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七台河精煤集团公司龙湖三矿18mta新井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 8 粗砂岩 10 30 1 10 9 1 7 细砂岩 5 25 2 20 8 1 10 粉砂岩 5 15 1 15 8 2 8 井田内的水文地质情况 本区地下水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为主。 岩层富水性与区内 地质构造 、地形地貌、岩石性质 等因素有关。 1. 含水层 根据煤层分布情况 ,自上而下分为两个含水层 : 第 Ⅰ含水层:位于煤系地层上部的第四系底层中,局部发育,主要分在勘探区北部、西部、中部的地势低洼处,含水层厚 ,为孔隙承压水,含水性较弱。 第 Ⅱ 含水层 :位于煤系地层浅部的风华裂隙中,深 70~ 80m,呈面状分布,含水厚度 类型多位潜水。 地势低洼处富水,丘陵顶部贫水。 岩 性较粗,富水性好; 岩性较细,富水性差。 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临近矿井及小窑水资料,矿井涌水量与雨季和开采深度有直接关系。 本区煤层浅部生产与废弃小窑较多,采空区积水将给矿井涌水带来一定补给。 根据地质部门对矿井涌水预计,正常涌水量为 170m3/h, 最大用水量为 /h。 瓦斯和 煤尘 的 爆炸性及煤的自然性 全区沼气 可分三带,浅部为 2CO ~ 2N 带 ,中部为 N ~ 4CH 带 ,深部为 带 4CH。 瓦斯 绝对 涌出量为 ,属低 瓦斯矿井。 9 在本区 6 个煤层全部 做了煤的爆炸实验,实验结果全有爆炸性。 火焰长度 为 4mm~ 大于 390mm, 加岩粉量 12%~ 79%才能制止。 对 本区 各煤层的煤芯煤样进行化验, 结果表明 井田范围内煤有自燃倾向,自燃发火期约为 15 个月左右。 煤质 牌号 及用途 本区煤层以光亮 半光亮型为主。 煤硬度小,裂隙发育,质脆易碎。 煤的比重为 ~ ,平均为。 煤的容重为 ~ 平均为。 煤的变质阶段为 焦煤、肥煤、 1/3 焦煤为Ⅲ Ⅳ阶段、无烟煤、贫煤为Ⅵ Ⅶ阶段。 原煤煤质主要指标: 水分:肥煤为 %~ % ,平均为 %。 1/3 焦煤为 %~% ,平均为 % ;焦煤为 %~ % ,平均为 % ;瘦煤为 ~ % % ,平均为 % ;贫煤为 %~ % ,平均为 % ;无烟煤为 %~ ,平均为 %。 挥发分 :肥煤为 %~ % ,平均为 % ; 1/3 焦煤为%~ % ,平均为 % ;焦煤为 %~ % ,平均为 % ;瘦煤为 %~ % ,平均为 % ; 贫煤为%~ % ,平均为 % ;无烟煤为 %~ % ,平均为 %。 灰分:全区煤灰分为 %~ % ,平均为 % ,属中灰富灰煤,以中灰煤为主。 粘结指数: 肥煤为 90~ 103 ,平均为 97 ; 1/3 焦煤为 87~ 102 ,平均为 95 ;焦煤为 53~ 98 ,平均为 89。 发热量:肥煤为 ~ ,平均为 % MJ/ kg ;1/3 焦煤为 ~ MJ/ kg ,平均为 MJ/ kg ;焦煤为~ MJ/ kg ,平均为 MJ/ kg ;瘦煤为 ~ MJ/ kg ,平均为 MJ/ kg ; 贫煤为 ~ MJ/ kg ,平均为 MJ/ kg ;无烟煤为 ~ ,平均为 MJ/ kg。 10 胶质层厚度:肥煤为 ~ ,平均为 29mm ; 1/3 焦煤为 ~ ,平均为 ;焦煤为 ~ ,平均为。 全区为高熔灰煤, 煤层磷的含量基本属于低磷 ~ 中磷煤。 煤层硫的含量为 %,属于低硫煤。 本区煤的主要用做炼焦用煤,也 可作为动力和民用煤。 地质勘探程度及可靠性 , 矿井部分 钻孔封孔质量较差。 全,厚度不清,应分层列出,并应有物理机械性质资料。 ,对小窑的开 采范围,现有小窑生产情况应进一步调查清楚,以便留设安全防水煤柱, 断层导水性明确,不是所有断层都导水。 11 第 2 章 井田境界 储量 服务年限 井田境界 井田周边状况 本井田位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北兴农场境内,距七台河市中心 25km, 勃利至宝清公路从井田中部通过。 目前主要生产的矿井为 1985 年投产的新建矿, 1958 年投产的新兴矿, 1958 年投产的 桃山矿, 1986 年投产的富强矿, 1991 年 8 月移交的铁东矿。 井田境界确定的依据 根据《龙湖三矿的勘探(精查)地质报告》圈定的井田境界为北 以 F1 断层 为界,东以 19 勘探线 为界,西以 9 勘探线 为界,深部以 600m 标高为界。 井田走向长 ,倾斜宽 ,井田面积。 井田境界未来发展情况 伴随 技术的 不断进步和勘探水平全方位 提高,井田范围内探明储量会越来越精确 ,可能在更深部发 现可采煤层 , 但随着矿井开采区域的延深,煤层赋存情况趋于复杂,开采难度 也将 越来越大。 井田储量 储量计算范围 北 以 F1 断层为界, 东 以 19 勘探线为界 , 西 以 9 勘探线为界 ,深部以 600m 标高为界, 浅部至煤层风氧化带露头,氧化带垂深为25m,储量计算深部为 600m 标高。 12 保安煤柱 井田西部与中心矿为界,本井侧留 20m 煤柱。 井田东部境界以外尚有煤量,且无建井可能,将划入本井开采,暂 不留煤柱。 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料, 进行分析比较决定本井 断层两侧分别留设 20m 煤柱。 根据资料本次设计 工业广场煤 柱 按:冲积层 45,基岩77 , 77 岩层移动角设计。 储量计算方法 工业储量计算标准以《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为依据,如下: 计算公式: 块段储量 =块段面积块 段平均厚度 容重 /cos =10428970176。 = :煤层平均倾角 可采储量 =(工业储量 永久煤柱) ( 1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系数) 采区回采率 计算公式如下: KZ =( CZ P)C 式中: KZ — 为可采储量 CZ — 为工业储量 P— 为永久煤柱 C— 为带区回采率 ,取 80% 回采要求:中厚 煤层不应小于 80%,薄煤层不应小于 85%。 KZ =( ) 80% = 13 储量计算的评价 此次报告的储量计算工作均由 本人人工完成,计算过程 严格按照各煤层储量计算图,并依据科学的计算方法以及合理的参数计算而得,计算过程比较细致,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 储量的计算设计所得各种储量与实际可能有一定的误差, 详细储量见表 21。 表 21 可采煤 层储量 表 单位: Mt 煤层名 称 工业储量( Mt) 设计损失量( Mt) 可采储量( Mt) 回采率 A+B C A+B+C 58 80% 59 80% 62C 80% 63 80% 65B 80% 67 上 80% 合计 80% 矿井工作制度 生产能力 服务年限 本矿井年工作日 330d,三班生产一班准备,每日净提升时间 16h。 本矿井已查明的工业储量为 ,估算本井田内工业广场煤柱、境界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占工业储量的 %,各 可采煤层均为中厚煤层,按矿井设计规范要求确定本矿的采区采出率为 80%,由此计算确定本井田的可采储量为。 根据地质报告的 资料描述、 煤层赋存、地质构造、 煤层储量 条件等因素,初步确定三个方案,即矿井生产能力为 , Mt/a,和 ,分析论证如下: 按照公式 P=Z/AK 其中 P— 为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Z— 井田的可采储量 ; A— 为矿井生产能力 ; K— 为矿井储量备用系数,一般取 ; 14 计算得 : 1P = = 2P = = 3P = = 1P =; 2P =; 3P =; 经与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核对,确定为 年比较合理的服务年限,即本矿井的生产能力 确定 为。 15 第 3 章 井田开拓 概述 井田内外及附近生产矿 井开拓方式概述 本矿 与新强矿、向阳矿为邻。 两个矿分别采用 双立井开拓方式和 双 斜井开拓方式,都采用上山开采。 影响本设计矿井开拓方式的因素及具体情况 ,工业广场宜选在相对比较开阔的 地方 ,标高 为 +150m。 750m,煤层倾角 200 米往上为 10176。 , 200米到 600m 为 17176。 煤层浅部赋存标高一般为 +150m,深部开采到600m,垂深在 750m 左右。 、粗砂岩等硬质岩层,稳定较好。 矿井开拓方案的选择 确定井 田开拓方式的原则 ,减少煤炭损失。 ,为多出煤,早出煤,出好煤,投资少,成本低,效率高创造条件,要使生产系统完善,有效,可靠,在保证生产可靠和安全的条件下减少开拓工程量 , 简化生产系统,避免生产分散,为集中生产创造条件。 ,并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发展采煤机械化、 自动化创造条件。 ,要建立完善的通风系统,创造良好的条件,减少巷道维护量。 16 井筒 形式 和井口 位置 形式 根据龙湖三矿 的地表及煤 层等实际情况,平硐开拓方式技术上就 不合理,应直接否定。 现依据龙湖三矿 井田的地形,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等因素,提出三种井筒开拓方案,具体情况如下: 方案 一 —— 双斜井开拓 方案 二 —— 双立井开拓 方案 三 —— 主立井副斜井开拓 详见开拓方案示意图 31 方案一:双斜井开拓 方案二:双立井开拓 方案三:主立副斜 井开拓 图 31 开拓方案示意图 以上三种井筒开拓方案技术比较如表 31 开拓方案技术比 17 较表。 表 31 开拓方案技术比较表 方 案 名 称 优 点 缺 点 一 双斜井开拓 立井开拓省; ; ; ,煤柱损失严重; ,通风阻力 大, 费用增加; ,地质条件复杂时, 不易维护,安全性降低;。 二 双 立 井 开 拓 ,技术成熟可靠 ,提升速度快,提升能力大; ,风阻小,满足大风量要求 长处。 ,建井期限稍长; ; ,立井石门长度大,掘进工程量大,掘进费用高。 三 主立副斜井 ; 求;。 ,不利工业 广场的布置; ,生产调度联系不方便; ,增加了煤柱损失。 根据上述井硐 开拓方案的技术比较,确定双立井开拓与双斜井开拓方案在技术上可行,而主立副斜技术上不就不可行。 根据规定,对技术可行的方案还应进行经济比较 ,如表 32 经济比较表 所示。 井筒位置就是确定井筒沿煤层走向和倾向上的具体尺寸,并用直角坐标和方位角予以表示, 对矿井井筒位置有以下的要求: (1) 为使井筒的开掘和使用安全可靠,应使井筒通过的岩层及 18 表土层有较好的水文,围岩和地质条件。 (2) 井 筒沿走向的有利位置应在井田的中央,应尽量避免井筒偏于一侧,造成单翼开采的不利局面。 (3) 井筒沿煤层倾向的位置,应使总的石门工程量小。 依据本井田的储量分布图及剖面图。 考虑水平划分及主要巷道布置,确定井口的位置在整个井田的储量中较少的地方,坐标为: 主井: ( 5081700, 439900) 副井:( 5081580, 444160) 表 32 经济比较表 项目名称 双立 井 开拓 (万元) 双斜 井 开拓 (万元) 井 筒 主井 11096(元 /米) 380(米) 104= 6438(元 /米) 1400( 米) 104= 副井 11096 (元 / 米) 360 104= 6438(元 /米) 1380(米) 104= 风井 9634 (元 / 米) 350 104= 9634(元 /米) 350(米) 104=。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七台河精煤集团公司龙湖三矿18mta新井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煤层注水在煤巷掘进中的应用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涡流控尘技术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负压二次降尘 .....
定距离掘进。 大巷基本保持与煤层同方向布置,局部半煤岩及岩巷,巷道坡度不随煤层而起伏,一般保持千分之三,胶带大巷上仓段局部 10176。 确定开拓方案 方案一:立井单水平开拓 主、副井筒均为立井,布置在井田中央,只设一个水平。 主要石门及井底车场沿煤层底板掘进至 300,大巷布置在岩层中并沿底板掘进,局部半岩及岩巷。 由于辅助运输采用电机车运输,如图 方案二:主斜 井、 副立井单水平开拓
..................................................... 65 排水方式和排水系统简介 ........................................................... 65 主排水设备及管路选择计算 ......................................................
y 在图上做操作线,由点 , 起在平衡线与操作线间画阶梯,过精馏段操作线与 q 线交点,直到阶梯与平衡线交点小于 为止,由此得到理论板 32 块(包括再沸器),加料板为第 27块理论板。 板效率与塔板结构、操作条件、物质的物理性质及流体力学性质有关,它反映了实际塔板上传质过程进行的程度。 板效率可用奥康奈尔公式 2 4 LTE 计算。 注: ——
故本设计不 考虑风力附加耗热量。 高度附加耗热量 高度附加耗热量是考虑房屋高度对围护结构耗热量的影响而附加的耗热量。 《暖通规范》规定:民用建筑和工业辅助建筑物 (楼梯间除外 )的高度附加率,当房间高度大于 4m 时,每高出 lm 应附加 2%,但总的附加率不应大于 15%。 应注意,高度附加率,应附加于房间各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和其它附加 (修正 )耗热量的总和上。 综合上述
4 院内公共区域 3 5 2楼主入口 1 6 2楼电梯 2 7 2楼服务台 1 1 1 8 文印室 9 会议中心 2 2 6 10 音响、灯光控制 室 1 1 11 监控中心机房 1 1 12 二层 1楼 1 1 1 1 3 2 5 13 二层 4楼 2 2 1 3 12 14 二层 2楼 3 3 15 二层电梯楼道 1 16 二层 2楼早餐厅 4 17 三层 1楼 1 1 2 18 三层 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