚度和一般特 征 井田内可采和部分可采煤层共 8 层,计有煤 煤 煤 煤 煤 煤 1煤 12煤 122。 其中主要可采煤层为煤 煤 煤 煤 12 均属复结构的中厚~厚煤层。 详见表。 表 钱家营井田可采煤层沉积特征表 煤层名称 煤层厚度 最小~最大 ─ 平均(点数) 与上一煤层间距 最小~最大 ─ 平均(点数) 发育情况 煤层结构 稳定性 煤 5 ~ ─ ~ 为井田上部最可采煤层 一般为单一结构 ,时有夹石 1~2 层 . 稳定 煤 7 ~ ─ ( 113) (83) ~ 沉积稳定为井田内主要可采 煤层之一 . 复结构 ,含夹石 2~ 3层 ,为炭质粘土岩或粘土岩 . 稳定 煤 8 0~ (94) 不可采地段 ,主要在第 7 剖面以东。 吕 53一般为单一结构 ,时不稳定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12 页 1) 灰分 原煤: 煤 煤 11 分别为 %, %属于低灰;煤 煤 煤煤 121分别为 %, %, %, %,属于中灰。 精煤: 煤 煤 煤 煤 1煤 121在 10%以内,为 ~ %,煤 7 为 %. 2) 硫分 原煤:煤 11 为 %属富硫煤,其它煤层为 ~ %属低硫煤。 ─ (95)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