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复习指南(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 微程序与工作程序之间的对应关系:一条微指令包含的微命令控制实现一步 (一个时钟 5 周期 )机器操作;若干条微指令组成一小段微程序,解 释实现一条机器指令;控制存储器中的微程序能解释实现全部指令系统。 简答题:简述微程序控制方式的优缺点 优点:设计比较规整,易于修改扩充。 缺点:速度较组合逻辑控制器稍慢。 应用于对速度要求不是特别高的 CPU中,例如 Intel的 80 86系列。 11.同步控制方式 同步控制方式是这样一种时序控制方式:各项操作都由统一的时序信号同步定时,它的主要特征是有固定的时钟周期划分。 这意味着什么时间执行什么操作是事先安排好的,一项基本操作占用一个时钟周期 (节拍 ),某个操作发生的时刻由相应的脉冲边沿定时。 在 CPU内部及各设备内部一般都采用同步控制方式;在传送距离较短、各设备速度差异不很大、传送时间可大致预估的系统中,其系统总线也广泛应用同步控制方式,称为同步总线。 12.异步控制方式 在异步控制方式中,数据传送及各项操作之间的衔接采用应答方式实现;所需时间视实际需要而定,能短则短,需长则长;其主要特征是没有固定的时钟周期划分,由一组应答信号定时。 在传送距离较长、系统内各设备差异较大、传送时间不易预先估计的系统中,其系统总线常采用异步控制方式,称为异步总线。 13.总线及其分类 总线是一组可由 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传送信息的公共线路。 它可连接多个部件 (共享 ),某一时刻只能有一个部件可通过总线发送数据 (分时 ),但可将该数据传送至一个或同时传送至多个部件。 按数据传送格式,总线可分为串行总线与并行总线。 按时序控制方式,总线可分为同步总线与异步总线,或再细分出一种同步扩展总线。 按所处的位置和功能,可分为 CPU内部总线、系统总线以及各种部件内部总线。 按传送信息类型,可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 14.系统总线的信号组成 典型的系统总线大致包括下述类型的信号:电源与地,地址,数据,同步 定时信号或异步应答信号,数据传送控制信号,中断请求与批准信号,总线请求与批准,系统复位等。 15. I/O接口的定义与分类 I/O接口是位于系统总线与 I/O设备之间的逻辑部件,它提供了主机与 I/O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传送的界面和控制逻辑。 按数据传送格式,接口可分为串行接口与并行接口。 注意,接口的一侧面向系统总线,另一侧面向 I/O设备。 对于并行接口,它与系统总线以及与 I/O设备之间都是并行。 而对于串行接口,它与系统总线之间仍为并行,与设备之间则是串行。 因此在串行接口中需进行串并转换,比并行接口复 杂。 按时序控制方式分类,接口可分为同步接口与异步接口。 按 I/O控制机制分类,接口可分为直接程序控制方式接口、中断接口、 DMA接口。 16.中断接口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1) 端口地址译码电路与读写控制。 它决定是否访问本接口,选择接口的哪个寄存器,读出还是写入。 (2) 命令字及状态字寄存器。 CPU采用输出指令通过数据总线向接口写入命令字,其代码将产生某些具体的操作命令。 CPU采用输入指令通过数据总线从接口读取状态字,以判别接口及设备的工作状态。 6 (3) 数据缓冲寄存器 /存储器。 它转发输入、 输出数据,实现缓冲使主机与 I/O 设备之间达到速度匹配,及可能需要的串并格式转换。 (4) 与设备特性及中断机制有关的控制逻辑。 通常将其中的公共部分 (各接口公用 )集中在中断控制器中,它包含:暂存中断请求信号、屏蔽、判优、中断类型码、向 CPU提出请求及接受批准信号等。 而某个设备的中断信号产生电路,以及与该设备操作相关的控制逻辑,则位于该 I/O接口中。 简答题:简述 I/O接口的基本功能 (1) 地址译码,选取接口寄存器。 (2) 接收控制命令,提供工作状态信息。 (3) 数据缓冲 (速度匹配 ),格式转换。 (4) 控制逻辑,如中断、 DMA控制逻辑,设备操作等。 17.三级存储体系 常见的三级存储体系 (从 CPU往外 )是: Cache、主存、外存。 主存储器用来存放需 CPU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用半导体 RAM构成,常包含少部分 ROM。 可由 CPU直接编程访问,采取随机存取方式,即:可按某个随机地址直接访问任一单元 (不需顺序寻找 ),存取时间与地址无关。 存储容量较大,常用字节数表示,有时也用单元数位数表示。 速度较快,以存取周期表示。 Cache 位于 CPU与主存之间 (有些 Cache集在 CPU芯片之中 ),用来存 放当前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它的内容是主存某些局部区域 (页 )的复制品。 它用快速的半导体 RAM构成,采取随机存取方式。 存储容量较小而速度最快。 外存储器用来存放暂不运行但需联机存放的程序和数据。 用磁盘、光盘、磁带等构成,磁盘用于需频繁访问场合,光盘目前多用于提供系统软件,而磁带多用于较大系统的备份。 CPU不能直接编址访问外存,而是将它当作外围设备调用。 磁带采取顺序存取方式。 磁盘与光盘采取直接存取 (半顺序 )方式,先直接定位到某个局部区域,再在其中顺序存取。 外存容量可以很大,以字节数表示。 由于外存的存取时间与 数据所在位置有关,所以不能用统一的存取周期指标来表示。 例如磁盘的速度指标可按其工作过程分成三个阶段描述:①平均寻道时间②平均旋转延迟 (等待 )时间③数据传输率。 18.静态 RAM 静态 RAM依靠双稳态电路 (内部交叉反馈 )存储信息,即一个双稳态电路单元存放一位二进制信息,一种稳态为 0,另一种稳态为 1。 只要电源正常就能长期保存信息,不需动态刷新,所以称为静态存储器。 一旦断电则信息将会丢失,属于易失性 (挥发性 )存储器。 与动态RAM相比,静态 RAM的速度更快,功耗较大,集成度较低,常用于容量较小的存储器中。 改错题:静态 RAM的“静态”二字含意是:在工作中它的内容静止不变。 19.动态 RAM 动态 RAM 依靠电容暂存电荷来存储信息,电容充电至高电平为 1,放电至低电平为 0。 由于暂存电荷会逐渐泄漏,需要定期补充电荷来维持为 1的存储内容,这种方法称为动态刷新。 由于需要动态刷新,所以称为动态存储器。 在电源正常并采取动态刷新的条件下,可以长期保存信息。 一旦断电则信息丢失,也属于易失性存储器。 与静态 RAM 相比,动态 RAM功耗较小,集成度较高,但速度稍慢一些。 常用来构成容量较大的存储器。 20.动态刷新 在动态 存储器中,定期对原存信息为 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