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装不规范、模板因欠修欠保养,造成面板凹凸变形,混凝土振捣不足、不到位等因素造成混凝土出现超出规范要求的质量缺陷, 混凝土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项:麻面、漏筋、蜂窝、孔洞、 凹凸错台、外形走样 及 裂缝 等 现象。 五 、 各种缺陷产生的原因 xxxxxxxxxxxx 工程有限公司 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 2 麻面 所谓麻面是指混凝土构件表面局部缺浆粗糙,出现无数的小凹坑,但无露筋现象。 它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① 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 ② 模板上的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或漏刷; ③ 模板拼缝不严密,混凝土浇筑时缝隙漏浆,构件表面沿模板缝隙出现麻面; ④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气泡未排出,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拆模后出现麻面。 露筋 露筋是指构件中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部分或局部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它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① 混凝土浇捣时,钢筋保护层垫块移位或垫块间距 过大甚至漏垫,钢筋紧贴模板,拆模后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 ② 构件尺寸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到个别骨料粒径过大,水泥浆无法包裹钢筋和充满模板,拆模后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 ③ 模板拼缝不严,缝隙过大,混凝土漏浆严重,尤其是角边,拆模时又带掉边角出现露筋; ④ 振捣手振捣不当,振到钢筋或碰击钢筋,造成钢筋移位或振捣不密实有钢筋处混凝土被挡住 未全包住 钢筋;⑤ 钢筋绑扎不牢,保护层厚度不够,脱位突出。 蜂窝 拆模后构件有局部混凝土松酥,石多浆少,石子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窟窿。 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① 混凝土的拌制配料有误 ,石多、 水泥和砂少,或浇筑时浆流向单边; ② 混凝土搅拌时间过短,拌和不均匀,振捣时造成砂xxxxxxxxxxxx 工程有限公司 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 3 浆与石子分离,石子集中处往往会形成蜂窝; ③ 下料时不当,使混凝土产生离析; ④ 浇筑时未分层分段进行; ⑤ 模板支撑不牢固,致使大面积漏浆。 孔 洞 是指构件是有空腔、孔洞,可将手或杆棒等伸入或有的可通过物件者的现象。 一般产生空洞的原因: ① 混凝土振捣时漏振,分层浇捣时,振捣棒未伸到下一层混凝土中,致使上下层脱空; ② 竖向构件一次下料太多,坍落度相对过小,混凝土被钢筋等架住,下部成拱顶住上部混凝土,并且下部漏振,拆模后出现混凝土脱空,下部成为 孔洞; ③ 混凝土中混入了杂物、木块等,拆模后抠掉杂物等而形成的明显空洞; ④ 钢筋密集处,预留孔或预埋件周边,由于混凝土浇筑时不通畅,不能充满模板而形成孔洞。 凸凹错台 是指模板拆除后,混凝土表面模板接缝处出现超过规范要求的错台现象。 一般凸凹错台产生的原因: ① 模板接缝不好,平整度要求不高而形成的错台;② 模板外支撑不稳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局部跑模、模板变形等原因形成的错台; ③ 模板接缝不好,浇筑过程中出现露浆等形成错台。 外形走样 是指混凝土浇注完成后,混凝土外型与设计轮廓线不相吻合。 一般外形走样产生的原因: ① 模板外支撑不牢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局部模板变形引起的外形走样; ② 模板支撑基础不牢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整体移位而xxxxxxxxxxxx 工程有限公司 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 4 造成外形走样; ③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器靠模板太近 ,造成过振致使模板变形。 裂缝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始缺陷的存在才使混凝土呈现出一些非均质的特性。 微裂缝通常是一种无害裂缝,对混凝土的承重、防渗及其他一些 使用功能不产生危害。 但是在混凝土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缝就会不断的扩展和连通,最终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也就是混凝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