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市古镇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涪陵旅游业的市场开发。 涪陵既是“重庆三峡旅游黄金线”下行的第一站,上行的 最后一站,也是“千里乌江画廊”的门户;既是“长江三峡 —— 乌江画廊 —— 梵净山”大旅游外环线的枢纽,更是“丰都 —— 梨香溪 —— 仙女山 —— 武陵山”市内旅游环线的中心。 在内外旅游环线上均处“中心或枢纽”区位优势的涪陵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而涪陵区美心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是以重庆市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通过旅游宣传造势,培育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带,推动区域城乡统筹发展。 此外,“十五”期间,涪陵区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全区的旅游资源,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区旅游局把编制全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指导和督促各旅游景区做好建设总规作为基础性工作,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的准入规则,进一步强化旅游规划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 8 8 指导作用,编制了涪陵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景区的总体规划、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2020 年涪陵区被重庆市政府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区。 以上背景为梨香溪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旅游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涪陵旅游业的发展,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综合效益,带动第三产业,尤其是与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如宾馆饭店业、交通和餐饮业等 ),同时也能广泛扩大就业面,更多地解决城市和乡镇下岗职工、社会待业人员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都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对新农村建设的探索 2020 年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 5 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党中央做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实际,立足于我国农业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 的现状,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最长期的任务在农村的现实,总揽全局,高瞻远瞩。 这是顺应潮流、深得民心的历史选择,是符合国情、利国强农的 9 9 重要部署,是加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 本项目的建设,将带动规划区沿岸大量农户的发展,是对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探索。 产业结构调整 的需要 近几年来,涪陵区旅游业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表 21. 2020— 2020 年涪陵区旅游统计系列数据 年份 旅游业总收入(万元) 旅游业社会效益(万元) 国内旅游者(万人次) 国际旅游者(人次) 地方生 产 总值 GDP(万元) 旅游业 总 收入 占 地方 GDP比重( %) 2001 12039 18826 2156 775080 % 2002 18623 28650 5921 864933 % 2003 16549 25460 1553 994689 % 2004 18000 27692 1630 1147328 % 2005 19850 30538 1930 1350810 % 2006 21790 / 2018 1538664 % 10 10 数据来源:涪陵年鉴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从旅游业总收入占涪陵区地方 GDP 比重来看, 2020 年至 2020 年六年间,旅游业总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除 2020 年超过 2%外,其余年份均在 %左右。 可见,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其优势还很不明显,这同时也意味着涪陵区旅游业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便捷的交通:梨香溪旅游区位于梨香溪与长江交汇处,地理区位条件优越,水陆交通便捷,滨临长 江,距涪陵城 25km,距离重庆主城区55km。 渝怀铁路、渝巴公路、蔺安路横贯其中,规划中的渝康高速、穿境而过。 规划区沿梨香溪纵深约 20公里,范围主要涉及涪陵区蔺市镇及两汇乡,此外还包括新妙镇小片区域。 三峡工程建成后, 500 吨级船舶可由两汇经蔺市直通长江。 丰富的旅游资源: 根据《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 的 结果显示:梨香溪旅游区四级旅游资源 2 个,三级旅游资源 6 个,二级旅游资源 34,一级旅游资源 16。 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即四级和三级旅游资源)共 7个,一般旅游资源(即二级和一级旅游资源)共 53个,但 都“藏在深山人未识”,尚待开发,旅游资源潜力巨大。 除一般旅游资源外,自然景观中最突出的是梨香溪水域及沿岸自然形成的绿带。 175 米水位线形成的水域面积近 平方公里,如此广阔的水域在主城都市区周边具有极大的优势,为水上游憩项目的开发提供 11 11 了优越的条件。 两岸自然植被覆盖率较高,为休闲度假项目的开发营造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优惠政策: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已出台优惠政策,将其作为重庆新兴支柱产业和“加快库区产业发展,着力解决移民就业、确保库区繁荣稳定”的重点产业予以重点扶持,投资规模和扶持 力度前所未有。 旅游业关联度广、带动力强,是包括涪陵在内的三峡库区区县解决产业空虚问题的重要支柱产业,更是像涪陵这样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的重要抓手。 梨香溪的旅游发展无疑是解决城乡一体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它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近郊的乡村休闲度假空间,为当地居民解决移民就业问题。 客源市场: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只有 80多公里,重庆市主城区的近 400 万人口,就是一个庞大的客源市场。 随着经济大发展。 市民的收入大大提高,游客有财力旅游;国家实行“双休日”三大假期(春节、劳动节、 国庆节)制度,游客有时间旅游;文化水平的提高,欣赏能力的增 强,和审美视觉的拓宽,游客有雅兴旅游; 梨香溪旅游区有特别旅游项目和娱乐设施,他们有动机旅游。 再加上便捷的交通,游客出入非常方便,就使得游客能把旅游动机变为旅游现实,从而使近 400万人口的主城区成为稳定的客源市场。 再加上周边的中等城市,长江三峡旅游热的兴起等因素,更会培育一个庞大的客源市场。 12 12 3 市场分析 休闲旅游:当今旅游市场消费的主流 休闲旅游业在现代旅游业中最为活跃、最为重要、最具发展潜力,对经济贡献也是最大的部分。 在部 分传统旅游区发展受到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作用,增长速度放慢的同时,求新、求奇、求享受的现代休闲旅游业则非常快速地发展起来。 以休闲旅游市场为主的旅游市场具有以下特点: 客源市场的近域性和高密性 双休日有 48 小时闲暇时间,考虑到保证必要的休息及交通工具、交通状况,消费者最大活动范围应为 100— 150 公里为宜。 对于旅游景区(点)来说,市场吸引半径应为 100— 150公里。 据有关调查将近 2/3的市民愿意将双休日用于郊游旅游,有 25%的人会在外过夜。 2020 年全国 13 13 平均出游率约为 1 次 /人,重庆市主城区(九区)预计 应在 次 /人以上。 据此,按常住人口 646 万计算,重庆市主城区年出游规模达 969 万人次,即重庆市旅游潜在客源市场在近域具有极高的密度。 客源市场的大众化和多元化趋向 当人们占据了较多的闲暇时间和可自由支配的经济收入后,休闲旅游不再是少数个人的消费行为,正日益成为大众消费行为。 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带薪假期的增多,离退休人群的扩大,休闲旅游已能被一般的中等收入阶层和一部分工薪阶层所接受,不仅青年人接受,老年人也接受,其客源市场呈现出大众化和多元化的趋向。 淡旺季不明显 由于 双休日出游时间不长,涉及空间范围不大,双休日全年分布均匀,使旅游活动不受时间影响,使得旅游市场不受季节更替的影响。 休闲类旅游区回头率高 由于选择双休日出游的游客居住的一般距景区(点)不远,对已经熟悉而改变不大的人文景观再次光顾的兴趣不大。 而对容易到达的自然区域,从中能放松身心的旅游区重游的机会较大。 存在问题: 在我国现阶段发展休闲产业对促进消费、拉动内需、解决失业、盘活经济、繁荣市场 ,将起到积极作用。 随着居民的消费观念得到更新 ,旅游消费意识进一 步加强 ,诱发了旅 14 14 游动机 ,极大地促进了假日旅游经济的产生。 从近几年来 假日经济 的火爆中 ,可以看出在富裕起来的人民大众中 ,传统的休闲观念正在发生变化 ,外出度假的热情也蓬勃高涨。 但另一方面 ,休闲旅游发展的各种障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仍制约着我国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1 假日旅游中各种问题的焦点是客流集中与供给相对刚性之间的矛盾。 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及由此派生的不可储存性 ,决定了正确处理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时间段的弹性之间的矛盾 ,旅游需求具有很大的弹性 ,尤其是余暇时间的集中 ,使旅游需求在黄金周期间得到集中释放 ,表现 出客流过于集中的现象。 而不论是交通运输能力、旅游接待设施还是旅游景区景点的容量 ,都具有一定的刚性 ,在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度扩容。 这就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 首先 ,由于旅游者骤增 ,突破景区的承载能力 ,可能产生对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景区设施的破坏性影响。 2 当前我国的休闲旅游虽然已有很大的发展 ,但从总体上看 ,休闲娱乐产品水平还不高 ,还不能进入国际休闲旅游的主流消费市场。 在中国旅游产业的体系结构中 ,休闲度假产品和休闲旅游装备十分薄弱。 据统计 ,世界旅游大国的休闲产品与普通观光产品的比例约为 1 :1 ,我国为2 :8。 为建 设世界旅游强国 ,中国的旅游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中国的休闲旅游产品和旅游装备生产体系亟待加强。 3 社会条件支持系统尚未形成。 休闲旅游业是一个相互配套的系统工程 ,涉及众多部门 ,诸如 :饭店、餐饮、接待、公安、医疗、交通、商业、旅游、通信、文化艺术等 ,各部门必须同步发展 ,削弱任何一方 ,都难快步发展。 目前 ,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但人们之间还存在 15 15 着收入上的差距。 作为有支付能力的现代休闲消费群体还不能持续地保证旅游业的规模化发展 ,休闲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还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发展趋势 近 十年来 ,中国旅游和世界旅游的消费特征已有了很大变化 ,休闲旅游正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选择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已成为人们比较普遍的行为方式。 据世界旅游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的调查 ,今后 15 年 ,全球参加社会工作的人们每年将有 50 %以上的时间用于休闲 ,休闲经济将在旅游产业体系中占据首位 ,休闲旅游产业将是第三产业中第一重要的产业。 人类正开始进入一个休闲消费时代 ,中国也正处在这一进程当中。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 ,到 2020 年 ,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强国 ,年接待国际旅游者将达 1137 亿人次 ,创汇1000 亿美元。 1992 年国务院批准建设 11 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以来 ,我国已建成 270 余个省市级旅游度假区和近千个娱乐休闲主题公园。 中国旅游业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 ,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在国家实行双休日和延长法定假日以后 ,度假旅游悄然兴起 ,人们的旅游观念逐渐变化 ,休闲旅游已成为热点。 然而 ,传统的观光型及单一的黄金周旅游方式已不适应国内消费者日益广泛的休闲需求。 旅游消费已由过去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方向转化。 因此可以预测,营造高质量的度假环境,提供多样化,高档次的旅游产品、具备舒适周到的旅游服务,以及 塑造鲜明的文化特色将成为休闲旅游发展的新趋向,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开发前做好统一的策划规划 16 16 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项目的市场分析 项目 SWOT(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 1 项目优势 ( 1)资源与环境优势 项目依托的主体资源 ―― 梨香溪,溪河四面群山环抱,土地肥沃、翠竹青青、空气清新、景色宜人, 175 米水位线形成的水域面积近 平方公里,如此广阔的水域在主城都市区周边具有极大的优势,为水上游憩项目的开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两岸自然植被覆盖率较高,为休闲度假项目的开发营造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基本上无工业污染,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环境宜人,生态处于良性循环。 梨香溪上游水源补给充足,且基本无工业污染,两岸植被条件良好,多成片竹林。 古镇老建筑、石板街大部分保持原有状态。 民风古朴、温馨淳厚、诚信礼貌、治安良好,居民和旅游者都有安全感。 ( 2) 区位 /交通优势 本次规划区位于梨香溪与长江交汇处,地理区位条件优越,水陆交通便捷,滨临长江,距涪陵城 25km,距离重庆主城区 55km。 渝怀铁路、渝巴公路、蔺安路横贯其中,规划中的渝康高速、穿境而过。 ( 3) 产业政策导向优势 从中央、重庆、涪陵等各级政府在“十一五 ”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可以看出,政府已真正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中重庆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