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滨湖新区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议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 新网工程 ” 和 “ 万村千乡 ” 工程等为契机,改造和新建一批新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一批年 交易额超百亿元的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和完善农村标准化消费品 “ 农家店 ” ,实现城乡市场协调发展。 大力推广大型购物中心、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社区商业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企业,培育发展一批进入全国服务业企业 500 强的大型商贸集团。 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提升商贸流通业的规模、档次和功能。 8 / 21 旅游服务业。 实施旅游精品工程,加快旅游大项目建设;加强旅游航空航线培育,新开、加密国际航线,引进一批航空企业设立基地航空公司;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以历史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为主要突破口 ,加速旅游与三次产业的融合,积极发展名人文化旅游、科教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会展旅游、都市旅游。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与省内及长三角地区旅游客源、旅游活动、旅游宣传等联动发展,共同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商务服务业。 按照服务专业化、功能社会化的方向,积极发展法律、审计、会计、咨询、评估、广告策划等商务服务业。 大力发展中介组织,积极吸引国际资本和跨国公司进入我市商务服务领域。 建设中央商务区,集中布局商务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设立地区总部、 研发机构和服务中心,发展总部经济。 (4)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 由滨湖新区、老城区和政务文化新区构成中心城区,坚持分类指导,打造丰富多样的城市特质文化空间,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形成高端服务集聚、综合承载能力强的现代化城区。 滨湖新区,坚持紧凑型开发,把握好项目布局和建设时序,高标准、快节奏地推进各项建设,着力提升服务业集聚功能,完善配套,逐步形成环境优美的行政办公、金融商务、会展旅游中心。 老城区,实施城市更新,加强基础设施和城中村、危旧房、棚户区改造,深刻发掘、传承城市记忆,建设一批特色街区, 打造国内知名的商贸、商务、金融、文化中心。 政务文化新区,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区域特色,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打造功能先进的行政商务、文化体育和休闲居住中心。 各开发园区按照混合功能的要求,科学布局、集中建设相关配套设施,推进各种业态集聚发展。 符合合肥市滨湖新区的发展规划 (1)滨湖新区规划 目的 合肥市滨湖新区是合肥 “141”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一个主城区,四个副中心,一个滨湖新区 ” ),是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前沿阵地。 滨湖新区位于合肥主城区东南部,南依巢湖,北靠南二环路,西接沪蓉高速公路,东临 南淝河,规划总用地面积约 196平方公里,是合肥未来通过巢湖、走入长江、融入长三角的水上门户。 滨湖新区的规划范围为合安高速公路以东、南淝河以西、二环路以南、派河及巢湖以北区域,含包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5个乡镇 (烟墩乡、义城镇、骆岗镇、义兴镇、 9 / 21 大圩乡 ),区内人口约 10 万人。 总用地面积约 196 平方公里,其中 312 国道以北规划面积约 27平方公里, 312国道以南至十五里河约 80平方公里、十五里河至巢湖岸边约 32平方公里。 沿巢湖岸线约 15 公里。 南淝河、派河、十五里河、塘西河等众多水系分布其间。 (3) 滨湖新区规划意 义 合肥的滨湖通江之梦期盼已久,所以在历次城市规划修编时均保留合肥东南引风口这一格局,不仅保证合肥城市中心区 “ 绿肺 ” 功能,也为合肥未来临湖发展预留空间。 合肥向巢湖方向发展,将真正实现 “ 引湖入城,打造滨湖城市 ” 的目标,有助于加强合肥与省内沿江城市的合作,更快地融入长三角,提升合肥中心城市地位的影响力。 ① 树立旅游中心城市形象 合肥目前的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观光、会议、商务等几个方面,产品结构不合理,需要补充度假旅游产品类型。 合肥市应该充分利用靠近巢湖的滨水优势发展滨湖度假旅游。 巢湖旅游开发将增强合肥旅游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扭转合肥旅游产品核心吸引力不足的局面,促进合肥向旅游目的地城市与旅游集散中心城市转变,树立特色鲜明的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形象,促进安徽旅游的全面提升。 合肥目前的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观光、会议、商务等几个方面,产品结构不合理,需要补充度假旅游产品类型。 合肥市应该充分利用靠近巢湖的滨水优势发展滨湖度假旅游。 巢湖旅游 开发将增强合肥旅游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扭转合肥旅游产品核心吸引力不足的局面,促进合肥向旅游目的地城市与旅游集散中心城市转变,树立特色鲜明的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形象,促进安徽旅游的全面提升。 ② 构建生态合肥 滨湖发展战略要与环巢湖发展联系起来,这种新的城市空间系统应是更好地利用和发展现有自然条件的城市化空间系统。 水是城市的灵魂,有水城市才有灵气,营造滨水、滨湖城市,构建生态合肥。 新区的建设目标是构建六大环境,打造六大中心,承接现代服务业的转移,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换巢湖区域的一个发展,同时突出生态环保,建 设绿色新区,实现碧水环绕的,城市建设的目标。 同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的示范区。 (4) 滨湖新区规划内容 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加快构筑一个主城、四个副中心、一个滨湖新区的现代化大城 10 / 21 市框架,实现城市形态由单中心、高集聚向多中心、组团式转变;由环城时代向滨湖、临江城市的方向演变,打造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 滨湖新区在新区规划中共分为启动区、核心区、拓展区。 按照建设计划,启动区的率先启动建设肩负着奏响整个滨湖新区建设号角以及引领、带动其它区域建设的重要使命。 滨湖新区启动区规划以城市快速为交通主 轴线,以城市生活性干道为连接纽带,形成 “ 一心一街一廊三社区 ” 加 “ 中学片区 ” 的规划结构。 空间规划上采取规模化成片建设、高层底密度的模式,确保高速发展的同时形成优美的人居环境。 (5)建设定位 在合肥市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中确定了滨湖新区的功能定位:核心功能是行政办公中心、商务文化会展中心、省级休闲旅游基地,主要功能有居住综合新区等。 形象定位:滨湖新区是合肥未来通过巢湖、走入长江、融入长三角地区的水上门户,是合肥未来新形象的集中展示区。 因此,新区形象应充分体现城市礼仪界面的属性,反映地域风情和大城市风貌。 以人为 本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核心。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需要城市建设理念和领导干部政绩观实现根本转变,走出 “ 见物不见人 ” 和搞 “ 形象工程 ” 的误区,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全过程。 一是坚持共建、共有、共享,把滨湖新区建设成为适合各阶层居民居住生活的和谐家园。 二是宜居、宜商、宜学、宜游。 新区建设把方便群众和群众满意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居民上学、就医、购物、休闲需要,着力营造环境优美、居住舒适、出行便捷、生活方便的生活环境。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 重要性 皖北滨湖广场 项目是滨湖新 城办公、服务业震惊城市综合体 项目, 是周边城市已成熟业态不足部分和同业态品质不高的补充, 依据滨湖新总体规划精神和土地让规划条件, 本项目建设周期为两年,本项目投入运营后,三年内均税入收不少于 3000 万元。 是 滨湖新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居民、政府服务、外来旅游人员及巢湖经济带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 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 11 / 21 爱、充满活力、安。合肥市滨湖新区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议书(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