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行政管理论经济发展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理等手段对经济和社会事务实施管理。 其次 ,变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 现代行政更加强调政府的服务与合作关系 ,政府应当与相对人加强沟通与交流。 改革行政管理模式 ,要求我们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进行管理 ,更好地体现依法行政的要求 ,通过民主、透明、高效的行政程序 ,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 ,维护社会稳定 ,保障社会公平 ,构建和谐社会。 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在加强行政法制建设中 ,要重视行政立法和经济立法 ,用法律手段推动改革进程 ,保障改革成果。 要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 ,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法治 9 保障。 经过多年的努力 ,我国初步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 但目前更需重视执法和司法环节 ,为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行政执法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方面 ,如果法律得不到有效实施 ,人民群众对行政 执法不满意 ,会直接影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效果。 、市场经济推动政府职能发生转变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职能必须要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 我们之所以反复强调要转变政府职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所谓市场经济指的是以市场为资源的主要配置者,以市场利益为激励经济活动的主要调节者的经济运行模式。 市场经济的优点,在于它以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例如企业 )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并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促使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产权明确下的市场调节,反应之快 、之准,是远远胜过任何计划的,这是因为市场是靠无数人的信息组合,通过市价,不谋而合地传达了共同的信息,这既避免了计划的主观性,又减少了交易费用;社会经济运行主要利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及时协调,使资源配置合理有效。 一般地讲,对于市场经济自身运用的相当完善的地方,政府无须干预。 在这些方面,政府职能有限,它不会有太多的事要干,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无事可做了。 恰恰相反,政府的作用在市场条件下是相当重要的。 首先,政府的作用是纠正市场的固有缺陷。 市场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 消极方面: 可能出现总量失衡; 难以完全做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市场自发配置资源,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条件下,无法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 微观经济主体的市场竞争,容易造成经济秩序上的混乱; 市场自发运行的结果必然带来垄断,使竞争不充分、不完善。 这是“市场失败”的地方。 为了弥补市场的这些缺陷,政府就需要担负起相应的经济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经济的消极面。 其次,政府的作用是超越市场、引导市场。 政府干预市场不仅仅是为了纠正市场缺陷,更重要的是超越市场。 美国学者保罗威弗尔在《法规、社会政策和阶级斗争》一书中说:“政府法规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要纠正市场的缺陷, 10 而是要在整体上超越市场 —— 就是说,政府法规不是经济政策,而是社会政策”。 超越市场就是要求政府能够站在市场之上,控制市场的总体运行,防止其自发发展造成的危害。 在市场条件下,政府的职能走两个方面:纠正市场失灵和超越市场、引导市场。 1, 4 经济发展对政府职能的要求及重新定位 当一国经济由封闭 转向开放时,市场环境的变化使政府职能定位随之发生变化,其主要表现在于: 第一,从反对国内垄断转向反对国际垄断。 在封闭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反对垄断主要是指反对国内的市场垄断,以恢复国内的市场竞争。 但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市场范围由一国延伸到世界各地,政府反垄断的行为也应放到国际市场来理解,即在国际市场的有效竞争环境中,作为开放的国内市场的垄断并不一定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第二,从追求国内经济效率转向追求国际间的比较效率,实现快速经济增长。 在封闭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国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在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不仅要实现国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且要实现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利用国际资源快速发展本国经济,这无疑加大了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 原因是,国际资源的流入或流出,甚至国内资源的是否流出,取决于一国的比较优势。 因此,怎样充分发挥本国比较优势,并不断扩展和提升本国比较优势就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同时,对于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何根据 WTO 的规则予以保护,促进本国幼稚产业的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