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基于失重法的汽车油耗检测仪器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手段的准确性。 要达到节约用油,降低能耗的目的,除广泛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提高汽车性能外,主要应加强管理和监督。 ① 制定法规,限制新生产汽车的燃油消耗量。 70 年代能源危机后,各国纷纷制定本国的汽车油 耗法规,强制性地降低新生产汽车的油耗指标。 如美国近十年来汽车油耗平均每年下降 2%,要求 1985 年生产的轿车平均油耗必须低于 , 1995 年生产的要低于。 ② 加强对在用车的检查和管理。 对在用车辆进行定期的技术状况、经济状况检查,以便及时对技术状况差的车辆进行维护修理。 对于维修后仍不能达到要求的,强制报废。 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已经制订了《汽车技术等级评定标准》、《汽车技术等级评定的检测办法》,将燃油消耗列为评定汽车经济性的重要指标; 1991 年 10 月颁布的交通部 29 号令《汽车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管理办法》也规定,所有从事汽车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的 A、 B、 C 三级检测站,都应具备燃油消耗量检测的能力,这更加体现了对车辆经济性指标的重 视。 ( 2)随着油价不断上涨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汽车经济性备受关注。 作为汽车的主要性能之一,准确、迅速地对汽车燃油消耗量进行检测并作出评价,这是非常关键的。 国家有关标准中规定的燃油经济性的评定使用的是油耗计测定方法。 目前国内常用的发动机油耗测量方法还是油耗仪测量方法,这些油耗测量仪表种类繁多,使用方法和测量精度也各有优劣。 传统的油耗计对于化油器的汽油机燃油消耗的测量较为单一,但是,随着汽车排放法规的日趋严格和汽车电子技术的长足进步,汽油机的化油器已逐渐被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EFI)所取代,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测量的对象已全部变成了电控喷射发动机。 电控喷射发动机由于需要处理多余燃油的回流问题,使其对油耗的测量变得复杂。 所以,相关的测量方法和仪器的研究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目前 测定燃料消耗率 (简称耗油率 ) 的方法通常有容积法、重量法、流量计法和流速计法等。 常规的容积法和重量法的测量精度较高 ,但不能测量瞬时耗油率 , 只适用于内燃机稳定工况下燃油消耗率的测定。 流量计法和流速计法可以测量瞬时耗油率 , 但由于单位时间燃油的流量很小 , 因此测量精度较低。 测量内燃机各工况下的耗油率不仅可以判断其经济性 , 同时也有助于诊断燃油系统的 缺陷和故障。 因此, 研发车辆油耗检测仪,提高油耗检测精度,扩大仪器测量范围,是实现油耗仪产品更新换代的要求,也是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需要。 基于失重法的汽车油耗检测仪器能精确检测汽车油耗,可以对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和预测 ,可为研制低油耗车提供依据;对营运车辆油耗检测评价,可为其维护、维修提供依据;对于维修企业,可用于判定维修质量;还可用于教学、研究单位进行其工作规律研究。 二、设计(论文) 的基本内容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1)介绍 基于失重法的汽车油耗检测 技术理论;分析汽车油耗 不同检测方法的特点; ( 2)确定 基于失重法的汽车油耗检测 的控制原理;建立汽车油耗检测的数学模型; ( 3)确定总体设计方案,进行汽车油耗检测仪器的硬件选择与设计、系统控制电路设计、软件设计、可靠性设计和机械部分设计; ( 4)绘制装配图、控制电路图、零件图。 ( 5) 试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题 ( 1) 解决传统的测量方法存在的测量的间歇性和重复性缺陷; ( 2)解决电喷发动机油耗测量中遇到的回油问题; ( 3) 解决电磁干扰或外界振动所产生的随机误差, 提高油耗测量过程中的测量精度; ( 4)解决传统检测仪功能单一,通用性差问题。 二、 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本设计主要是通过分析法比较目前常用油耗检测方法,针对传统检测方法的缺陷 ,设计了一种发动机智能油耗检测系统 . 该系统是在原有发动机性能检测系统基础上扩充的一种智能化瞬态油耗仪系统 ,由重量传感器、油箱、充油电磁阀及各路油管组成 . 重量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经信号调理电路输入单片机 ,经分析处理。 充油电磁阀的控制信号将油路切换成充油状态和测量状态 . 设计中主要结合失重原理和瞬时流量概念 ,使系统不仅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还能实时显示瞬时油耗和平均油耗 .该系统 具有操作简单,测量数据直观可视等特点。 通过分析法比较目前常用油耗检测方法 基于失重法原理,确定总体设计方案 设计和选择油耗检测系统的硬件并进行合理匹配 确定各元件在油路中的布置方案 信号采集及控制电路的设计 软件系统的设计 可靠性设计 机械部分设计 绘制装配图、控制电路图和零件图 试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初步审核,查找不足之处, 修改设计方案 再次审核,最终确定设计方案,完成设计 四、进度安排 ( 1)调研、资料收集、完成开题报告 第 2周( 2月 28日~ 3月 13日) ( 2)方案设计与分析、整理 第 4周( 3月 14日~ 3月 27日) ( 3)结构设计、计算与分析 第 5~ 7周( 3月 28日~ 4月 10日) ( 4)完成绘图工作 第 8~ 10周( 4月 11日~ 5月 8日) ( 5)说明书撰 写 第 1 12周( 5月 9日~ 5月 22日) ( 6)校对、完善和打印 第 1 14周( 5月 23日~ 6月 5日) ( 7)毕业设计审核、修改 第 1 16周( 6月 6日~ 6月 19日) ( 8)毕业设计答辩准备及答辩 第 17周( 6月 20日~ 6月 26日) 五、主要参考资料 [1]贺新,王岐东,叶身斌 .汽车油耗的测量与计算研究及其进展 [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0( 01) : 3237. [2],胡胜海 .汽车油耗测试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J].测试技术学报 , 2020( 1) : 3843. [3]凌建群 .载重车油耗计算方法与分析 [J].柴油机设计与制造, 2020( 1): 2427. [4]原培新 , 孙丽娜 , 刘红梅 .汽车不解体油耗分析仪测试方法研究 [J].仪器仪表学报 , 2020( S2):11361139. [5]Pierre controlled high pressure unit Injector system for diesel engines[J].SAE Paper,2020(2):819911. [6]刘军 , 姚健 ,高建立 等 .汽车燃油消耗量快速测量系统研究 [J].汽车技术, 2020(4): 3438 [7]高继东 ,李孟良 ,王建海 等 .轻型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